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役的近義詞
[mark_b]
避役的相關詞: 避險、避易、避禍、避著、避談、避惡、避案、避過、避位、避光
[/mark_b]
避役的意思:爬行動物。體長約25厘米。鱗呈顆粒狀。會隨環境條件變化而改變,以保護自己,故也叫變色龍。舌長,能伸出口外捕食昆蟲。四肢較長,善握樹枝。尾長能纏繞樹枝。分布于非洲北部等地。
避役的拼音:[ bì yì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避債:猶躲債。宋 司馬光《道旁田家》詩:“靜夜偷舂避債家,比明門外已如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九回:“急得 采卿 走頭無路,家里坐不住,便常到 沉月卿 家避債。”許地山《空山靈雨·債》:“我想做人若不能還債,就得避債,決不能教債主把他揪住,使他受苦。”
【第2句】:避邪:迷信的人指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第3句】:避讓:躲避;讓開:~道旁。
【第4句】:避亂:避亂,漢語詞匯。拼音:bìluàn,注音:ㄅㄧˋㄌㄨㄢˋ,躲避戰亂。
【第5句】:避禍:猶避害。
【第6句】:避諱: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避諱,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謂帝制時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該詞語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顏氏家訓·風操》、《蒲劍集·屈原考》等。《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第7句】:避易:辟易,退避。
【第8句】:避榮:辭讓榮華。
【第9句】:避險:一種防衛性的投資策略。
【第10句】:避跡:【第1句】:亦作“避蹟”。避藏形跡;隱匿。《再生緣》第三七回:“母親與郡主兩年避跡在于 萬緣尼菴 內。”《玉嬌梨》第八回:“晚生寒舍雖在郡中,卻有一個小園在前面 白石村 中,晚生因在此避跡讀書,到了城中住的時少,又癖性不喜妄交朋友,所以賤名不能上達。”
【第11句】:避案: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
【第12句】:避光:【第1句】:喜陰的或在陰處茁壯生長。
【第13句】:避居:【第1句】:謂移居以避禍害。
【第14句】:避位:jūkuòㄐㄨㄎㄨㄛˋ拘括搜括;搜捕。《金史·循吏傳·武都》:“充宣差北京路規措官,都拘括散逸官錢百萬。”《元史·世祖紀九》:“拘括江南官豪隱匿逃軍。”《元史·世祖紀四》:“拘括開元、東京等路諸漏籍戶。”
避役造句:
【第1句】:昆蟲、小鳥和幼鼠等是避役主要的食物。
【第2句】:歐洲避役屬在某些分類中,避役科被認為是蜥蜴類的總科。
【第3句】:這種敵意,并沒有隨著北周吞并北齊而減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態,歧視原北齊控制的所謂山東之人,稱其為“機巧奸偽,避役游惰”之民。
【第4句】:今迷其內而飾其外,使農夫工女墮業以避役,故農桑不勸,兵賦日屈,國用軍儲為斁耗。
【第5句】:,甚至寺廟成為避役者和不逞之徒的逋逃藪。
【第6句】:幼鼠等是避役主要的食物。
避役的詩句:
【第1句】:何處魚蠻能避役《寄劉伯宜南昌》
【第2句】:丫頭避役奴《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
【第3句】:惟有避役難《廢宅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