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丈”的成語(47個)
本文整理了丈夫雙淚不輕彈、食案方丈、百丈竿頭等含“丈”的成語47個,其中“丈”開頭的成語5個,“丈”結(jié)尾的成語16個,“丈”在中間的成語2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丈”開頭的成語【第1句】:丈夫雙淚不輕彈[zhàng fū shuāng lèi bù qīng tán]
【解釋】丈夫:大丈夫;彈:用手彈灑。指男子漢大丈夫不輕易掉眼淚。
【出處】元·李泂《雙調(diào)夜行船·送友歸吳》:“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
【第2句】:丈人行[zhàng rén háng]
【解釋】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行:行輩。指長輩。
【出處】《史記·匈奴列傳》:“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示例】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第3句】:丈二和尚[zhàng èr hé shàng]
【解釋】(歇后語)摸不著頭腦。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出處】《金瓶梅傳奇》第六回:“諸方地保瞧見,恰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覺腿關(guān)節(jié)軟了下來,撲通撲通跪成一片。”
【示例】周天虹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忙問: '怎么,陣地不要了?’ ——魏巍《火鳳凰》一○七
【第4句】:丈尺權(quán)衡[zhàng chǐ quán héng]
【解釋】衡量事物的輕重長短。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卷三:“《論》、《孟》如丈尺權(quán)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重輕。”
【第5句】:丈夫有淚不輕彈[zhàng fū yǒu lèi bù qīng tán]
【解釋】丈夫:男子漢;彈:用手揮灑。大丈夫不輕易流淚。
【出處】明·李開先《寶劍記》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丈”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食案方丈[shí àn fāng zhàng]
【解釋】形容吃的闊氣。同“食前方丈”。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高臺極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謂孝。”
【第2句】:一日千丈[yī rì qiān zhàng]
【解釋】形容形勢發(fā)展極為迅速。
【出處】孫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支部則亦先后成立于各省。從此革命風(fēng)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示例】揚州真像有些人說的,不折不扣是個有名的地方……可是現(xiàn)在衰落了,經(jīng)濟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 ——朱自清《我是揚州人》
【第3句】:光焰萬丈[guāng yàn wàn zhàng]
【解釋】光焰:光輝。燦爛的光輝射向遠方。原形容詩文美妙,留傳后世。現(xiàn)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遠大。
【出處】唐·韓愈《調(diào)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示例】光焰萬丈地,將要出現(xiàn)了喲——新生的太陽! ——郭沫若《女神·太陽禮贊》
【第4句】:光芒萬丈[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解釋】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
【出處】唐·韓愈《調(diào)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示例】當(dāng)我注意到那座光芒萬丈的星的山的時候,我仿佛又聽見了那無數(shù)的燈光的私語。 ——巴金《旅途隨筆·香港的夜》
【第5句】:佛高一尺,魔高一丈[fó gāo yī chǐ ,mó gāo yī zhàng]
【解釋】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出處】明·李贄《與梅衡湘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
【第6句】:軟紅十丈[ruǎn hóng shí zhàng]
【解釋】形容都市的繁華。
【出處】宋·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陵宮》詩:“半白不羞垂領(lǐng)發(fā),軟紅猶戀性車塵。”自注:“前輩戲語:'西湖風(fēng)月,不如京華軟紅香土。’”
【第7句】:食必方丈[shí bì fāng zhàng]
【解釋】形容吃的闊氣。同“食前方丈”。
【出處】《宋書·劉穆之傳》:“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
【第8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
【解釋】魔:惡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義始終壓倒邪惡。
【出處】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駐屯清剿’的斗爭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創(chuàng)造——地道戰(zhàn),大顯神威。”
【第9句】: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他愛發(fā)脾氣,動輒火冒三丈。
【第10句】:食味方丈[shí wèi fāng zhàng]
【解釋】形容吃的闊氣。同“食前方丈”。
【出處】《晏子春秋·問下二》:“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
【第11句】:白發(fā)千丈[bái fà qiān zhàng]
【解釋】形容頭發(fā)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出處】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示例】凡此諸人,今皆安往?我雖獨存,白發(fā)千丈。 ——宋·劉克莊《后村全集·祭林寒齋文》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12句】:一落千丈[yī luò qiān zhàng]
【解釋】原指琴聲陡然降落。后用來形容聲譽、地位或經(jīng)濟狀況急劇下降。
【出處】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示例】所?韻部患蓿怖ち嬪疲宦淝д桑娼緡6秩媚辛娑崛ァ?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六回
【第13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解釋】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坐位,當(dāng)時行動念頭差。”
【示例】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吳蓀甫,以及他的同志孫吉人他們,都是企業(yè)界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宿將,難道就怕了什么? ——茅盾《子夜》十
【第14句】:日落千丈[rì luò qiān zhàng]
【解釋】形容景況急劇下降。同“一落千丈”。
【出處】郭沫若《塔·喀爾蘿姑娘》:“人事變遷,真是誰也不能前料。回想起來僅僅是兩年間的歲月,而我這兩年間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第15句】:日高三丈[rì gāo sān zhàng]
【解釋】猶日上三竿。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錄攝》:“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可惡可惡!”
