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籌”的成語(49個)
本文整理了莫展一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等含“籌”的成語49個,其中“籌”結(jié)尾的成語16個,“籌”在中間的成語3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籌”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莫展一籌[mò zhǎn yī chóu]
【解釋】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同“一籌莫展”。
【出處】明·張居正《與王鑒川計四事四要書》:“本兵錯愕惶惑,莫展一籌。”
【示例】勒保經(jīng)略半載,莫展一籌。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
【第2句】:稍遜一籌[shāo xùn yī chóu]
【解釋】稍:稍微;遜:遜色。比較起來,稍微差一點。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脫套》:“才鋒筆藻可繼還魂,其稍遜一籌者,則在氣與力之間耳。”
【示例】而后起的模擬者總不免比創(chuàng)始者要稍遜一籌。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jié)
【第3句】:通計熟籌[tōng jì shú chóu]
【解釋】全面考慮,仔細籌劃。
【出處】清·林則徐《報告抵粵日期并體察洋面堵截躉船情形折》:“擬于旬日之間出赴中路之虎門、澳門等處,與水師提臣關(guān)天培乘船周覽,以便相機度勢,通計熟籌。”
【第4句】:稍勝一籌[shāo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shù)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shù)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廢物利用又何嘗不是“消磨生命”之術(shù),但也許比“縱酒”稍勝一籌罷。 ——魯迅《兩地書》二五
【第5句】:略勝一籌[lüè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shù)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shù)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這時,只要不是下等簽,他就會感到一些滿足,何況這比“中下”還略勝一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第6句】:聊勝一籌[liáo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略微高出一點。
【出處】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較之第四節(jié)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覺聊勝一籌。”
【示例】我比你聊勝一籌。
【第7句】:略高一籌[lüè gāo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記數(shù)用具。略微超過一個碼。形容雙方比較,稍強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shù)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他的技藝比我略高一籌。
【第8句】:高出一籌[gāo chū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比別人高出一個籌碼。指比別人高明一些。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5回:“公系我國的政治家,一切設施,比文等高出一籌,文亦不必參議。”
【示例】我比你要高出一籌。
【第9句】:千里借籌[qiān lǐ jiè chóu]
【解釋】籌:策劃。和遠方朋友進行商量。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鎮(zhèn)江淮,千里借籌。”
【第10句】:海屋添籌[hǎi wū tiān chóu]
【解釋】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于祝人長壽。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示例】照定制,凡遇萬壽,應該唱搬演神仙故事的“九九大慶”,無非海屋添籌,麻姑獻壽之類。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第11句】:略遜一籌[lüè xùn yī chóu]
【解釋】遜:次、差;籌:算籌。比較起來,稍微差一點。
【出處】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我建議選比我略遜一籌的劉順明接替白度工作。”
【示例】可是慕容沖勝在年輕力壯,氣足神健,雖然略遜一籌,也還抵御得住。 ——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第二十四回
【第12句】:勝人一籌[shèng rén yī chóu]
【解釋】占有優(yōu)勢,比較起來,勝過別人一點。
【示例】他的技法勝人一籌。
【第13句】:行思坐籌[xíng sī zuò chóu]
【解釋】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同“行思坐想”。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生行思坐籌,無以為計。”
【第14句】:帷幄運籌[wéi wò yùn chóu]
【解釋】帷幄:古代軍中帳幕;籌:計謀、謀劃。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茍有用我,帷幄運籌。輕裘緩帶,名士風流。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四回
【第15句】:借箸代籌[jiè zhù dài chóu]
【解釋】箸:筷子;籌:過去用以計算的工具,引伸為策劃。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后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請借前箸以籌之。”
【示例】借箸代籌一縣策,納楹閑訪百城書。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第16句】:高人一籌[gāo rén yī chóu]
【解釋】高人:比一般人高;籌:籌碼。比一般人高出一個籌碼。指勝過別人。
