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傳”的成語大全(11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傳誦不絕、眾口相傳、克傳弓冶等含“傳”的成語119個,其中“傳”開頭的32個,“傳”結尾的39個,“傳”在中間的4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傳”開頭的成語
【第1句】:傳誦不絕[chuán sòng bù jué]
【解釋】傳:流傳;誦:誦讀。指流傳后世被長期誦讀。
【出處】穆欣《南線巡回·又照秦淮一葉楓》:“那篇數百年來傳誦不絕的《正氣歌》,博得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
【示例】那篇數百年來傳誦不絕的《正氣歌》,博得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
【第2句】:傳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解釋】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善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第3句】:傳為美談[chuán wéi měi tán]
【解釋】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示例】元旦昧爽,復衣冠送出,蕭山至今傳為美談。 ——明·張岱《募造無主祠堂疏》
【第4句】:傳道窮經[chuán dào qióng jīng]
【解釋】道:孔孟之道;窮:窮盡;經:經典。傳授道理,窮盡經典。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這些中進士、做翰林的,和他說到傳道窮經,他便說迂而不道。”
【第5句】:傳為笑柄[chuán wéi xiào bǐng]
【解釋】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傳開去被人們當作取笑的資料。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回:“男家埋怨他辦事無首尾,女家罵他占騙……合域傳為笑柄。”
【示例】總辦倒也拿他無可知何,從此外面便傳為笑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
【第6句】:傳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解釋】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示例】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第7句】:傳聞異辭[chuán wén yì cí]
【解釋】傳聞:原指久遠的事,后指聽來的傳說;異辭:原指措詞有所不同,后指說法不一致。指傳說不一致。
【出處】《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示例】臺事傳聞異辭,我們如墮五里霧中。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第8句】:傳杯弄斝[chuán bēi nòng jiǎ]
【解釋】傳:傳遞,傳送;弄:酒宴中戲弄;斝:古代青銅制的圓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處】元·無名氏《符金錠》:“投至得今日開筵,傳杯弄斝。”
【第9句】:傳龜襲紫[chuán guī xí zǐ]
【解釋】指繼承高爵顯位。漢制,公侯皆佩紫綬龜紐金印。
【出處】《后漢書·陰識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示例】夫孝者,非以傳龜襲紫為也,非以玉帛充牣為也。 ——明·宋濂《贈馬氏復姓序》
【第10句】:傳經送寶[chuán jīng sòng bǎo]
【解釋】經:經典,經驗。把成功的經驗和辦法傳送給別人。
【示例】歡迎兄弟單位來我廠傳經送寶。
【第11句】:傳圭襲組[chuán guī xí zǔ]
【解釋】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組,古代官員系印的絲帶,轉指官印。
【出處】明·宋濂《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能世其德業為難。”
【第12句】:傳聞不如親見[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
【解釋】聽人傳說總不如親眼所見。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景(影)不如察形。”
【第13句】:傳之不朽[chuán zhī bù xiǔ]
【解釋】朽:磨滅。使之永遠流傳,不至泯沒。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道人一著饒天下》:“尋個出頭的國手較一較高低……博他一個遠鄉異域的高名,傳之不朽。”
【示例】大人能夠如此,包管大人的名聲格外好,也同古人一樣,傳之不朽。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
【第14句】:傳道受業[chuán dào shòu yè]