【示例】金和尚他們一伙五六十個火柴廠工人到了老板周仲偉住宅附近的時候,已經(jīng)日高三丈。 ——茅盾《子夜》十六
【第16句】:食前方丈[shí qián fāng zhàng]
【解釋】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出處】《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示例】見著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的行徑,不禁羨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
“丈”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百丈竿頭[bǎi zhàng gān tóu]
【解釋】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百丈竿頭,不進則退。
【第2句】: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出處】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第3句】:眇小丈夫[miǎo xiǎo zhàng fū]
【解釋】眇:微小。指身材矮小瘦弱的男人。也指見識短淺的男人。
【出處】《史記·孟嘗君傳》:“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示例】是何眇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 ——《清史稿·李慎修傳》
【第4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liàng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解釋】量:氣量。氣量小不是有才德的人。對仇敵打擊不徹底算不得有作為的男人。
【示例】心里不禁浮現(xiàn)出一句被他奉為經(jīng)典的格言: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六章
【第5句】:一尺水,一丈波[yī chǐ shuǐ,yī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一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一度興一度廢,一尺水,一丈波。 ——元·朱庭玉《后庭花煞》
【第6句】: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第7句】:尺水丈波[chǐ shuǐ zhàng bō]
【解釋】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懸身井半,風(fēng)言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九卷
【第8句】:萬丈深淵[wàn zhàng shēn yuān]
【解釋】淵: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處境。
【出處】《勞動的開端》:“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進萬丈深淵,渾身疼痛。”
【示例】我突然有跌進萬丈深淵的凄涼感覺。
【第9句】:一尺水十丈波[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十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可又來,到底還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九回
【第10句】:儒林丈人[rú lín zhàng rén]
【解釋】尊稱學(xué)識淵博的前輩。
【出處】《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傳》裴松之注引《晉諸公傳》:“名秀為儒林丈人,沈為文籍先生,望、會亦各有名號。”
【示例】為報儒林丈人道,如今從此鬢星星。 ——唐·劉禹錫《聞韓賓擢第歸覲以詩美之兼賀韓十五曹長時韓牧永州》
【第11句】:巾幗丈夫[jīn guó zhàng fū]
【解釋】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有大丈夫氣慨的女子。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要算個智、仁、勇三者兼?zhèn)涞慕韼秸煞颉!?/p>
【示例】秋瑾真是一個巾幗丈夫。
【第12句】:寸而度之,至丈必差[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解釋】度:量;至:到;差:誤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會有誤差。
【出處】《淮南子·泰族訓(xùn)》:“寸而度之,至寸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
【第13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
【解釋】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xí)r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出處】《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yǎng)不大。若還長大了,少不得尋根問蒂,怕不認我做外公么。”
【示例】古人有言:'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卿家若然思念家鄉(xiāng),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六回
【第14句】:萬丈光芒[wàn zhàng guāng máng]
【解釋】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
【出處】宋·姚勉《沁園春·七月朔壽盧守》:“騎龍鳳,自九霄飛至,萬丈光芒。”
【第15句】:樹高千丈,落葉歸根[shù gāo qiān zhàng,luò yè guī gēn]
【解釋】指樹雖然高達千丈,但落葉還是要回到根里。比喻離開故鄉(xiāng)多時,最后還是要返回故里。
【出處】《老子》第十六章:“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示例】最后,他把這種心境歸為一句話:“中國有句古語曰: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三十四回
【第16句】:無毒不丈夫[wú dú bù zhàng fū]
【解釋】要成就大事業(yè)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辯賢愚,無毒不丈夫。”
【示例】那姪少爺見如此情形,又羞又怒又怕,回去之后,忽然生了一個'無毒不丈夫’的主意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第17句】:黎丘丈人[lí qiū zhàng rén]
【解釋】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縣北;丈人:古時對老人的統(tǒng)稱。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
【出處】《呂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
【第18句】:萬丈高樓平地起[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解釋】比喻事物從無到有。
【示例】我國飛機制造業(yè)、造船工業(yè)、汽車工業(yè)都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步一步建設(shè)起來的。
【第19句】:一尺水,百丈波[yī chǐ shuǐ,bǎi zhàng bō]
【解釋】一尺深的水掀起百丈高的波浪。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出處】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示例】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則你那口似懸河。 ——元·王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二折
【第20句】:萬丈高樓從地起[wàn zhàng gāo lóu cóng dì qǐ]
【解釋】比喻凡事要從打基礎(chǔ)做起。
【示例】萬丈高樓從地起,我們必須要打牢基礎(chǔ)。
【第21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hèn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解釋】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對仇敵要痛恨,打擊要堅決徹底。指壞人心狠手辣。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
【示例】提了雙锏,怒沖沖的殺那王佐。正合著常言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
【第22句】:五丈灌韮[wǔ zhàng guàn jiǔ]
【解釋】用來諷刺那些思想保守,守著老一套,拒絕接受先進經(jīng)驗的人。
【出處】漢·劉向《說苑·反質(zhì)》
【第23句】:方丈盈前[fāng zhàng yíng qián]
【解釋】方丈:一丈見方;盈:滿。吃飯時食物擺滿一丈見方的地方。形容飲食奢華。
【出處】漢·杜篤《柭稧賦》:“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棗絳水。”
【第24句】:墨丈尋常[mò zhàng xún cháng]
【解釋】古代重量單位,1墨=5尺,1丈=2墨;1尋=8尺,1常=2尋。比喻不太長的距離。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下》:“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第25句】:女中丈夫[nǚ zhōng zhàng fū]
【解釋】指女子中有男子氣概的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雖說你是個女中丈夫,是你去畢竟停當(dāng)。只是萬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示例】世言女中丈夫,猶知非丈夫也,婦并忘其為巾幗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農(nóng)婦》
【第26句】:男子漢大丈夫[nán zǐ hàn dà zhàng fū]
【解釋】指志向高遠有所作為的男人。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男子漢大丈夫,休說那三綹梳頭、兩截穿衣、戴鬄髻的話頭。”
【示例】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又算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