【出處】明·歸有光《震川集·別集·七·與沈敬甫七首》:“壙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聲未嘗不同,何論前世有屈原,賈生耶?以發(fā)吾之憤憤而已!欽甫云:更似高人一籌也。”
【示例】錢寧《圣人》第16章:“好在他立著矮人一頭,行事高人一籌。”
“籌”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釋】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名將蓋非徒以勇敢著也。胸羅武庫,學具韜鈴,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第2句】:坐籌帷幄[zùo chóu wéi wò]
【解釋】坐在軍帳里出謀劃策。
【出處】《宋史·趙范傳》:“如用劉琸,須令親履行陣,指縱四人,不可止坐籌帷幄。”
【示例】作為一個領(lǐng)導者,應該深入基層,親歷親為,不能老是坐籌帷幄,在辦公室里發(fā)號施令。
【第3句】:坐籌帷幄,決勝千里[zuò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釋】帷幄:軍用帳幕;千里: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想張良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輔佐高祖,定了天下。”
【示例】作為將軍要有坐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事
【第4句】:運籌決算[yùn chóu jué suàn]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第5句】:運籌千里[yùn chóu qiān lǐ]
【解釋】指擬訂作戰(zhàn)策略以獲取戰(zhàn)斗勝利。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示例】上柱國、總管、齊國公孟讓……大將軍、左長史邴元真等,并運籌千里,勇冠三軍。 ——《舊唐書·李密傳》
【第6句】:半籌不納[bàn chóu bù nà]
【解釋】籌:古代計算工具,引伸為計策;納:繳納。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示例】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咱手里半籌不納。 ——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
【第7句】:一籌不畫[yī chóu bù huà]
【解釋】籌:籌劃、計謀。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宋·黃庭堅《書增卷后》:“平居終日,如含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
【示例】廝守許多時價,誰信一籌不畫。相送到礬園,贏得淚珠如瀉。揮灑,揮灑,將底江州司馬。 ——宋·向滈《如夢令》詞
【第8句】:一籌不吐[yī chóu bù tǔ]
【解釋】籌:籌劃、計謀。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第9句】:運籌帷帳[yùn chóu wéi zhàng]
【解釋】指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策略。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示例】[劉藏春]佐命新朝,運籌帷帳,致位樞衡,乃復作此等感慨語,何耶?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
【第10句】:半籌莫展[bàn chóu mò chǎn]
【解釋】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示例】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三主張建設反致半籌莫展,一敗涂地。 ——孫中山《建國方略自序》
【第11句】: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nìng dāng yǒu rì chóu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
【解釋】寧:寧愿;籌:計劃。當有錢時要考慮貧窮時,不能到了沒錢時還在回想有錢時候。指應厲行節(jié)約,注意儲備,不能浪費。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nèi)有了這兩句話,便不怕了。”
【第12句】:運籌出奇[yùn chóu chū qí]
【解釋】擬訂作戰(zhàn)策略,定出奇計。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首策之臣,運籌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賢注:“《前書》高祖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謂陳平從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計。”
【第13句】:運籌演謀[yùn chóu yǎn móu]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論》:“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
【第14句】:一籌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
【解釋】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示例】平時學習不認真,不求甚解,到用時就會感到知識貧乏,一籌莫展。
【第15句】:唱籌量沙[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解釋】把沙當做米,量時高呼數(shù)字。比喻安定軍心,制造假象來迷惑敵人。
【出處】《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示例】那時同了你高飛遠走,他怎生奈何我?這叫做唱籌量沙的計。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七十二回
【第16句】:運籌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出處】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第17句】:運籌借箸[yùn chóu jiè zhù]
【解釋】指運籌計謀。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具以麗生語告,曰:'于子房何如?’……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裴骃集解引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
