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禽”的成語(yǔ)(20個(gè))
本文整理了禽息鳥視、瑞獸珍禽、珍禽異獸等含“禽”的成語(yǔ)20個(gè),其中“禽”開頭的成語(yǔ)5個(gè),“禽”結(jié)尾的成語(yǔ)4個(gè),“禽”在中間的成語(yǔ)11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禽”開頭的成語(yǔ)【第1句】:禽息鳥視[qín xī niǎo shì]
【解釋】比喻生活優(yōu)裕而對(duì)社會(huì)不能做一點(diǎn)有益的事。
【出處】三國(guó)·魏·曹植《求自試表》:“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yǎng)物,非臣之所志也。”
【示例】使上下之誠(chéng)相照,恩結(jié)于其心,是豈禽息鳥視而不知荷恩盡力哉? ——宋·王安石《委任》
【第2句】:禽獸不如[qín shòu bù rú]
【解釋】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出處】《晉書·阮籍傳》:“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
【示例】你干這種傷天害理的事,真是禽獸不如。
【第3句】:禽奔獸遁[qín bēn shòu dùn]
【解釋】遁:逃避。指禽獸奔逃躲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出處】宋·蘇洵《審勢(shì)》:“及其后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guó),以相侵?jǐn)_,而其上之人卒不語(yǔ)。”
【第4句】:禽獸不若[qín shòu bù ruò]
【解釋】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5回:“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洎輩,真禽獸不若矣!”
【第5句】:禽困覆車[qín kùn fù chē]
【解釋】禽獸被圍捕急了,也會(huì)把人的車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無路時(shí)就會(huì)冒險(xiǎn)。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示例】韓公仲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西漢·劉向《戰(zhàn)國(guó)策·韓策一》
“禽”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瑞獸珍禽[ruì shòu zhēn qín]
【解釋】瑞:吉祥;珍:珍奇。吉祥的獸類,珍貴的飛禽。
【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十三:“瑞獸藏頭角,珍禽惜羽毛。”
【示例】這女兒兩個(gè)字極尊貴極清凈的,比那瑞獸珍禽、奇花異草更覺希罕尊貴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二回
【第2句】:一面驅(qū)禽[yī miàn qū qín]
【解釋】把捕禽的網(wǎng)撒開三面,留下可以逃生的出路。比喻給罪犯留下一條改過自新的出路。
【出處】北周·庾信《自古圣帝名賢贊湯解祝網(wǎng)》:“連珠兩起,合玉雙沉,穀為祥樹,桑成樂林,三方落網(wǎng),一面驅(qū)禽,德以行政,仁乎用心。”
【第3句】:束手就禽[shù shǒu jiù qín]
【解釋】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見“束手就擒”。
【出處】王·闿運(yùn)《桂陽(yáng)陳侍郎行狀》:“眾如言,夜徑入山寺,明先唯與徒黨十?dāng)?shù)人居,束手就禽。”
【第4句】:七縱七禽[qī zòng qī qín]
【解釋】比喻善于運(yùn)用策略,使對(duì)方心服。亦作“七縱七擒”。
【出處】相傳三國(guó)時(shí)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zhǎng)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chéng)服。事見《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禽”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珍禽異獸[zhēn qín yì shòu]
【解釋】珍奇的飛禽,罕見的走獸。同“珍禽奇獸”。
【出處】《尚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異常,不異于國(guó)。”
【示例】燈作傘形,六角間有圓者,鏤人物花卉,珍禽異獸。 ——清·王韜《瀛濡雜志》
【第2句】:衣冠禽獸[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釋】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構(gòu)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gè)個(gè)識(shí)我是文物穿窬。”
【示例】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
【第3句】:祝禽疏網(wǎng)[zhù qín shū wǎng]
【解釋】祝:祝福;疏:開通。為飛禽祝福,打開網(wǎng)。指開網(wǎng)放禽飛走。比喻給禽鳥自由。
【出處】唐·駱賓王《兵部奏姚州破賊設(shè)蒙儉等露布》:“而祝禽疏網(wǎng),徒開三面之恩;毒虺挻災(zāi),逾肆九頭之暴。”
【第4句】:草薙禽狝[cǎo tì qín xiǎn]
【解釋】薙:除草;狝:殺。如同割除野草,捕殺禽獸一般。比喻肆意屠戮,無所顧惜。
【出處】唐·韓愈《送鄭尚書序》:“至紛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盡根株痛斷乃止。”
【示例】豈可不察臧否,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狝之,能無亂乎? ——《資治通鑒·唐紀(jì)昭宗天復(fù)三年》
【第5句】:精禽填海[jīng qín tián hǎi]
【解釋】精禽: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靈魂化作精衛(wèi)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比喻意志堅(jiān)決,不畏艱難。
【出處】梁?jiǎn)⒊缎铝_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聞而墮淚。”
【示例】精禽填海感沉冤,六月霜飛鑒水昏。 ——柳亞子《巢南初度將及》
【第6句】:梟俊禽敵[xiāo jùn qín dí]
【解釋】猶言殺敵致勝。禽,同“擒”。
【出處】《漢書·陳湯傳》:“今國(guó)家素?zé)o文帝累年節(jié)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dú)有一陳湯耳!”
【第7句】:籠禽檻獸[lóng qín jiàn shòu]
【解釋】關(guān)閉在籠中之鳥獸。喻指不自由之身。
【出處】唐·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薛偉》:“既出郭,其心欣欣然,若籠禽檻獸之得逸,莫我如也。”
【第8句】:珍禽奇獸[zhēn qín qí shòu]
【解釋】珍:貴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飛禽,罕見的走獸。
【出處】《尚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guó)。”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0回:“選天下之良材異石,與各種嘉花瑞草、珍禽奇獸,充實(shí)其中。”
【第9句】:飛禽走獸[fēi qín zǒu shòu]
【解釋】禽:鳥;獸:野獸。飛翔的禽鳥,奔跑的野獸。泛指鳥類和獸類。
【出處】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示例】鈴兒乃金丹之寶,又不是飛禽走獸,如何辨得雌雄?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一回
【第10句】:良禽擇木[liáng qín zé mù]
【解釋】比喻賢者擇主而事。
【出處】《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示例】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十四回
【第11句】:行如禽獸[xíng rú qín shòu]
【解釋】舊時(shí)指人無恥,行為象禽獸一樣。形容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diǎn)。同“行同狗豨”。
【出處】《荀子·修身》:“心如虎狼,行如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