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乍”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乍前乍卻、新來乍到等含“乍”的成語11個,其中“乍”開頭的成語8個,“乍”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乍”開頭的成語【第1句】:乍前乍卻[zhà qián zhà què]
【解釋】乍:忽然;卻:后退。忽而向前,忽而后退。形容行動猶豫不定。
【出處】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jù)有當(dāng)州,孤復(fù)定之,遂平天下?!?/p>
【示例】老坡尤愛“輕燕受風(fēng)斜”,以謂燕迎風(fēng)低飛,乍前乍卻,非受字不能形容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
【第2句】:乍暖乍寒[zhà nuǎn zhà hán]
【解釋】乍:剛剛開始。忽冷忽熱。形容春秋季節(jié),天氣寒暑變化無常。
【出處】宋·柴望《念奴嬌》詞:“門外滿地香風(fēng),殘梅零亂,玉糝蒼苔碎。乍暖乍寒渾莫擬,欲試羅衣猶未。”
【示例】對殘春,消永晝。乍暖乍寒時候。人獨自,倚危樓。夕陽多少愁。(宋·吳潛《更漏子》詞)
【第3句】:乍雨乍晴[zhà yǔ zhà qíng]
【解釋】乍:忽然。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天晴。形容人的心情或時局變化多端。
【出處】宋·歐陽修《浣溪沙》詞:“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閑悶晝偏長。為誰消瘦損容光。”
【示例】輕寒輕暖夾衣天,乍雨乍晴寒食路。(宋·王詵《玉樓春·海棠》詞)
【第4句】:乍入蘆圩,不知深淺[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
【解釋】乍:剛剛開始;圩:圩子。剛到蘆葦?shù)?,不知里邊的深淺。比喻初到某地,須小心行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我若把功曹的言語實實告誦師父,師父他不濟事,必就哭了;假若不與他實說,夢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p>
【第5句】:乍同乍異[zhà tóng zhà yì]
【解釋】乍:忽然;同:一樣;異:不同。一會同意,一會不同意,形容言語或態(tài)度變化太快。
【出處】《鬼谷子·飛坩》:“其說辭也,乍同乍異?!?/p>
【第6句】:乍往乍來[zhà wǎng zhà lái]
【解釋】乍:忽然;往:去。一會兒走,一會兒又來。形容來去行蹤不定。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計利害、乍往乍來底念慮,相續(xù)不斷,難為驅(qū)除?!?/p>
【示例】目隨身轉(zhuǎn),未有動蕩其身,而能膠住其目者,使之乍往乍來,多行數(shù)武。(清·李漁《閑情偶寄·選姿·眉眼》)
【第7句】:乍毛變色[zhà máo biàn sè]
【解釋】形容因驚恐而毛發(fā)豎立,面色失常。
【第8句】:乍暖還寒[zhà nuǎn hái hán]
【解釋】形容冬末春初氣侯忽冷忽熱,冷熱不定。
【出處】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彼?·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p>“乍”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新來乍到[xīn lái zhà dào]
【解釋】乍:剛才,起初。形容為時不久或剛剛來到一個新地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況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婦,孫姑爺也還是年輕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氣,新來乍到,自然要有些別扭的?!?/p>
【示例】春蘭看這人新來乍到,倒不怯生。 ——梁斌《紅旗譜》六
【第2句】:窮兒乍富[qióng ér zhà fù]
【解釋】乍:驟然。指原來很窮的人驟然富有起來。多指因不正當(dāng)手段而暴富。
【出處】宋·蘇軾《答程全父推官六首》:“兒子比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
【示例】尊神,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兒不能夠發(fā)跡的。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
【第3句】:初來乍到[chū lái zhà dào]
【解釋】剛剛來到。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來乍到時那般縮手縮腳。”
【示例】我初來乍到這里,人生地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