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柄的近義詞
[mark_b]
兵柄的相關詞: 兵家、兵丁、兵盟、兵刃、兵火、兵書、兵營、兵馬、兵費、兵災
[/mark_b]
兵柄的意思:兵柄是漢語詞匯,釋義為兵權、軍權,于《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使用過。
兵柄的拼音:[ bīng bǐ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兵燹:基本信息【詞目】兵燹【拼音】bīngxiǎn【基本解釋】指因戰亂而遭受焚燒破壞的災禍。
【第2句】:兵盟:兵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īngméng,是指軍事結盟。
【第3句】:兵亂:由戰爭造成的混亂局面;兵災:屢遭~。
【第4句】:兵刃:指刀劍戈矛等兵器。
【第5句】:兵災:bīngzāiㄅㄧㄥㄗㄞ兵災(兵災)漢戰爭的災害。漢高誘《序》:“會遭兵災,天下棋峙,亡失書傳。”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墨子﹞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歷來的水災和兵災的痕跡,卻到處存留。”許地山《春桃》:“四年前,鄉里鬧兵災,全家逃散了。”
【第6句】:兵書: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后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現存最早的完整兵書是《孫子兵法》。
【第7句】:兵仗:【拼音】:yùéㄧㄩˋㄜˊ【詞語】:郁峩(郁峩) 【釋義】:巍峨高峻貌。宋范成大《麻線堆》詩:“云木湯胸起,郁峩一峯危。”
【第8句】:兵火:兵火,指戰爭造成的災難;戰爭,戰亂。語出《漢書·王莽傳下》:“衍功侯喜素善卦,莽使筮之,曰:'憂兵火。’”
【第9句】:兵營:兵營,指軍隊居住的營房。
【第10句】:兵團:兵團是軍和師的統稱。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軍為戰役戰術兵團,師為基本戰術兵團。兵團還曾是軍隊的一級組織。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革命軍曾編有兵團,是介于戰區和集團軍之間的指揮層次;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曾編有二十多個兵團,下轄若干個軍(整編師),相當于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后期也曾編設兵團,一般相當于集團軍,成立了17個兵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陸續取消兵團一級組織,由軍區直轄軍。
【第11句】:兵人:士兵。《三國志·吳志·孫晧傳》“東觀令 華覈 等固爭,乃還”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江表傳》:“行遇大雪,道涂陷壞,兵士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車,寒凍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敵便當倒戈耳。’晧 聞之,乃還。”《周書·異域傳下·突厥》:“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
【第12句】:兵站:兵站,是指軍隊在后方交通線上設置的供應、轉運機構,主要負責補給物資、接收傷病員、招待過往部隊等。
【第13句】:兵家:兵家,古代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古代另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等。出于《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和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縱橫,百姓涂炭。”等。
【第14句】:兵費:兵費,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bīnɡfèi,意思是軍費。
【第15句】:兵丁:兵丁,指士兵的舊稱。語出《北齊書·元孝友傳》:“省人帥以出兵丁,立倉儲以豐谷食。”
兵柄的詩句:
【第1句】:歸兵柄《六州歌頭·高皇神武》
【第2句】:本兵柄《六州歌頭·揚休玉色》
【第3句】:兵柄收還號令新《書事十絕》
【第4句】:太宗兵柄《大蜀皇帝壽春節進堯銘舜頌二首·堯銘》
【第5句】:季唐兵柄由中尉《送侍讀常尚書絕句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