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雜的近義詞
[mark_b]
打雜的相關(guān)詞: 打拚、打鬼、打呼、打褶、打鬧、打洞、打戰(zhàn)、打水、打了、打鳥
[/mark_b]
打雜的意思:打雜,指干雜活;形容做一些下等的工作,如刷碗,刷鍋,拖地,擦桌子等。
打雜的拼音:[ dǎ zá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打戰(zhàn):打戰(zhàn),指戰(zhàn)栗,顫抖。語出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如今那普天下人盡言,道一個包龍圖暗暗的私行,諕得些官吏每兢兢打戰(zhàn)。”
【第2句】:打尖:京津一帶行路途中吃便飯叫“打尖”,這在小說和雜劇中也俯拾即是。打尖,實際上是打發(fā)舌尖的縮略詞。舌尖是人對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趕路的時候餓了,好賴吃點東西,打發(fā)一下舌尖,而后繼續(xù)上路。。廣東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隊的行為,稱之為“兼隊”或“尖隊”。有種男孩的游戲也叫打尖,2~4人參加,用一根拇指粗、3寸長的圓木,兩頭削尖,即為玩具“尖”,再找一根一尺多長的木棍做“板”。
【第3句】:打鳥:用器械射殺鳥。
【第4句】:打伙:合伙。
【第5句】:打油:打油,讀音dǎyóu,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從油缸或其他儲油容器中舀油。
【第6句】:打圍:打圍是鄂倫春族人集體狩獵的方式。早先,這種集體出獵是由鄂倫春族組織家庭成員進行。
【第7句】:打洞:【第1句】:用器物挖孔。如:他用鐵鋤在山邊打洞。
【第8句】:打坐:我國古代一種養(yǎng)生健身法,也是僧道修行的方法。閉目盤膝而坐,調(diào)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第9句】:打了:指動物(一般是牛)身上筋頭巴腦(就是有筋有肉混在一起)的肉。
【第10句】:打鬧:打鬧【拼音】:dǎnào【解釋】:爭斗;爭吵。【出處】:元鄭光祖《三戰(zhàn)呂布》第三折:“你兩個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飛,見元帥打鬧哩。”
【第11句】:打牌:【第1句】:玩紙牌,用紙牌消遣或賭博。
【第12句】:打魚:隸屬于臨沂二小,校址設(shè)在南坊新區(qū)。老校區(qū)臨沂第二實驗小學創(chuàng)建于1963年7月,位于臨沂廣場東南,銀雀山路50號。始稱桃花澗小學,1981年秋改名為實驗小學,并被確定為地區(qū)重點學校,1984年起為臨沂市第二實驗小學。
【第13句】:打鬼:見〖跳布扎〗。
【第14句】:打水:【第1句】:汲水或取水。
【第15句】:打褶:【第1句】:形成皺褶或整理成褶裥或類似褶裥。
打雜造句:
【第1句】:我認識他!他是打雜的,以前是三元派雞鳴狗盜出身,學的是掌門人過去即興之作的秘法!
【第2句】:同時身兼LUB的跨團成員,王紹偉有著豐富的演出經(jīng)驗,被稱為打雜一族的“舞臺總監(jiān)”。
【第3句】:哥哥在塵世打雜好多年,真想去天堂做做小工。
【第4句】:蓮衣的哥哥便是那個在清芳院里幫工打雜的傅辰。
【第5句】:小楊姐姐表示,妹妹從洗頭打雜做起,雙手長期被洗發(fā)水浸泡紅腫疼痛,妹妹多次討要補助款未果才想到行兇。
【第6句】:除此之外,做教堂打雜還連帶會有其他一些好處:這種人可以結(jié)識顯要人物和他們的太太。
【第7句】:打雜掃地那是太屈才了,咱們按規(guī)矩來,審查通過后量才錄用,雙向選擇。
【第8句】:其實這話也不是我說的,是我所在這個小公司的那個攝影師,也就是我?guī)退螂s的那個在一幫美女前面指東畫西的小子說的。
【第9句】:那年災荒,父親去世了,我們生活無著,只好到大戶人家打雜,討一點殘羹冷炙勉強度日。
【第10句】:去了些日子,沒教他手藝,凈剩下打雜兒和挨打了。
【第11句】:進入公司后,盡是做些打雜的工作,雖然是明珠暗投,但也只能盼望知人善任的長官早日出現(xiàn)。
【第12句】:男女仆人,管家和乳娘,廚師和馬夫,前導馭手,打雜的廚役都站在大門口看傷兵。
【第13句】:打雜兒的六百多,跑上房的有一百多,管馬號的有二百多http://www.semjishu.com/,您算這有多少人啦?
【第14句】:中午飯后,林開稍微睡一會,隨后到鄭老的振風醫(yī)館打打雜,人家給了工資,自然也得用點心才行。
【第15句】:草,你個沒品的東西,說你是狗還真是說對了,以為給霍家打雜爺爺就怕了?一起上吧,爺爺正好一勺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