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約”的成語大全(5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約己愛民、勤儉節(jié)約、有約在先等含“約”的成語57個,其中“約”開頭的4個,“約”結尾的21個,“約”在中間的3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約”開頭的成語
【第1句】:約己愛民[yuè jǐ ài mín]
【解釋】約束自己,愛護百姓。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
【第2句】:約定俗成[yuè dìng sú chéng]
【解釋】約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這樣,習慣上一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往往是由人民群眾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
【出處】《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
【示例】通行既久,居然約定俗成了。 ——朱自清《經典常談·四書第七》
【第3句】:約車治裝[yuè chē zhì zhuāng]
【解釋】約車:將馬系在車前。準備車馬,整理行裝。泛指做出發(fā)的準備。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
【第4句】:約法三章[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釋】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示例】我們很鄭重地和工頭約法三章,什么時候交稿,什么時候看校,什么時候拼版。 ——鄒韜奮《經歷·種種尷尬》
“約”結尾的成語
【第1句】:勤儉節(jié)約[qín jiǎn jié yuē]
【解釋】勤勞而節(jié)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jié)儉。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jié)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示例】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正在有情無思間》:“那年月提倡的是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
【第2句】:鄉(xiāng)規(guī)民約[xiāng guī mín yuē]
【解釋】指由當?shù)卮迕窆餐贫ú⒁蠊餐袷氐囊?guī)約。
【示例】我們到鄉(xiāng)下要遵守當?shù)氐泥l(xiāng)規(guī)民約。
【第3句】:豐姿綽約[fēng zī chuò yuē]
【解釋】豐姿:風姿,風度姿態(tài)。綽約:柔美的樣子。形容女子體態(tài)柔美,神采飄逸。同“豐神綽約”。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一回頭時,卻見那轎子里坐著個十四五歲的不長不短、不肥不瘦的女郎,面如瓜子,臉若桃花,兩條欲蹙不蹙的蛾眉,一雙似開非開的鳳眼,似曾相識,莫道無情,正是說不盡的體態(tài)風流,豐姿綽約。”
【示例】李文益豐姿綽約,冰雪聰明。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第4句】:百年之約[bǎi nián zhī yuē]
【出處】清·李漁《蜃中樓·雙訂》:“小生不揣,要與小姐訂百年之約,不知可肯俯從。”
【第5句】:鶯期燕約[yīng qī yàn yuē]
【解釋】比喻男女私情的約會。
【出處】宋·應法孫《霓裳中序第一》詞:“思前事、鶯期燕約,寂寞向誰說。”
【第6句】:桑中之約[sāng zhōng zhī yuē]
【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示例】桑中之約,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第7句】:幽期密約[yōu qī mì yuē]
【解釋】幽期:相愛男女幽會的時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會面。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禱告:只愿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羅,早成就了幽期密約!”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空誤了幽期密約,虛過了月夕花朝。無緣配合,有分煎熬。”
【示例】那秦鐘與智能百般不忍分離,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約,俱不用細述,只得含恨而別。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第8句】:隱隱約約[yǐn yǐn yuē yuē]
【解釋】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只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面上射去。”
【示例】我對老家有隱隱約約的記憶。
【第9句】:云期雨約[yún qī yǔ yuē]
【解釋】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云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第10句】:大信不約[dà xìn bù yuē]
【解釋】真正講信義,不在于訂約盟誓。
【出處】《禮記·學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
【第11句】:桑間之約[sāng jiān zhī yuē]
【解釋】指男女之間的約會。同“桑間濮上②”。
【出處】清·唐仲冕《六如居士遺事》:“美人者某揮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書訂桑間之約,期以八月十五試畢赴之。”
【第12句】:責己以周,待人以約[zé jǐ yǐ zhōu,dài rén yǐ yuē]
【解釋】責己:要求自己;周:完備;約:簡單。嚴格地要求自己,寬厚地對待別人。
【出處】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第13句】:厲行節(jié)約[lì xíng jié yuē]
【解釋】厲:嚴格。嚴格地實行節(jié)約。
【出處】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zhí)行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示例】工作中必須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
【第14句】:違信背約[wéi xìn bèi yuē]
【解釋】違:違背。失信于人,背棄約定,毫無信義可言。