【解釋】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第15句】:傳聞失實[chuán wén shī shí]
【解釋】傳聞:輾轉傳述聽到的。由于輾轉相傳,已不符合起初的情況。
【出處】宋·酈道元《水經注》:“至塞外群流,江南諸派,道元足跡,皆所未經,故于灤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陽之建置,俱不免附會乖錯,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為傳聞失實。”
【第16句】:傳為笑談[chuán wéi xiào tán]
【解釋】笑談:笑話;笑料。流傳開去成為人們談笑的資料。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嘉平公子》:“公子雖愧恨,猶不知所題,折帖示仆。聞者傳為笑談。”
【示例】大家就嘻嘻哈哈傳為笑談。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第17句】:傳誦一時[chuán sòng yī shí]
【解釋】誦:稱誦、傳述。在某一個時期內,人們到處傳述。
【出處】魯迅《洋服的沒落》:“這故事頗為傳誦一時……不過其中是帶一點反對革命的意味的。”
【示例】這部作品曾經傳誦一時。
【第18句】:傳杯送盞[chuán bēi sòng zhǎn]
【解釋】指酒宴中互相斟酒。同“傳杯弄盞”。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驚發》:“喜孜孜駐拍停歌,笑吟吟傳杯送盞。”
【示例】且說那弟兄二人,當日分付整備筵席,款待匡胤。三人傳杯送盞,談論閑文,不覺飲至更闌時分,方才撤席。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五回
【第19句】:傳爵襲紫[chuán jué xí zǐ]
【解釋】指繼承高爵顯位。漢制,公侯皆佩紫綬龜紐金印。
【第20句】:傳道授業[chuán dào shòu yè]
【解釋】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第21句】:傳神寫照[chuán shén xiě zhào]
【解釋】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第22句】:傳杯弄盞[chuán bēi nòng zhǎn]
【解釋】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
【示例】傳杯弄盞多歡悅,忽地夫人皺雙眉。 ——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
【第23句】:傳風扇火[chuán fēng shān huǒ]
【解釋】猶扇風點火。比喻鼓動別人做某種事。多用于貶義。
【出處】康濯《春種秋收·故事》:“這么傳風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傳染——天天替女兒著急,時時埋怨女兒眼皮太高。”
【第24句】:傳風搧火[chuán fēng yǒu huǒ]
【解釋】猶煽風點火。搧,同“扇”。比喻煽動別人鬧事。多用于貶義。
【第25句】:傳柄移藉[chuán bǐng yí jiè]
【解釋】指權勢轉移。
【出處】《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君輻湊之變,因傳柄移藉,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陳奇猷集釋引高亨曰:“藉,勢位也。”
【第26句】:傳杯遞盞[chuán bēi dì zhǎn]
【解釋】傳:傳遞,傳送;盞:淺而小的杯子。指酒宴中互相斟酒,借指飲酒作樂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自己卻藏好了書札批文,與張、羅二人傳杯遞盞,暢飲舒懷。”
【第27句】:傳為佳話[chuán wéi jiā huà]
【解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示例】遂以玉卿詩,比之陳琳一檄,一時詞林,傳為佳話。 ——清·王韜《海陬冶游續錄》卷下
【第28句】:傳柄移籍[chuán bǐng yí jí]
【解釋】柄:權力;籍:通“阼”,皇位。權勢地位轉移。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君臣輻湊之變,因傳柄移籍,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
【第29句】:傳宗接代[chuán zōng jiē dài]
【解釋】宗:宗教,家族。代:后代。傳延宗教,接續后代。舊指生了獨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傳下去。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掙了這分大家私,死下來又沒有個傳宗接代的人,不知當初要留著這些錢何用。”
【示例】我想勸他討個“小”,將來生個兒子也可以傳宗接代。 ——巴金《秋》第三十七章
【第30句】:傳三過四[chuán sān guò sì]
【解釋】傳閑話,說是非。
【出處】石靈《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識好歹的人說幾句閑言雜語,你在大爹面前,也該遮蓋遮蓋,怎么傳三過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氣!”
