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硬筆格言作品合集3篇
沁園春雪 硬筆正楷
《沁園春 雪》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沁園春·雪》硬筆正楷圖片,供大家賞析。
《沁園春·雪》硬筆正楷圖片
《沁園春·雪》原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沁園春·雪》寫作背景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于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爭。學者王克煜通過深入研究分析認為,《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運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是“比”“賦”得體,善于將“賦”的陳述方式融于“比”之中,從而形成了比較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
歷來詩詞詠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詩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詩人對“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發掘。毛澤東這首詞因“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而起興。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作過批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本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后,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后,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制版刊出。
《沁園春·雪》整體分析
《沁園春·雪》分上下闋。上闋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里“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十分準確、傳神,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云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一下子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多么自然巧妙的聯想,使雪境發生陰晴之間的轉化,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這首詞的意境。
下闋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這一雙關語詞,與上片中的“長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嬌”,可以理解為這首詞的基本構架。作為政治家的`詞人,對“北國風光”的抒懷,最終還是對江山社稷的關懷。1935年末,毛澤東領導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轉機。毛澤東懷著拯救中華民族、創建新中國的政治抱負和雄才大略,必然會在這首詞中曲折地反映出來,并且不同凡響。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杰為江山社稷奔走操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為六七十年代稱譽“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絕句。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毛澤東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沁園春雪》教案
導語:自古以來,無數騷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積著濃濃的悲秋情結。下面是yjbys小編精選的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沁園春雪》教案
【第1句】:導入:
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猜一個人名,謎面是一首詩,謎底是一位領袖的名字:(出課件
1)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梅花瑞雪/戰地黃花/殘陽如血/擊水新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代風流人物//同學們,你們猜到了嗎,老師所說的這位領袖是誰?
【第2句】: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第1句】:聽讀詩歌,注意字音,劃出節奏;初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豪邁、熱愛、贊美„„)
【第2句】: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本文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板書上:寫景 下:論史) 文中哪一句話講將上下闋內容聯系起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第3句】:品讀詩歌,想象畫面
【第1句】:過渡:“江山”的 “嬌”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景物上?(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這些景物,為我們展現了許多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朗讀相關語句,借助聯想與想象,用所給的句式描繪出來。
“讀 ,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 示例:
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祖國北方,遼闊大地,堅冰封凍,雪花飛舞在萬里長空,是那樣的白,天地間純然一色,好一個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備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蒼松郁郁。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妍麗動人了!)
【第2句】:過渡:通過想像和再現畫面,我們讀懂了詩人,讀出了自己。文中許多詞語形象,精辟,優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詞語,品味其妙處。
老師覺得:
“山舞銀蛇”的“舞”用得妙,因為它富于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既寫出了大雪飄飛中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的動感,又寫出了詩人情感的躍動,使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的生氣勃勃,奮發向上自然圖景。
【第3句】:縱觀上闋,作者筆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板書 壯麗 雄奇 熱愛 贊美 )
過渡: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讀把握詩情。
【第4句】:悟讀詩歌,理解主旨
【第1句】:過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哪些英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隨機引導到歷史人物)
【第2句】:在作者眼中他們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齊讀。
【第3句】: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們看一段材料,請結合材料中有關寫作背景,同桌討論,說說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
背景鏈接——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準備率領抗日先鋒隊開赴抗日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蒼茫大地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蕩、心潮起伏,滿懷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詩人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第4句】:交流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三句,讀出后來居上的偉大氣概,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
(理答并歸納板書:歌頌當代英雄 必勝信念)
【第5句】:小結:
正因為作者有這樣的偉大氣概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才會如此大氣磅礴、宏偉壯觀、雄奇壯麗。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結合板書講述:所以,本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 齊讀全詞,體會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雄偉曠達的氣魄!
【第6句】:老師寄語
是的,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同學們,讓我們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第5句】: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誦讀毛澤東詩詞,準備開一次朗誦會。
二:《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教學目標:
【第1句】: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誦讀,通過重點詞語的品味,體會詞中描繪的鮮明意象。
【第2句】:理解本詞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從而感受毛澤東早年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第3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進而能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第4句】:教育學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并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高尚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體會毛澤東這首詞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及意義,從而把握詞人的寬廣胸懷和深沉的`思緒。 【第2句】: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出這些詞語的豐富含義。
教學方法:【第1句】:語言品讀法;【第2句】:點撥法;【第3句】:討論法。教時:1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第1句】:導入新課.展示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手跡,讓學生初步感知毛澤東詩詞豪放的藝術風格.
