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瘠”的成語(17個)
本文整理了瘠人肥己、溝中之瘠、哀毀瘠立等含“瘠”的成語17個,其中“瘠”開頭的成語5個,“瘠”結尾的成語8個,“瘠”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瘠”開頭的成語【第1句】:瘠人肥己[jí rén féi jǐ]
【解釋】瘠:瘦,引申為慳吝;肥:胖,引申為貪婪。對待別人很吝嗇,而自己卻很貪婪。
【出處】明·屠隆《曇花記·冥司斷案》:“眾生多犯慳貪謀奪強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第2句】:瘠牛僨豚[jí niú fèn tún]
【解釋】瘠:瘦弱;僨:撲倒,壓垮;豚:豬。再瘦的牛也能把豬壓垮。比喻以強欺弱。
【出處】《左傳·昭公十三年》:“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
【示例】他們都明白瘠牛僨豚的道理,所以不能得罪秦國
【第3句】:瘠義肥辭[jí yì féi cí]
【解釋】內容貧乏而辭句堆砌冗長。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捶子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
【示例】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三節:“但冗長堆砌,意少語多(所謂'瘠義肥辭’),也是這一派的通病。”
【第4句】:瘠牛羸豚[jí niú léi tún]
【解釋】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豬。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國家。
【出處】清·梁啟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杜蘭斯哇人,撒遜人等,亦隨其所敵視之馬哥耶族,同成灰燼。瘠牛羸豚,坐待割。”
【第5句】:瘠己肥人[jí jǐ féi rén]
【解釋】瘠:瘦,引申為約束;肥:胖,引申為寬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出處】《宋史·趙善俊傳》:“僚屬爭言用度將不足,善俊曰:'吾將瘠己肥人。’”
“瘠”結尾的成語【第1句】:溝中之瘠[gōu zhōng zhī jí]
【解釋】瘠:腐爛的肉。指因貧困而流落荒野或死于溝壑的人。
【出處】《荀子·正論》:“是規磨之說也,溝中之瘠也,則未足與及王者之制也。”
【示例】懷市井錐刀之心,背先圣立人之教,溝中之瘠,寧復掛念。 ——明·袁宏道《良鄉三教寺記》
【第2句】:變醨養瘠[biàn lí yǎng jí]
【解釋】使薄酒變醇,瘠土變得肥沃。比喻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一:“公所到處,便能變醨養瘠,元氣昭回:古今人若合一轍。”
【第3句】:秦越肥瘠[qín yuè féi jí]
【解釋】秦:今陜西一帶;越:今浙江一帶;肥瘠:胖瘦。秦越兩地相去遙遠。比喻疏遠隔膜,各不相關。
【出處】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示例】愿陛下課官吏,使之任牛羊芻牧之責;勸富民,使之無秦越肥瘠之視。 ——《宋史·食貨志上》六
【第4句】:越人肥瘠[yuè rén féi jí]
【解釋】瘠:瘦。不在乎越人的肥與瘦。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4回:“越人肥瘠由他罷,秦人各自一關中。”
【第5句】:溝中瘠[gōu zhōng jí]
【解釋】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出處】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示例】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第6句】:古肥今瘠[gǔ féi jīn shòu]
【解釋】比喻書法的不同風格。
【出處】唐·張遠彥《書法要錄》卷二:“無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頗反。”
【第7句】:外強中瘠[wài qiáng zhōng jí]
【解釋】外表上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出處】清·黃鈞宰《金壺浪墨·英國被兵》:“英夷與俄羅斯兩國交惡,俄羅斯方爭印度于英夷,積歲構兵,外強中瘠。”
【第8句】:國無捐瘠[guó wú juān jí]
【解釋】瘠:瘦弱;捐瘠:貧弱以至死。國內沒有因貧困饑餓而死亡的人。
【出處】《漢書·食貨志》:“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者,以蓄積多而備先具也。”
“瘠”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哀毀瘠立[āi huǐ jī lì]
【解釋】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補輯》:“(崔渾)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
【示例】現在喪親不會像古代那樣哀毀瘠立了。
【第2句】:土瘠民貧[tǔ jí mín pín]
【解釋】土地貧瘠,人民貧窮。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德宗貞元十二年》:“窮邊氣寒,土瘠民貧,景略以勤儉帥眾,二歲之后,儲備完實,雄于北邊。”
【示例】正一村在青州西偏,大小煙戶,雖然繁庶,卻是土瘠民貧,庶而不富,所以這番饑饉,正一村受災最重。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九回
【第3句】:越瘠秦視[yuè jí qín shì]
【解釋】瘠:瘦。看待他人的得失,就像秦國人看待越國人的肥瘦一樣。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出處】清·張永銓《海嘯行》:“嗟哉閭里遭顛連,越瘠秦視人胡然。”
【第4句】:地瘠民貧[dì jí mín pín]
【解釋】土地瘠薄,人民貧窮。
【出處】清·劉大櫆《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先時地瘠民貧,催科愈煩,而逋負愈積,逋久不償,視為固然。”
【示例】這些業績表現在以地瘠民貧的邊區,居然……能夠做到人民無饑寒之虞,向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邁進。 ——《解放日報》19【第46句】:【第4句】: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