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銖較量
錙銖較量拼音
[ zī zhū jiào liàng ]
錙銖較量的意思
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成語繁體 ]
錙銖較量[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指氣量小錙銖較量近義詞
斤斤計較、錙銖必較
錙銖較量反義詞
剛正不阿
錙銖較量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況你學業日進,發達有時,何苦錙銖較量,討人便宜怎的。”
錙銖較量造句:
些須銀色小事,何必錙銖較量。★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一回
錙銖較量英語翻譯
暫無英語翻譯
錙銖較量相關查詢
四字成語abcd的成語偏正式成語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的成語較字的成語量字的成語銖字的成語錙字的成語第三個字是較的成語量開頭的成語量結尾的成語第二個字是銖的成語錙銖較量成語接龍
量力度德: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量能授官: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量入為出: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量體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量小力微:數量很少,力量微薄。量才錄用:根據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量才而為: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量才器使:指量才使用。量材錄用:根據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錄用”。量己審分:估量自己,省察本分。量金買賦:指文章價值很高。量力而為: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量如江海:比喻度量非常大。量鑿正枘: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制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量入計出: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同“量入為出”。量枘制鑿: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同“量鑿正枘”。量時度力:衡量時勢,估計力量。量材録用:見“ 量才録用 ”。量才録用:酌量才能,收錄任用。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録用。”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凡愿繼續服務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準予量才錄用,不使流離失所。”亦作“ 量材録用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爾等果能悔悟來歸,定然量材録用。”量出為入:量:衡量。根據支出來決定征收的數量量出制入:量:估量;制:規定。估量支出情況再定其收入之道錙銖較量的意思是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相關專題
錙銖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