【示例】大老爺們怎么能干傳三過四的事。
【第31句】:傳檄可定[chuán xí kě dìng]
【解釋】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而使對方歸順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第32句】:傳杯換盞[chuán bēi huàn zhǎn]
【解釋】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處】《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說著,家人擺上酒來,三個人傳杯換盞,吃到半酣。”又第二九回:“傳杯換盞,吃到午后。”
“傳”結尾的成語
【第1句】:眾口相傳[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
【解釋】眾人輾轉述說。見“眾口交傳”。
【出處】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于是只能回奏:當時眾口相傳,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
【第2句】:火盡薪傳[huǒ jìn xīn chuán]
【解釋】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比喻思想、學術、技藝等世代相傳。
【出處】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斬斷牽纏,若不是粉碎虛空,終似那癡拳太軟,總火盡薪傳也。”
【第3句】:捷報頻傳[jié bào pín chuán]
【解釋】捷報:勝利的消息;頻:屢次。勝利的消息不斷地傳來。
【出處】徐遲《地質之光》:“華北大平原上捷報頻傳。以后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繼建成。”
【示例】奧運賽場上中國代表隊捷報頻傳。
【第4句】:不可言傳[bù kě yán chuán]
【解釋】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明·圓極居頂《續傳燈錄》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
【示例】醫者,意也,脈之深趣,不可言傳。 ——宋·曾慥《類說》卷十五引《談賓錄》
【第5句】:閑話休題,書歸正傳[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解釋】題:通“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出處】魯迅《吶喊·阿Q正傳》:“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題,書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字來,作為名目。”
【第6句】:話不虛傳[huà bù xū chuán]
【解釋】虛:假。流傳的話不是假的。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回:“話不虛傳,果然岳家兵厲害。”
【示例】果然話不虛傳。”(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 ——只見門面寬廣,房屋眾多,槽道齊全,店家和氣,暗道
【第7句】:名不虛傳[míng bù xū chuán]
【解釋】虛:假。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
【示例】系船白面問溪翁,名不虛傳說未通。 ——宋·華岳《白面渡》詩
【第8句】:口授心傳[kǒu shòu xīn chuán]
【解釋】通過口頭講授和心領神會來傳授。
【出處】宋·華岳《翠微南征錄·馬政》:“耳聞目見者,非眾所共讀之文;口授心傳者,非人所同得之學。”
【示例】口授心傳,只有叛逆才敢改造。 ——老舍《新詩》
【第9句】:眾口交傳[zhòng kǒu jiāo chuán]
【解釋】眾人輾轉述說。
【出處】清·陳天華《警世鐘》:“就是不幸受傷身死,眾口交傳,全國哀痛,還要鑄幾個銅像,立幾個石碑,萬古流芳,永垂不朽。”
【第10句】:大肆宣傳[dà sì xuān chuán]
【解釋】極力宣傳使大家知道。
【示例】這件丑聞經過報紙大肆宣傳后,使他聲望驟降,因此決定退出選舉。
【第11句】:六藝經傳[liù yì jīng zhuàn]
【解釋】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傳:解釋經書的書。泛指古代典籍。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示例】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唐·韓愈《師說》
【第12句】:樹碑立傳[shù bēi lì zhuàn]
【解釋】樹:樹立;傳:傳記。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示例】為自己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又充當打手。 ——劉夢溪《文學是戰斗的》
【第13句】:十世單傳[shí shì dān chuán]
【解釋】連續十代獨子相傳。形容極其寶貴。
【出處】魯迅《吶喊·藥》:“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第14句】:圣經賢傳[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
【解釋】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出處】唐韓愈《答殷侍御書》:“圣經賢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
【示例】我希望把它當成一部大有神圣意味的圣經賢傳看待——不,這樣還說得太菲薄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
【第15句】:衣缽相傳[yī bō xiāng chuán]
【解釋】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示例】世上既有“纏足大仙”,自然該有“赤足小仙”,這是衣缽相傳,亦非偶然。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
【第16句】:一脈相傳[yī mài xiāng chuán]
【解釋】一脈:一個血統。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出處】宋·錢時《兩漢筆記》卷十一:“是故言必稱堯舜,而非堯舜之道則不敢陳于王前,一脈相承,如薪傳火,無他道也。”
【示例】北京的流言報,是從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章士釗“整頓學風”以還,一脈相傳,歷來如此的。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
【第17句】:妙處不傳[miào chù bù chuán]
【解釋】指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言語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出處】漢·桓譚《新論·離事》:“圣賢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故當是其妙處不傳。”