【出處】《周書·武帝紀下》:“偽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
【示例】我們不能干違信背約的事。
【第15句】:風姿綽約[fēng zī chuò yuē]
【解釋】綽約:形容女子體態(tài)柔美的樣子。指女子體態(tài)柔美豐滿。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那回觀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內中有兩個女子,雙鬟高髻,并肩而立。豐神綽約,宛然若并蒂芙蓉。”
【示例】李文益風姿綽約,冰雪聰明。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兆錄下》
【第16句】:由博返約[yóu bó fǎn yuē]
【解釋】指做學問人廣博出發(fā),繼而務精深,最終達到簡約。
【出處】《孟子·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示例】這首詩體現(xiàn)了老詩人由博返約的創(chuàng)作軌跡。
【第17句】:背盟敗約[bèi méng bài yuē]
【解釋】背:違背。盟、約:誓約。敗:敗壞。指撕毀。背叛誓言,撕毀盟約。
【出處】宋·蘇轍《六國論》:“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第18句】:義正辭約[yì zhèng cí yuē]
【解釋】道理嚴正公允,措詞簡煉。亦作“辭順理正”。
【第19句】:居窮守約[jū qióng shǒu yuē]
【解釋】居窮:處于窮困狀態(tài);守約:保持節(jié)儉。指過著貧困簡樸的生活。
【出處】唐·韓愈《上宰相書》:“居窮守約,亦時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
【示例】有光學圣人之道,通于六經之大指,雖居窮守約,不錄于有司,而竊觀天下之治亂,生民之利病,每有隱憂于心。 ——明·歸有光《家譜記》
【第20句】:豐神綽約[fēng shén chuò yuē]
【解釋】綽約:形容女子體態(tài)柔美的樣子。指女子體態(tài)柔美豐滿。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那回觀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內中有兩個女子,雙鬟高髻,并肩而立。豐神綽約,宛然若并蒂芙蓉。”
【第21句】: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
【解釋】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出處】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示例】曲樹程《注評譯析古文百篇》:“'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責己嚴,責人寬’,這是一種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
“約”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有約在先[yǒu yuē zài xiān]
【解釋】已經約定好了。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出處】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zhí)意定要嫁他,也是他的緣分了。”
【第2句】:守約施搏[shǒu yuē shī bó]
【解釋】指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
【出處】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第3句】:言約理辨[yán yuē lǐ biàn]
【解釋】約:簡約。言辭簡練,但含意深遠。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透徹。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五:“夜深,語及養(yǎng)生,言約理辨。黎轉敬懼。”
【第4句】:暗約偷期[àn yuē tōu qī]
【解釋】暗地里私自定約。指男女間相愛或勾搭。
【出處】元·元名氏《符金錠》第一折:“又不是月下星前,暗約偷期。”
【示例】周得與梁姐姐暗約偷期,街坊鄰里,哪一個不曉得?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任孝子烈性為神》
【第5句】:以約馭博[yǐ yuē yù bó]
【解釋】約:簡要;馭:駕馭;博:廣博。用簡要的去統(tǒng)帥廣博的。
【出處】《孟子·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第6句】:百約百叛[bǎi yuē bǎi pàn]
【解釋】約:約定。多次訂約,多次背叛。形容毫無信用。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和親》:“反復無信,百約百叛。”
【第7句】:簡約詳核[jiǎn yuē xiáng hé]
【解釋】指簡要翔實。
【出處】清·王韜《甕牗馀談·西儒實學》:“言輿地形質之學,則有慕維廉之《地理全志》上下編,上編紀實載時事,析論情勢,尤簡約詳核稱焉。”
【第8句】:詞約指明[cí yuē zhǐ míng]
【解釋】言詞簡潔,旨意明確。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水旱》:“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
【示例】大圜詞約指明,應答無滯。 ——《北史·蕭大圜傳》
【第9句】:隱約其辭[yǐn yuē qí cí]
【解釋】隱約:不明顯,不清楚。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使白太夫人,謂欲禮佛行也者,迎抵會城卒歲,無功為親者諱,故隱約其辭不盡也。”
【示例】而一到覺得有些危急之際,也還是故意隱約其辭。 ——魯迅《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
【第10句】:博文約禮[bó wén yuè lǐ]
【解釋】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出處】《論語·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示例】博文約禮,詎窮于鉆仰也。 ——清·王闿運《八代文粹序》
【第11句】:不約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解釋】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示例】中軍元帥欒書,不約而同,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第12句】:綽約多姿[chuò yuē duō zī]
【解釋】綽約:姿態(tài)優(yōu)美的樣子。形容女子體態(tài)的美。
【出處】《莊子·逍遙游》:“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唐·蔣防《霍小玉傳》:“年可四十余,綽約多姿,談笑甚媚。”
