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子云亭的典故由來 西蜀子云亭的典故
西蜀子云亭
宋鳳洲 / 文
西蜀子云亭,原亭位于西山腳玉女泉東側,亭基傳為西漢大辭賦家揚雄(字子云)的讀書臺。亭創建于清初,民國六年重修。四周郁郁蔥蔥,景色清幽(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一環路西段西側,西南科技大學西山校區南側,在西山(鳳凰山)風景區內 “)。當時整個西山尚屬荒坡,沒有圍墻,游人稀少。
現在的子云亭,據介紹:于1989年遷往西山頂蔣琬墓對面重建。大門兩側的墻上,有老書法家方濱生手書的《子云亭簡介》和劉禹錫的《陋室銘》。進大門后為四合院,前廳上方有”西蜀子云亭”的匾額。院內正中,色彩艷麗的花壇環圍著高約4米的揚雄側坐的大理石雕像,峨冠博帶,氣度不凡。
揚雄塑像后面的子云亭分三層,藍瓦映日,甚是壯麗。底層為綿陽古文物陳列室,二樓兩邊有翼亭,飛檐高聳,與主亭相互呼應,益顯巍峨。登上最高的第三層,放眼四望,視野開闊,綿陽新區,高樓林立,涪水東流,平疇沃野,遠山碧樹,風光旖旎,令人賞心悅目,塵煩盡消。漫步下到湖邊,遙望子云亭,雄踞山巔,綠樹環繞,倒影湖中,更添嫵媚。子云亭與蔣琬墓,相距不過百米,一為辭賦大家,一為蜀漢名臣,面對綠水青山,朝夕相伴,當是千古樂事。
但是,當我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讀書臺之后,感到還是原先那個簡陋的亭子更好!古人注重的是修心,讀書環境雖然簡陋,卻也安靜,也沒有那么多的干擾。能夠成就象楊雄這樣的文豪,簡陋的環境有什么不好呢?,這就是當年劉禹錫寫出《陋室銘》的真實情況和價值。以史為鑒,繼出人才,本是很有意義的傳統教育基地。可如今,建造了這么宏偉的一個”子云亭”,完全變味了。不僅沒有了當年的歷史面貌,也完全不符合陋室的原本”境界”了。
所以我感到,今人理解錯了古人,認為建筑越豪華越顯大氣,好像越能給古人增光似的。其實不然,外表的形式掩蓋不住歷史的無知和內心的空洞與虛榮。恰恰丟掉的是古人胸襟內里的充實和樸素做人堅毅奮斗的精神與魅力!倒不如,”楊雄讀書臺”保存古樣在原址(當然也可以更名為”子云亭”),而將新建的雄偉閣樓,署名”西蜀古文化博物館”,來展示包括楊雄在內的邑人掌故和傳說事跡等歷史文化文物,那樣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