【示例】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
【第18句】:口耳相傳[kǒu ěr xiāng chuán]
【解釋】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出處】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后世。”
【第19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解釋】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出處】《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示例】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 ——清·劉大櫆《論文偶記》
【第20句】:循誦習傳[xún sòng xí chuán]
【解釋】①指習慣于讀死書、傳舊聞。②指誦習。
【出處】《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握齪,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說云爾哉!”宋·王安石《進修南郊敕式表》:“固將制禮作樂,以復周唐之舊,豈終循誦習傳,而守秦漢之余。”
【示例】綜錄平素神化謀猷,恭輯成書,刊刻頒行,使軍中將士循誦習傳,知所取法,在在恪遵。 ——太平天國《行軍總要》
【第21句】:薪盡火傳[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風流云散,賢豪才色總成空;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第22句】:輾轉相傳[zhǎn zhuǎn xiāng chuán]
【解釋】輾轉:多次轉移。指多次轉移傳布。
【出處】巴金《懷念·憶施居甫》:“影響不論大小,輾轉相傳,永遠有人受益,而且生命永在,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
【示例】影響不論大小,輾轉相傳,永遠有人受益,而且生命永在,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 ——巴金《懷念·憶施居甫》
【第23句】:不見經傳[bù jiàn jīng zhuàn]
【解釋】經傳:指被古人尊崇為典范的著作。經傳上沒有記載。后常指人沒有名聲或論述沒有根據。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三字雖不見經傳,卻亦甚雅。”
【示例】我們住的小胡同,連轎車也進不來,一向不見經傳。 ——老舍《吐了一口氣》
【第24句】:據經引傳[jù jīng yǐn zhuàn]
【解釋】據:依據;引:援引。引用經典書籍作為論證的依據。
【出處】明·李贄《焚書·書答·復宋太守》:“茍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說,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
【第25句】:衣缽之傳[yī bō zhī chuán]
【解釋】原指佛教徒師父把袈裟和食缽傳授給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學問、技能的傳授和繼承。
【出處】宋·朱熹《答鄭仲禮》:“彼中朋友今有幾人其趣向成就果能不失前人衣缽之傳否?”
【示例】衣缽之傳,將在子矣! ——《清史稿·朱駿聲傳》
【第26句】:非人不傳[fēi rén bù chuán]
【解釋】不是適當的人就不傳授。
【出處】宋·趙佶《宣和書譜·行書·蔡京》:“大抵學者用筆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親授,非人不傳。”
【第27句】:口口相傳[kǒu kǒu xiāng chuán]
【解釋】不著文字,口頭相傳。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七十二卷:“經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是知玄為萬物母,圣人秘之,不形文字,口口相傳。”
【示例】雖然他敗壞了口口相傳的韻事。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第28句】:繆種流傳[miù zhǒng liú chuán]
【解釋】荒謬錯誤的東西流傳下去。
【出處】《宋史·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后,復俾之主文,是非顛倒逾甚,時謂之繆流傳。”
【示例】論古則判唐選為鴻溝,言今則別中盛如河漢,繆種流傳,俗學沉錮,昧者視舟壑之密移,愚人求津劍之已逝,此可為嘆息者也。 ——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簽·李攀龍》
【第29句】:可以意會,不可言傳[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解釋】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出處】《莊子·天運》:“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示例】這些事可以意會,不可言傳,要說,一時亦說不了許多。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
【第30句】:薪燼火傳[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出處】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于是乎有與立。”
【第31句】:治譜家傳[zhì pǔ jiā chuán]
【解釋】譜:治理的方案。管理方案只傳給子孫。后形容父子兄弟作官都有政績。
【出處】《南齊書·傅琰傳》:“琰父子并著奇績,江左鮮有。世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示人。”
【第32句】:言歸正傳[yán guī zhèng zhuàn]
【解釋】正傳:正題或本題。指話頭轉回到正題上來。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如今說書的'從旁指點桃源路,引得漁郎來問津’,算通前徹后交待明白了,然后這再言歸正傳。”
【示例】現在我們言歸正傳,集中討論這件事,發言要圍繞中心。
【第33句】:閑話休提,書歸正傳[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解釋】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出處】王朝聞《論鳳姐》第16章:“閑話休提,書歸正傳;看來襲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過。”
【第34句】:代代相傳[dài dài xiāng chuán]
【解釋】一代接一代地相繼傳下去。
【示例】我們一定要將林州人民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
