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案的近義詞
[mark_b]
審案的相關詞: 審查、審限、審核、審曲、審端、審視、審結、審斷、審閱、審讀
[/mark_b]
審案的意思:審理案件。
審案的拼音:[ shěn à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審察:審察,漢語詞匯。拼音:shěnchá指仔細地察看。語出《管子·版法解》:“故能審察,則無遺善,無隱奸。”
【第2句】:審時:【第1句】:詳察時令。
【第3句】:審結:審結,指審判結案。
【第4句】:審曲:見“審曲面埶”。
【第5句】:審限:審限,是指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期限。(1)刑事案件的審限: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兩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后,應當在兩個月以內審結;重大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以及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的刑事案件,一審、二審的審限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三個月和兩個月。(2)行政案件的審限:人民法院應當在行政案件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髙級人民法院需延長審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審理上訴案件,應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第6句】:審問:審訊。
【第7句】:審計:獨立的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進行檢查,搜集必要證據,對這些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財務實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表示意見。
【第8句】:審案:審理案件。
【第9句】:審閱:審閱,指審查閱讀;對某一文章進行仔細的瀏覽并進行批改。
【第10句】:審視:【詞目】審視【拼音】shěnshì【詞性】動詞【英譯】lookatcarefully
【第11句】:審讀:審閱:~書稿。
【第12句】:審備:周密準備,充分準備。
【第13句】:審斷:shěnduàn審斷審判;裁決。清俞樾《茶香室續鈔·正音書院》:“其敷奏對揚仍有不可通曉王語,則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讀訓諭,審斷詞訟。”鄭觀應《盛世危言·日報上》:“如謂當道挾恨,審斷不公,準其登報以告天下。”
【第14句】:審稿:審稿是編輯人員的一種職能,編輯人員對作者創作的文字、圖像等材料(原稿)為對象所進行的判斷、鑒定和評價工作(對于譯稿的審稿,主要是鑒定譯文的質量),由審讀、寫審讀報告兩部分組成。又稱審讀。審稿是編輯工作的關鍵,是決定圖書質量的重要步驟。
【第15句】:審查:審查,審核、調查,或者說是對某項事情、情況的核實、核查。也指軟件工程中的一個步驟。
審案造句:
【第1句】:這里是縣太爺審案的地方,堂上匾云“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第2句】:周新被譽為“冷面寒鐵”,以正直清廉的人品、高超的審案技巧和不畏權勢的風骨,成為明朝官員的楷模。
【第3句】:這樣做的意圖無他,全是為了讓法官生活在相對寂寞的環境中,擺脫名利困擾,面對物欲而神安氣定,心無旁騖地專心審案。
【第4句】:安理會決議最早規定,盧旺達刑庭的一審案件應該在底結束,然而這一期限被一延再延。
【第5句】:即使這樣,國家仍然需要設立一個價值中立的公共機構超越刑事法律關系公正地擔當起居中審案定讞、評斷是非的公義責任,這就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6句】:我拿著薪俸審案子,在審判中展雄才。
【第7句】:膠縣的衙門,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建筑,雄偉的大殿是審案的地方,審案大堂后面的有個別致的小樓,小樓里有縣令、縣丞、功曹等縣里的主要官員。
【第8句】:不過在關閉審案大門之前,主審法官必須考慮是否有任何可以排除威脅的其他方案,并且必須確定不公開審判將行之有效。
【第9句】: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文法分院副院長邵燕芬說,這是學院與法院的一次深度合作,也是第一次把法院的庭審案件放到了學校里進行。
【第10句】: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舉行退休告別儀式,他自即日起告別法庭、不再審案。
【第11句】:法官審案,應秉公辦理,不能徇私枉法。
【第12句】: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13句】:穿大堂,過屏門,可見二堂,這里是知縣預審案件和退堂休息的地方,二堂之后的小型四合院則是知縣的幕友錢谷、刑名二位師爺辦公之所。
【第14句】:當周欽看完了高俅審案回到刑房時,宋謙和仵作已經驗完了尸體,兩人正坐在驗尸間里一手拿蒲扇扇風一邊在討論著什么。
【第15句】:庭審效率這么高,得益于該院探索實行的辦理簡易審案件“三專一輪二集中”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