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誚的近義詞
[mark_b]
譏誚的近義詞: 諷刺、譏嘲、挖苦
[/mark_b]
譏誚的反義詞:吹捧
譏誚的意思:【詞語】譏誚【注音】jīqiào【詞性】動詞
譏誚的拼音:[ jī qiào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諷刺: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jìn)行揭露、批評或嘲笑。用譏刺和嘲諷筆法描寫敵對的落后的事物。用譏諷的眼神,嘲笑的語氣對著他人說。
【第2句】:譏評:譏評[ridiculeandcriticize]譏諷評議譏評時政
【第3句】:譏議:譏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īyì,是指譏諷批評,加以非議。
【第4句】:譏誚:【詞語】譏誚【注音】jīqiào【詞性】動詞
【第5句】:譏謫:見“譏摘”。
【第6句】:誚噪:誚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iàozào,是指譴責(zé)和譏刺。
【第7句】:譏禁:譏禁是漢語詞語,解釋為稽察查禁。
【第8句】:譏罵:譏罵,拼音是jīmà,是漢語詞匯,解釋為譏笑謾罵。
【第9句】:譏諷:譏諷,指用旁敲側(cè)擊或尖刻的話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亦稱“嘲諷”。語出唐韓愈《石鼎聯(lián)句》序:“劉與侯皆已賦十馀韻,彌明應(yīng)之如響,皆穎脫含譏諷。”
【第10句】:譏嘲:譏嘲,指譏諷嘲笑。如:~的筆調(diào)。
【第11句】:譏刺:譏刺,指嘲笑諷刺。如:用譏刺他們鄰國的方法使社會活躍起來。
【第12句】:譏訕:譏訕jīshàn[mock;satirize;quip;ridicule]譏諷譏訕朝政
【第13句】:誚嘩:怒責(zé)喧鬧。
【第14句】:譏笑:譏笑,指冷言冷語地嘲笑。語出晉袁宏《后漢紀(jì)·光武帝紀(jì)五》:“嗚呼!世俗之賓方抵掌而擊之,以為譏笑,豈不哀哉。”
【第15句】:挖苦:挖苦的意思是用刻薄的話譏笑人,是非常不禮貌和心態(tài)不好的人說出來的,是貶義詞。
譏誚造句:
【第1句】:無窮的好心情,不是取笑,不是嘲諷,不是譏誚。只是從無窮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觀察到你腳下人類的永久的愚蠢,從而發(fā)笑。黑格爾
【第2句】:留在陣外的十?dāng)?shù)名秦、唐兩家族人嘀嘀咕咕,聽得蘇震眉頭越皺越緊,他們那譏誚的語氣讓他胸中怒火也是越來越盛。
【第3句】:世上總有一個人,會教你落入人間窠臼,摧眉折腰,縱然千千萬萬人一齊伸手牽挽,又或唾罵譏誚,也動搖不了去他身邊這心愿一分一毫。孔恰
【第4句】:楚陽譏誚的笑著,緩緩坐了下來,臉上雖然仍舊聲色不動,口中依然一言不發(fā)。
【第5句】:他不來,對謝爾頓又一次證明了他是通達(dá)人情的,這種通達(dá)人情是跟那位年輕流浪漢的譏誚癖性并行不悖的。
【第6句】:那種鬼精鬼精的目光,捉摸不透的目光,介乎軟萌和堅硬之間的目光,帶著隱隱的譏誚,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用那種目光看他……江南
【第7句】:此后我卻被人驅(qū)逐,搜捕,通緝,迫害,誣蔑,譏誚,侮辱,詛罵,剝奪了公民權(quán)。
【第8句】:這個少年人站在一群村民里十分與眾不同,氣質(zhì)很獨特,既不是士子的狂放狷介,更不是小民的膽小懦弱,而是看透世事的譏誚,或者說是俯視眾生的冷漠。
【第9句】:他乜斜著眼睛,眼角掛著譏誚的微笑。
【第10句】:我的朋友譏誚我,我卻向神眼淚汪汪。
【第11句】:保安語帶譏誚,顯然是把林楓當(dāng)做前來踩盤的'梁上君子’了。
【第12句】:街上倩影雙雙,孤身只影的只有我,只有我呀!看天上幾顆暗淡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地閃著微光,我真懷疑,連它們都在譏誚我,譏誚我這個都市的愛情扶貧戶。
【第13句】:夏塵冷努力搜尋著自己的記憶,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用的訊息,看了看中年男子一眼,譏誚著說:“你憑什么就這么自信!”。
【第14句】:張師爺大馬金刀的坐下,依然是鼻孔沖天,嘴上說著恭喜,聲音里卻滿是譏誚。
【第15句】:望著柒羅劍,龐白忽然露出了譏誚之色,他差點忘記了林逸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劍吏了,這長劍刺來的速度,在他眼中也只不過是小孩子狂奔而已。
譏誚的詩句:
【第1句】:政恐因訛啟譏誚《赤壁》
【第2句】:圣門譏誚豈只且《青蛙辭》
【第3句】:譏誚喙囁囁《留別乾明山主》
【第4句】:反為燕石遭譏誚《法一以余所贈墨為不佳》
【第5句】:土缶寡譏誚《土缶》
【第6句】:空空離譏誚《詩三百三首》
【第7句】:往往見譏誚《早睡》
【第8句】:譏誚亦難濯《玉女泉以招提孤僻而名高華清泉坐天寶荒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