【示例】難道就束手待斃不成!休僝僽,少不得要運籌借箸,勉護神州。 ——清·李漁《風箏誤·請兵》
【第18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yùn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擬定作戰(zhàn)策略,獲取戰(zhàn)斗的勝利。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如單二哥、王伯當,都是將之才;若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恐還未能。”
【第19句】:海屋籌添[hǎi wū chóu tiān]
【解釋】原指長壽,后為祝壽之詞。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示例】莊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籌添數(shù)倍增。 ——元·沈禧《一枝花·壽人八十》
【第20句】:運籌設策[yùn chóu shè cè]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太平天國·洪秀全《誅妖歌》:“日夜巡邏嚴預備,運籌設策夜銜枚。”
【第21句】:運籌幃幄[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釋】指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策略。
【出處】《唐大唐左屯衛(wèi)將軍姜行本勒石紀功碑》:“大總管運籌幃幄,繼以中軍,鐵騎亙原野,金鼓動天地。”
【示例】將軍過譽,惶恐之至,會(鍾會)怎比大將軍運籌幃幄! ——京劇《渡陰平》第二場
【第22句】:運籌決勝[yùn chóu jué shèng]
【解釋】指擬訂作戰(zhàn)策略以獲取戰(zhàn)斗勝利。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示例】加以運籌決勝者,乃浮躁巧偽之士,不知彼己,妄動輕舉,是以頓兵靈武,力疲食盡,自潰而歸。 ——宋·司馬光《請革弊札子》
【第23句】:坐運籌策[zuò yùn chóu cè]
【解釋】指坐在連連帳內(nèi)策劃軍事方略。
【出處】《漢書·項籍傳》:“夫擊輕銳,我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我。”
【示例】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 ——《資治通鑒·秦二世皇帝二年》
【第24句】:運籌決策[yùn chóu jué cè]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shù)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
【示例】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shù)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
【第25句】:運籌畫策[yùn chóu huà cè]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可替否,總歸于筆札。”
【示例】是以天子安坐于上而士大夫為之奔走于下,大者為之運籌畫策,治百官以濟其大事;而小者為之按米鹽,視鞭箠,以奉其小職。 ——宋·蘇轍《臣事策下》之五
【第26句】:持籌握算[chí chóu wò suàn]
【解釋】原指籌劃,后稱管理財務。
【出處】漢·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示例】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云蘿公主》
【第27句】:運籌制勝[yùn chóu zhì shèng]
【解釋】指擬訂作戰(zhàn)策略以獲取戰(zhàn)斗勝利。
【出處】明·盧象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并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于為力?”
【第28句】:統(tǒng)籌統(tǒng)支[tǒng chóu tǒng zhī]
【解釋】指統(tǒng)一籌集統(tǒng)一開支。
【出處】鄧小平《太行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我們很早就實行了以縣為單位統(tǒng)籌統(tǒng)支的辦法,規(guī)定村無派款權(quán),改革了這個病政。”
【第29句】:回籌轉(zhuǎn)策[huí chóu zhuǎn cè]
【解釋】運籌決策。
【出處】《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quán)]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zhuǎn)策,胤不如臣。’”
【第30句】:運籌建策[yùn chóu jiàn cè]
【解釋】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出處】《隋書·李德林傳》:“運籌建策,通幽達冥,從命者獲安,違命者悉禍。”
【第31句】: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
【解釋】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示例】余大先生抬頭看尊經(jīng)閣上繡衣朱履,觥籌交錯。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第32句】:統(tǒng)籌兼顧[tǒng chóu jiān gù]
【解釋】統(tǒng)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為一手執(zhí)兩禾,引伸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顧:照顧。統(tǒng)一籌劃,全面照顧。
【出處】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這樣統(tǒng)籌兼顧,天京一定難保。”
【示例】我們要有統(tǒng)籌兼顧的處理問題能力。
【第33句】:運籌謀畫[yùn chóu móu huà]
【解釋】指籌劃計謀,制定策略。
【出處】唐·劉知己《史通·言語》:“逮漢、魏已降,周、隋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可替否,總歸于筆札。”
【示例】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