【第35句】:言教身傳[yán jiào shēn chuán]
【解釋】言教:用言語講解、傳授;身傳:以行動示范。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范。指行動起模范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示例】正是在潘漢年言教身傳之下,鄭育之很快掌握了黨的秘密工作的方法。 ——張云《潘漢年傳奇·一身二任的“八辦”主任》
【第36句】:十口相傳[shí kǒu xiāng chuán]
【解釋】許多人輾轉相傳。
【出處】茅盾《第二天》:“于是接連地來了許多十口相傳的'戰報’。日本海軍司令部已經被我方占領了,上海義勇軍下緊急命令了……記也記不清的許多可信可疑的消息。”
【第37句】:謬種流傳[miù zhǒng liú chuán]
【解釋】泛指荒謬的東西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宋史·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后,復俾之主文,是非顛倒愈甚,時謂之繆種流傳。”
【示例】然有可解者,謬種流傳已數十年。 ——清·惲敬《與饒陶南》
【第38句】:世代相傳[shì dài xiāng chuán]
【解釋】祖祖輩輩傳下來。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將來抱個娃娃,子再生孫,孫又生子,綿綿瓜瓞,世代相傳,奉祀這座祠堂,才是我公婆的心思,才算姐姐你的孝順,成全你作個兒女英雄。”
【示例】這鋼杖重逾三十斤,竹棒卻只十余兩,但丐幫幫主世代相傳的棒法果然精微奧妙。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八回
【第39句】:邪書僻傳[xié shū pì zhuàn]
【解釋】淫邪不正的書籍,冷僻怪異的傳記。指內容荒誕不經的書籍。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
“傳”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克傳弓冶[kè chuán gōng yě]
【解釋】猶克紹箕裘。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
【出處】《舊唐書·趙道興傳》:“卿今克傳弓冶,可謂不墜家聲。”
【第2句】:雁足傳書[yàn zú chuán shū]
【解釋】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出處】《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示例】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與。又怎生、說得愁腸,千絲萬縷。 ——宋·袁去華《宴清都》詞
【第3句】:一傳十,十傳百[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解釋】原指疾病傳染,后形容消息傳播極快。
【出處】宋·陶彀《清異錄·喪葬》:“一傳十,十傳百,展轉無窮,故號義閏。”
【示例】自從加克娶了姑娘,人人都道彩鳳隨鴉,不免紛紛議論,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魯翠、波兒麻等一班黨人耳中。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六回
【第4句】: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解釋】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舍,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0回:“常言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王柏臣接著電報十幾天不報丁憂,這話早已沸沸揚揚。”
【第5句】:口傳心授[kǒu chuán xīn shòu]
【解釋】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示例】盡管在舊社會得不到出版發行的便利,千百年來通過無數藝人的口傳心授,終于很好地保留下來了。 ——光未然《戲曲遺產中的現實意義》
【第6句】:空谷傳聲[kōng gǔ chuán shēng]
【解釋】在山谷里叫喊一聲,立刻聽到回聲。比喻反應極快。
【出處】南朝·梁·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示例】蘭芬又教眾人“空谷傳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
【第7句】:惡事傳千里[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解釋】惡事:壞事,丑事。形容敗壞名譽的事很容易傳開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示例】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第8句】:右傳之八章[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
【解釋】打了一頓巴掌。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4回:“左右照管貽安驕傲之臉,放肆之嘴,打了十個'右傳之八章’。”
【第9句】:永傳不朽[yǒng chuán bù xiǔ]
【解釋】傳:留傳;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漢·蘇武《報李陵書》:“向使君服節死難,書功竹帛,傳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宋書·宗室傳》:“勒功天府,配祭廟庭,俾示徽章,垂美長世,茂績遠猷,永傳不朽。”
【示例】簡而易從,可以制器垂象,永傳不朽。 ——《新唐書·天文志》
【第10句】:薪傳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解釋】薪:柴;自:從……出來的地方。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西圃為司農山姜先生長孫,家學淵源,薪傳有自,而又好學深思,以力充其所至,故其為是說也。 ——清·張元《西圃詩說序》
【第11句】:投傳而去[tóu zhuàn ér qù]
【解釋】傳:符信。指棄官而去。
【出處】《后漢書·陳蕃傳》:“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
【示例】毅曰:“既能攫獸,又能殺鼠,何損于犬!”投傳而去。 ——《晉書·劉毅傳》
【第12句】:道路傳聞[dào lù chuán wén]
【解釋】在道路上傳播聽到的消息。指社會上廣為流傳的消息。
【出處】鄒韜奮《抗戰以來·“來賓”種種》:“道路傳聞,尚有假借取締與指導名義,摧殘合法組織,箝制正當議論,拘捕熱血青年……”
【第13句】:詩禮傳家[shī lǐ chuán jiā]
【解釋】指世代皆讀書習禮。
【出處】元·柯丹丘《荊釵記·會講》:“詩禮傳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傾逝。”
【示例】茅盾《子夜》:“馮大爺,是有面子的地主,詩禮傳家,怎么聽了老何的一篇混帳話,就居然心中搖搖起來了呢?”
