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庖”的成語(6個)
本文整理了庖鳳烹龍、越俎代庖、代越庖俎等含“庖”的成語6個,其中“庖”開頭的成語2個,“庖”結尾的成語1個,“庖”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庖”開頭的成語【第1句】:庖鳳烹龍[páo fèng pēng lóng]
【解釋】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連日殺牛宰馬,大排筵宴,慶賞盧員外。雖無庖鳳烹龍,端的肉山酒海。”
【第2句】: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釋】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出處】《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示例】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發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 ——清·龔自珍《明良論四》
“庖”結尾的成語【第1句】: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
【解釋】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處】《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示例】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庖”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代越庖俎[dài yuè páo zǔ]
【解釋】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示例】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還他個一矢雙穿。 ——清·陳天華《獅子吼》楔子
【第2句】:逾庖而宴[yú páo ér yàn]
【解釋】逾:越過,穿過;庖:廚房。越過廚房去吃飯。指辦事不合情理。
【出處】明·歸有光《項脊軒志》:“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第3句】:烹龍庖鳳[pēng lóng páo fèng]
【解釋】比喻烹調珍奇菜肴。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貴。同“烹龍炮鳳”。
【出處】宋·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東坡以烹龍庖鳳之手,而飲木蘭之墜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