含“譎”的成語(13個)
本文整理了譎而不正、雷奔云譎、波譎云詭等含“譎”的成語13個,其中“譎”開頭的成語2個,“譎”結尾的成語2個,“譎”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譎”開頭的成語【第1句】:譎而不正[jué ér bù zhèng]
【解釋】譎:欺詐。詭詐而不正派。
【出處】《論語·憲問》:“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第2句】:譎怪之談[jué guài zhī tán]
【解釋】譎怪:怪誕。荒誕不稽的言論。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康回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談也。”
【示例】譎怪之談不可信。
“譎”結尾的成語【第1句】:雷奔云譎[léi bēn yún jué]
【解釋】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出處】清·梅曾亮《陳拜鄉(xiāng)詩序》:“今夫水之歸壑也,其未至則澎濞洶涌,雷奔云譎,及至于壑則已矣。”
【第2句】:奸狡詭譎[jiān jiǎo guǐ jué]
【解釋】奸:奸詐;狡:狡猾;詭譎:狡猾。指為人奸詐狡猾。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卻說城中有一人姓張,名委,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殘忍刻薄。”
“譎”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波譎云詭[bō jué yún guǐ]
【解釋】譎:詭:怪異,變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樣,形態(tài)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tài)。后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出處】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示例】這其間的悲歡離合,波譎云詭,令人在冷靜沉默中回想起來,撫今追昔,實不勝其感慨系之.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開場白》
【第2句】:恢詭譎怪[huī guǐ jué guài]
【解釋】指離奇怪異。同“恢恑憰怪”。
【出處】《宋史·徽宗紀三》:“詔天下監(jiān)司、郡守搜訪巖谷之士,雖恢詭譎怪自晦者,悉以名聞。”
【示例】凡天地之內恢詭譎怪,身世之間交互緯繣,千容萬狀,皆用以資為狀,夫然后謂之有詩。 ——清·錢謙益《書瞿有仲詩卷》
【第3句】:風譎云詭[fēng jué yún guǐ]
【解釋】譎:欺詐;詭:欺詐,怪誕。風云怪誕,變幻不定。比喻局勢復雜多變,神秘怪誕。
【出處】世事風譎云詭,你要把握好斗爭的方向。
【示例】世事風譎云詭,你要把握好斗爭的方向
【第4句】:潛形譎跡[qián xíng jué jì]
【解釋】隱蔽形跡,不露真相。同“潛形匿跡”。
【出處】明·劉基《巫山高》詩:“潛形譎跡托夢寐,變幻涕淚成瓊瑰。”
【第5句】:詭譎怪誕[guǐ jué guài dàn]
【解釋】怪誕:奇異古怪。形容十分古怪離奇。
【出處】宋·陸九淵《書與包洋道》:“一旦駭于荒唐繆悠之說,驚于詭譎怪誕之辭,則其顛頓狼狽之狀,可勝方哉?”
【第6句】:主文譎諫[zhǔ wén jué jiàn]
【解釋】主文:用譬喻來規(guī)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出處】《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示例】突兀長篇賦荔支,主文譎諫起人思。 ——清·錢謙益《宋比玉過訪虞山》
【第7句】:詭譎無行[guǐ jué wú xíng]
【解釋】詭譎:欺詐;無行:無德行。形容欺詐成性,品行不端。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言猶在耳譎無行,且懶惰。,不肯竟其學。”
【第8句】:詭譎多變[guǐ jué duō biàn]
【解釋】譎:欺詐;詭譎:怪異。形容人的性情怪異多變。
【出處】晉·張協(xié)《玄武館賦》:“于是崇墉四匝,豐廈詭譎,爛若丹霞,皎如素雪。”
【第9句】:云譎波詭[yún jué bō guǐ]
【解釋】譎:怪異;詭:變化多。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樣,形態(tài)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樣千姿百態(tài)。后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出處】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示例】崇樓杰閣,曲廓洞房,錦簇花團,云譎波詭。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