【第14句】:二仙傳道[èr xīn chuán dào]
【解釋】兩位神仙一起傳授道法。比喻兩從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示例】我們還是用盡辦法,有時甚至用'二仙傳道’辦法郵寄。 ——曹靖華《素箋寄深情》
【第15句】:停傳常滿[tíng chuán cháng mǎn]
【解釋】停傳:館舍。館舍里經常住滿客人。形容交游廣泛,應接不暇。
【出處】三國·魏·徐干《中論》:“俾夜作晝,星言夙駕,送往迎來,停傳常滿。”
【第16句】:訛以傳訛[é yǐ chuán é]
【解釋】把本來就是錯誤的東西妄加傳播,越傳越錯。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上·愛妾換馬》:“不然,長髯紫衣,怪誕幽顯之說,何其駭異哉?后人又不考而吟詠焉,訛以傳訛也。”
【示例】如其不經審判,恐愚民訛以傳訛,借詞煽動,其亂愈滋。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
【第17句】:黃耳傳書[huáng ěr chuán shū]
【解釋】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后因以為常。”
【第18句】:私相傳授[sī xiāng chuán shòu]
【解釋】私:私下里;相:互相。私下時傳授本領。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他恐鄰國再把音韻學會,更難出人頭地,因此禁止國人,毋許私相傳授。”
【第19句】:法不傳六耳[fǎ bù chuán liù ěr]
【解釋】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
【示例】佛門有句話,法不傳六耳。大師父總該知道。 ——《花城》1981年第4期
【第20句】:豕虎傳訛[shǐ hǔ chuán é]
【解釋】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同“豕亥魚魯”。
【出處】清·錢大昕《〈甘二史考異〉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摘沈蕭之數簡,兼有竹素爛脫,豕虎傳訛,易斗分作升分,更予琳為惠琳,乃出校書之陋,本非作者之愆。”
【第21句】:信以傳信,疑以傳疑[xìn yǐ chuán xìn,yí yǐ chuán yí]
【解釋】可信的,就作為可信的留傳下去;可疑的,仍然作為可疑的留傳下去。指對文獻資料及傳說中的不同說法,采取客觀審慎的態度。
【出處】《谷梁傳·桓公五年》:“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示例】鬼神不能自成,須人而生,柰何無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無父,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 ——《史記·三代世表》
【第22句】:飛眼傳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解釋】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我們也少不得對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說我們飛眼傳情了,少不得更親近點。”
【第23句】:家傳戶頌[jiā chuán hù sòng]
【解釋】家家戶戶傳習頌讀。同“家傳戶誦”。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五經、四書,《左》、《國》、《史》、《漢》,以及唐宋諸大家,何一不說人情,何一不關物理,及今家傳戶頌,有怪其平易而廢之者乎?”
【第24句】:眉目傳情[méi mù chuán qíng]
【解釋】用眼色傳遞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間。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
【示例】因而乘機百般撩撥,眉目傳情。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第25句】:假傳圣旨[jiǎ chuán shèng zhǐ]
【解釋】比喻假借上峰的旨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反推進》:“他們假傳圣旨,說是奉了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命令搜查書店。”
【第26句】:以訛傳訛[yǐ é chuán é]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第27句】:祖傳秘方[zǔ chuán mì fāng]
【解釋】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9章:“說不定老人家還會拿出什么祖傳秘方,把女兒侯玉英的那條跛腿治成好腿哩!”
