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的近義詞
[mark_b]
京腔的相關詞: 京郊、京甸、京師、京山、京味、京族、京員、京戲、京東、京中
[/mark_b]
京腔的意思:【第1句】:戲曲劇種。弋陽腔的一個支派高腔,明末清初傳入北京后稱京腔。
京腔的拼音:[ jīng qiā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京垓:極言眾多。
【第2句】:京甸:京都周圍附近地區。
【第3句】:京夏:猶華夏,謂全國。
【第4句】:京味:北京風味;北京地方特色:~小吃。~十足的電視劇。
【第5句】:京腔:【第1句】:戲曲劇種。弋陽腔的一個支派高腔,明末清初傳入北京后稱京腔。
【第6句】:京生:紀錄片導演馬莉在《無鏡》后,創作了《京生》,講述關于上訪者的故事。
【第7句】:京胡:胡琴的一種,形狀跟二胡相似而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發音較高,主要用于京劇伴奏。
【第8句】:京口:江蘇鎮江的古稱。三國時孫權于公元208年在京峴山東筑城,其城憑山臨江,故習稱京口。東晉末,孫恩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曾與劉裕大戰于此。
【第9句】:京員:即京官。
【第10句】:京中:京城里,此指北京。
【第11句】: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第1句】:9萬(1990年)。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兼通漢語文。主要從事漁業,兼營農業。國外的京族人主要分布在越南。
【第12句】:京戲:京劇。
【第13句】:京師:春秋公羊傳曰: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后世因以泛稱國都。
【第14句】: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
京腔造句:
【第1句】:在埋葬雍正皇帝的泰陵前面的開闊地,一位操著地道老北京腔兒的老大爺正站在支著大陽傘的冷飲攤旁,大聲吆喝著。
【第2句】:來來往往的人,嘴里說的念的是中國話,京腔,東北腔,廣東腔,湘腔,川腔,全國各省市的腔調應有盡有,聽在耳里,格外的讓人感到親切。
【第3句】: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員魏長生自四川進京,以《滾樓》一劇名動京師,京腔大為減色,竟“使京腔舊本置之高閣”。
【第4句】:鑼鼓一敲、主演亮相,標準的京腔京調加上一板一眼的唱念做打,令人耳目一新。
【第5句】:就在這時,聞得遠處有人高聲說道:“賈尸冥,氣色不錯嘛……”那純正的京腔口音入耳十分的熟悉。
【第6句】:發問的人身材高大,甕聲甕氣地吐出地道京腔。
【第7句】:創作歌詞時,他們特意突出了濃濃的北京腔兒。
【第8句】:京腔京韻的叫賣聲,如同流派不同的各種戲曲般,叫人聽著就覺著是種充滿了活力的享受。
【第9句】:京城中民間戲班上演的弋陽腔逐步演變為京腔,而清宮中卻從無“京腔”。
【第10句】:你不像本地人,你的口音帶著很濃的京腔,就算不是北京人,至少在北京呆過。
【第11句】:少女聲音清脆甜美,一口甜糯糯京腔,使得責備的言語聽起來也順耳無比。
【第12句】:一劍輕安你傾盡天下,轉身的手法如此瀟灑,我拼卻一生用命畫的押,卻始終等不到你來拿,戲院的二胡呼啦啦啦的拉,誰遮半面弄一手琵琶,紅妝京腔唱淚暈開了臉頰,到底是誰傷了人家,唱一曲作罷。少司命
【第13句】:擺地攤賣商品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可是一位滿口京腔的外國小伙擺攤賣起了小飾品,卻引來了不少路人的駐足觀望。
【第14句】:說著京腔的杭州男人、“反差萌”的牛飄,臺詞量巨大、“渾身御姐氣”的楊青,還有導演李梁……她的偶像關注列表越來越長。
【第15句】:那十足的京腔京韻,使全場的戲迷都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