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劌”的成語(15個)
本文整理了劌心鉥腎、廉而不劌、怵心劌目等含“劌”的成語15個,其中“劌”開頭的成語9個,“劌”結(jié)尾的成語1個,“劌”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劌”開頭的成語【第1句】:劌心鉥腎[guì xīn xù shèn]
【解釋】形容窮思苦索,刻意為之。同“劌鉥心腑”。
【出處】清·錢謙益《復(fù)徐巨源書》:“仆之馬齒長矣,下上今古,劌心鉥腎,亦不啻三折肱矣。”
【第2句】:劌鉥肝腎[guì xù gān shèn]
【解釋】形容窮思苦索,刻意為之。同“劌鉥心腑”。
【出處】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四:“江橙里詞清遠而蘊藉,沈沃田稱其'劌鉥肝腎,磨濯心志,苦心孤詣以為詞’。”
【第3句】:劌目鉥心[guì mù xù xīn]
【解釋】猶言嘔心瀝血。比喻用盡心思。
【出處】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
【示例】他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一'劌目鉥心’、'搯擢胃腎’的辭句,這也就是后人所說的'嘔心滴血’了。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與杜甫在詩歌上的交往》
【第4句】:劌鉥心腑[guì xù xīn fǔ]
【解釋】形容窮思苦索,刻意為之。
【出處】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八:“夫劌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
【第5句】:劌心鉥目[guì xīn shù mù]
【解釋】劌:傷,割;鉥:長針,指用針刺。眼睛被割,心被刺。形容觸目驚心。
【出處】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
【示例】見外洋舟車之利,火器之精,劌心鉥目,震悼失圖,謂今之天下,雖孔子不治。 ——清·譚嗣同《治言》
【第6句】:劌心怵目[guì xīn chù mù]
【解釋】指觸目驚心。見“劌目怵心”。
【出處】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七:“狄平子以所著《平等閣筆記》見寄,記述兩年來都中近事,字字令人劌心怵目。”
【第7句】:劌心刳肺[guì xīn kū fèi]
【解釋】形容費盡心思,刻意為之。
【出處】清·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夫文亦第期各適一世之用而已,而必劌心刳肺,斷斷焉以師乎古人若此者,何也?以為不如是,則不足以為文也。”
【第8句】:劌目怵心[guì mù chù xīn]
【解釋】劌:刺傷;怵:驚動。指觸目驚心。
【出處】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至于秦漢之文,莫不洞達駘宕,劌目怵心。”
【示例】至于其他骨肉之間,眈眈逐逐之態(tài),隨事隨處一一標(biāo)而出之,足令人劌目怵心者,不一而足。 ——季新《<紅樓夢>新評》
【第9句】:劌心刳腹[guì xīn kū fù]
【解釋】形容費盡心思,刻意為之。同“劌心刳肺”。
【出處】郭紹虞《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語,不劌心刳腹以出之,則不成為文。”
“劌”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廉而不劌[lián ér bù guì]
【解釋】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
【出處】《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示例】厥乃口無擇言,柔惠且直,廉而不劌,肅而不厲。 ——晉·夏侯湛《昆弟誥》
“劌”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怵心劌目[chù xīn guì mù]
【解釋】怵:恐懼;劌:刺傷。看到某種事物或景象使人痛心。
【出處】宋·葛立方《韻語陽秋》:“陶潛謝脁詩皆平淡有思致,非后來詩人怵心劌目雕琢者所為也。”
【第2句】:析肝劌膽[xī gān guì dǎn]
【解釋】剖示肝膽。比喻赤誠。亦作“析肝吐膽”。
【出處】明袁宗道《乞進<大學(xué)衍義>疏》:“其當(dāng)上指與否,俱且和顏受之。有不析肝劌膽者,非夫也。”
【示例】受顧命,輔沖圣,秉國十年,乃舉其生平,析肝劌膽獻之天子。 ——明高以儉《太師張文公集跋》
【第3句】:鉥肝劌腎[shù gān guì shèn]
【解釋】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yè)、工作、文藝創(chuàng)作等用心的艱苦。同“鉥心劌目”。
【出處】明·宋濂《徐永舟墓銘》:“眭多詩人……世號為眭州詩派,方舟悉取而諷詠之,鉥肝劌腎,期超邁之乃已。”
【第4句】:鉥心劌腎[shù xīn guì shèn]
【解釋】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yè)、工作、文藝創(chuàng)作等用心的艱苦。同“鉥心劌目”。
【出處】明·宋濂《故天臺朱府君霞塢阡表》:“若拈華摘艷,鉥心劌腎于辭章間,陋之陋者也。”
【第5句】:鉥心劌目[tóng xīn guì mù]
【解釋】猶言嘔心瀝血。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yè)、工作、文藝創(chuàng)作等用心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