【示例】他有祖傳秘方,致富是有希望的。
【第28句】:異聞傳說[yì wén chuán shuō]
【解釋】不同尋常的奇異的消息。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六回:“詫異得那合學生員,街上的百姓,通國的鄉紳,面面相覷,當做件異聞傳說。”
【第29句】:青鳥傳音[qīng niǎo chuán yīn]
【解釋】青鳥:傳說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鳥。指使者傳遞信息。
【出處】《漢武帝故事》:“有二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示例】瑤池青鳥傳音到,說群仙飛下丹霄。 ——《康熙樂府·端正好·元日朝賀》
【第30句】:火傳窮薪[huǒ chuán qióng xīn]
【解釋】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出處】《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示例】當日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遣求書之使,收拾余燼,火傳窮薪,辛苦而有之,以遺后人。 ——清·李慈銘《虛集齋學古文》
【第31句】:走斝傳觴[zǒu jiǎ chuán shāng]
【解釋】斝、觴:古代酒器。形容宴飲氣氛熱烈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
【第32句】:藏之名山,傳之其人[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解釋】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現,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示例】一個人做一部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是封建時代的事,早已過去了。 ——魯迅《準風月談·序的解放》
【第33句】:以心傳心[yǐ xīn chuán xīn]
【解釋】佛教禪宗用語。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
【出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品》:“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示例】師問:“只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八
【第34句】:魚傳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
【解釋】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示例】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宋·秦觀《踏莎行》詞
【第35句】:寄雁傳書[jì yàn chuán shū]
【解釋】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第36句】:青鳥傳信[qīng niǎo chuán xìn]
【解釋】青鳥:傳說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鳥,后借指傳遞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傳遞信息。
【出處】唐·歐陽洵《藝文類聚·青鳥》引《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
【示例】瑤詞青鳥傳信到,說群仙飛下丹霄。 ——《雍熙樂府·第二卷·端正好》
【第37句】:弄盞傳杯[nòng zhǎn chuán bēi]
【解釋】弄:酒宴中戲弄;盞:淺而小的杯子;傳:傳遞,傳送。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處】元·無名氏《贈妓》曲:“不問生熟辦酒食,他便要弄盞傳杯。”
【示例】鬧垓垓觥籌交錯,笑哈哈弄盞傳杯。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一折
【第38句】:一人傳十,十人傳百[yī rén chuán shí,shí rén chuán bǎi]
【解釋】指消息由一個人迅速傳遞開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由是一人傳十,十人傳百,都說大觀園中有了妖怪。”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7回:“誰知同寅當中,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已經有許多人知道他遭了喪明之痛。”
【第39句】:言傳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解釋】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范。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范。指行動起模范作用。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
【示例】這般言傳身教的情景,社員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人民文學》1976年第9期
【第40句】:清蹕傳道[qīng bì chuán dào]
【解釋】清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指帝王或大官出巡時護衛傳呼清道,禁止行人通過。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六回:“兩街儀衛喧闐,清蹕傳道,人馬森列,多官俱上馬遠送,太尉悉令免之,舉手上轎而去。”
【第41句】:藏諸名山,傳之其人[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解釋】諸:之于的合音;傳:傳布流傳;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后來志趣相投的人。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示例】一個人做一部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是封建時代的事,早已過去了。 ——魯迅《準風月談》
【第42句】:青史傳名[qīng shǐ chuán míng]
【解釋】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示例】同心報國,青史傳名,有何不美。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第43句】:單傳心印[dān chuán xīn yìn]
【解釋】佛教禪宗,不依經綸、語言、文字傳教,以心傳心,觸機而發,故稱其單傳心印。泛指單線秘傳,口授心記。
【第44句】:家傳戶誦[jiā chuán hù sòng]
【解釋】家家戶戶傳習誦讀。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曲·填詞名手》:“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第45句】:一人傳虛,萬人傳實[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
【解釋】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賢難》:“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示例】問:“如何是東禪家風?”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
【第46句】:家傳人誦[jiā chuán rén sòng]
【解釋】家家戶戶傳習誦讀。
【出處】宋·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
【第47句】:家傳之學[jiā chuán zhī xué]
【解釋】學:學業。家中世代相傳的學業或知識。
【出處】宋·趙佶《宣和書譜·齊·王僧虔》:“至僧虔,家傳之學不墜。”
【示例】段譽一時不及解說,隨口說道這是他大理段氏家傳之學,叫做“六陽融雪功。” ——金庸《天龍八部》第十七章
【第48句】:眉眼傳情[méi yǎn chuán qíng]
【解釋】用眼色傳遞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間。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6回:“面孔雖然生得肥胖,卻是眉眼傳情,異常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