【示例】年可四十余,綽約多姿,談笑甚媚。 ——唐·蔣防《霍小玉傳》
【第13句】:稱斤約兩[chēng jīn yuē liǎng]
【解釋】稱:衡量輕重。計算輕重分量。比喻權衡輕重得失。
【出處】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13回:“申耀宗也沒睡著,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幾桿秤,正在稱斤約兩的活動呢。”
【第14句】:堅明約束[jiān míng yuē shù]
【解釋】堅:堅守;約束:信守諾言。堅守同盟,信守盟約。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能堅明約束者也。”
【示例】增祺嚴飭文武官吏堅明約束,并告兩國主兵者勿得犯中立。 ——《清史稿·增祺傳》
【第15句】:眼約心期[yǎn yuē xīn qī]
【解釋】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出處】元·張可久《沉醉東風·夜宴即事》曲:“玉纖寒試調箏雁,眼約心期不暫閑。”
【第16句】:海約山盟[hǎi yuē shān méng]
【解釋】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同“海誓山盟”。
【出處】宋·歐陽修《解仙佩》:“問海約山盟何時,鎮(zhèn)教人,目斷魂飛。”
【第17句】:秦約晉盟[qín yuē jìn méng]
【解釋】盟:盟誓。春秋時期秦晉兩國君主世代聯(lián)姻。指婚約。
【出處】《剪燈余話·鳳尾草記》:“兼之秦約晉盟,遽然斷絕。”
【第18句】:密約偷期[mì yuē tōu qī]
【解釋】指相愛的男女秘密相會。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
【示例】他不小心就把密約偷期給曝光了
【第19句】:言約旨遠[yán yuē zhǐ yuǎn]
【解釋】言辭簡練,含意深遠。
【出處】《太平御覽》卷六一七引晉·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處,張忽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便足以暢彼我之懷。”
【示例】全信言約旨遠,博大精深,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亮了詩歌和整個文藝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道路。《詩刊》1978年第4期
【第20句】:暗約私期[àn yuē sī qī]
【解釋】約、期:約定。暗地里私自互相定約。舊指青年男女相愛,暗定下婚約。也指男女不正當交往。
【出處】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三折:“則為我暗約私期,致令得離鄉(xiāng)背井。”
【第21句】:燕約鶯期[yàn yuē yīng qī]
【解釋】比喻相愛的男女約會的時日。
【出處】元·昊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暗取⒌取⒌龋瑒t待要喜孜孜赴燕約鶯期。”
【示例】明·顧大典《青衫記·訪興不遇》:“恨縱橫豺虎如麻,把燕約鶯期勾罷。”
【第22句】:鞭約近里[biān yuē jīn lǐ]
【解釋】猶言鞭辟近里。
【出處】宋·朱熹《答范伯崇書》:“凡事自立章程,鞭約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第23句】:雨約云期[yǔ yuē yún qī]
【解釋】指男女約會。
【出處】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順著他雨約云期。”
【示例】雨約云期,楚臺巫峽。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乘游逾垣》
【第24句】:守約居窮[shǒu yuē jū qióng]
【解釋】守約:保持節(jié)儉;居窮:處于窮困狀態(tài)。指過著貧困簡樸的生活。
【出處】唐·韓愈《上宰相書》:“居窮守約,亦時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
【示例】守約居窮四十年,謂兒能讀喜沾沾。 ——鄧雁聲《拜先文學府君墓寫哀》
【第25句】:守約施博[shǒu yuē shī bó]
【解釋】所守簡約而所施廣博。
【出處】《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示例】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此正脈也,此至易至簡之學,守約施博之道。”
【第26句】:人約黃昏[rén yuē huáng hūn]
【解釋】人在黃昏時約會。指情人約會。
【出處】宋·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在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二折:“散了客賓,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則怕辜負了人約黃昏。”
【示例】柳梢頭晚上天街靜,又早人約黃昏,論秋月四時偏勝。 ——明·祝允明《八聲甘州》詞
【第27句】:隱約其詞[yǐn yuē qí cí]
【解釋】指語意隱晦不明或說話躲躲閃閃。亦作“隱約其辭”。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51回:“刁邁彭隱約其詞,似乎嫌張?zhí)粋€錢不肯放松,這事總不會了。”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一方面隱約其詞地表示,追擊李世賢是郭松林的責任。”
【第28句】:分花約柳[fēn huā yuē liǔ]
【解釋】形容女子走路姿態(tài)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第29句】:博觀約取[bó guān yuē qǔ]
【解釋】廣泛地閱覽,扼要地選取。
【出處】宋·蘇軾《送張琥》:“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
【示例】古之學者非有大過人者,惟能博觀約取,知宗而用妙耳。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題隆道人僧寶傳》
【第30句】:鷺約鷗盟[lù yuē ōu méng]
【解釋】指與鷺、鷗相約結盟。比喻隱居者的生活。
【出處】宋·高觀國《青玉案》詞:“一堤風月,六橋煙水,鷺約鷗盟在。”
【第31句】:月約星期[yuè yuē xīng qī]
【解釋】月:指月光下;星:指星光下。星前月下的約會。多指男女幽會。
【出處】元·喬吉《行香子·題情》曲:“海誓山盟,白玉連環(huán),月約星期,泥金小簡。”
【第32句】:背約負盟[bèi yuē fù méng]
【解釋】盟:盟誓。違背原來的約定和誓言。指人背信棄義。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五回:“不料后來背約負盟,移花接木,治晚生心實不甘,故今日行權娶來,求太公祖與老父母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