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企”的成語(17個)
本文整理了企足而待、另有企圖等含“企”的成語17個,其中“企”開頭的成語7個,“企”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企”開頭的成語【第1句】:企足而待[qǐ zú ér dài]
【解釋】抬起腳后跟來等著。比喻很快就能實現(xiàn)。
【出處】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四:“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足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示例】請企足而待我們的捷報。
【第2句】:企踵可待[qǐ zhǒng kě dài]
【解釋】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出處】宋·司馬光《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
【第3句】:企而望歸[qǐ ér wàng guī]
【解釋】企:踮起腳后跟。踮起腳后跟盼望歸來。形容殷切地期望。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
【第4句】:企佇之心[qǐ zhù zhī xīn]
【解釋】企佇:踮起腳跟而望。形容盼望心切。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竊所獨守,實懷鶴立企佇之心,敢復陳聞者,冀陛下倘發(fā)天聰而垂神聽也。”
【第5句】:企者不立[qǐ zhě bù lì]
【解釋】企:踮腳。踮腳而立的人難以久站。比喻不踏實工作的人站不住腳。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6句】:企予望之[qǐ yú wàng zhī]
【解釋】企:踮起腳跟;予:相當于“而”,助詞。踮起腳后跟向遠處眺望。形容盼望心切。
【出處】三國·魏·曹丕《秋胡行》:“企予望之,步立躊躇。”
【示例】持此與多士爭衡,庶不為持衡者齒冷。秋風日勁,企予望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第7句】:企足矯首[qǐ zú jiǎo shǒu]
【解釋】企:踮腳站著;矯:舉起。踮起腳后跟,抬起頭,比喻盼望等待之殷切。
【出處】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四:“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足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企”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另有企圖[lìng yǒu qǐ tú]
【解釋】另外的圖謀。
【示例】小心他另有企圖,不要上當受騙。
【第2句】:翹足企首[qiáo zú qǐ shǒu]
【解釋】翹足:抬起腳。抬起腳仰著頭。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清·汪琬《送王進士之任揚州序》:“吾見憾者方在燕市,而慶者已翹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間矣。”
【第3句】:延頸企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解釋】伸長頭頸,踮起腳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出處】漢·揚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四面內(nèi)向,喁喁如也。”
【第4句】:翹首企足[qiáo shǒu qǐ zú]
【解釋】仰起頭,踮起腳。形容盼望殷切。
【出處】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lǐng),望內(nèi)響應。”
【示例】但翹首企足,以待結(jié)褵之期,不計其他也。 ——明·瞿佑《剪燈新話·秋香亭記》
【第5句】:無從企及[wú cóng qǐ jí]
【解釋】無從:沒有門徑;企及:盼望達到。沒有辦法趕上。
【示例】漁仲、亭林諸公,我以為今人無從企及。此時代不同,環(huán)境所致,亦無可?a href='.com/baike/224/2801【第47句】:html' target='_blank' >魏巍?——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第6句】:引領(lǐng)企踵[yǐn lǐng qǐ zhǒng]
【解釋】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大呂十二月》:“分手未遙,翹心且積,引領(lǐng)企踵,朝夕不忘。”
【示例】宋·秦觀《李泌論》:“而范陽之人獨以為主,引領(lǐng)企踵,惟恐其不興,此所謂家臣不知國。”
【第7句】:鶴立企佇[hè lì qǐ zhù]
【解釋】企:踮起腳后跟;佇:久立而等待。像鶴一樣伸長脖子,踮起腳跟,長時間地站著等待。形容急切的盼望等待。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竊所獨守,實懷鶴立企佇之心。”
【第8句】:不可企及[bù kě qǐ jí]
【解釋】企:希望;及:達到。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出處】唐·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示例】他的成績并非不可企及,我們只要奮發(fā)努力,一定能趕上他。
【第9句】:別有企圖[bié yǒu qǐ tú]
【解釋】另外有別的打算或謀劃。
【示例】他這樣做是別有企圖的。
【第10句】:慚鳧企鶴[cán fú qǐ hè]
【解釋】比喻慚愧自己的短處,羨慕別人的長處。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yǎng)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示例】請不要有慚鳧企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