【第2句】:研習課文
(一)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本首詩詞豪放的藝術風格.
主要問題設計:⑴詩詞上、下片在表達方式上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寫景和抒情]
詩人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分別從那些視角來寫的?["看"統領的內容]
⑶面對如此壯麗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么?[悵,問] 其含義是什么?[(聯系歷史背景),實質為思考革命的領導權的問題]
⑷詩人提出的問題回答了沒有?(過渡到下篇的分析)
⑸下片所寫的內容在時間與上片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抓住"憶"字),回憶]
①具體回憶了哪些內容?["恰"統領的內容]
②寫出了"同學少年"怎樣的精神面貌、斗爭生活和志趣?"糞土當年萬戶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意氣風發、熱情澎湃、才華橫溢、以天下為己任、奮筆疾書、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 ⑹"到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了"同學少年"怎樣的感情?[乘風破浪、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 ⑺詞寫到這里,有沒有回答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呢?[聯系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詩句,總結答案―――藝術的回答了問題]
⑻該詞的主旨是什么?(小結,見板書設計二)
(二)體會煉字煉意的藝術特征 (學生齊讀課文后討論、歸納,體會下列詞句中劃線字的好處) 主要抓住:【第1句】:"獨立寒秋"
【第2句】:"層林盡染"
【第3句】:"鷹擊長空"
【第4句】:"魚翔淺底"
(三)聽朗誦錄音,學生再次齊讀,深刻領會詩詞的思想情感和藝術特征.
【第3句】:延伸拓展 (通過選詞填空,進一步體會毛澤東詩詞十分講究練字練意的藝術特征)
附:板書設計(投影顯示):
【第1句】:詩詞結構:
【第2句】:主 旨: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后記
從今天的上課情況和聽課領導鄒主任和其他語文老師的評價來看,這份教案設計還是成功的,思路清晰,抓住了詩詞的重點內容,拓展內容較好.講課的條理清晰.問題在于:【第1句】:課堂調控得不夠好,老師緊張,學生也緊張,整個氣氛有些沉悶,師生配合不默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第2句】:設計教學程序時,應把寫作背景的知識介紹放在課文理解的前面,這樣學生理解課文就容易得多.【第3句】:誦讀訓練時,應該點個別學生朗誦,或自己示范朗誦,營造出一種氣氛.【第4句】:對字詞的講解過細,教學語言應簡潔一些.
沁園春雪教案
【第1句】:預習完成
【第1句】:搜集作者及有關本文寫作背景常識,了解清楚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作了本詞?本詞公開發表后有怎樣的社會反響?
【第2句】:字詞練習
(1)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意
紅裝素guǒ( ) 稍遜( )風騷 一代天jiāo( )
分( )外妖嬈 成吉思汗( ) 原chí( )蠟象
(2)選出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惟余莽莽(只) 大河上下(黃河)
B、略輸文采(差、失) 稍遜風騷(差、失)
C、須晴日(必須) 俱往矣(都)
D、數風流人物(數得上、點算) 原馳蠟象(奔跑)
【第3句】:文學文化常識填空
(1)《沁園春•雪》的詞牌是 ,題目是 。一首詞的詞牌決定了詞的 ,題目決定了詞的 。
(2)歷史上,宋代是詞的繁榮期,涌現出了以 、 等為代表的豪放派詞人,和以 、 為代表的婉約派詞人。
(3)詞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沁園春•雪》屬于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屬于 。
(4)秦皇漢武指的是 ;唐宗宋祖重要的歷史事跡分別有“貞觀之治”和 等。
【第2句】: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第1句】:學生自由讀完全文,思考問題
(1)詞的上片寫什么內容?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2)詞的下片寫什么內容?又可以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思想?
(3)上下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過渡的詞句是什么?全詞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第2句】:交流質疑
小組交流學習結果;探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第3句】:再讀學習表達方式
細民課文,小組討論本詞是如何把寫景、議論和抒情三種表達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
【第1句】:寫景部分,寫出了怎樣的美景?哪些形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表現力的詞或句子有哪些,說說你的理解?
【第2句】:對歷史人物作者發表了怎樣的看法?借此抒發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懷?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第3句】:文章上下兩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第4句】:班級交流學習結果。
【第4句】:誦讀體味
詞人在中國革命的光榮征程中,于雪后有感而發,表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遠大的抱負和雄偉的氣魄,我們讀本詞時,該怎樣把握詞的重音、停頓、語氣調子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呢?
【第1句】:聽錄音范讀
【第2句】:練習朗讀,用鉛筆在課本上標出讀法(節奏、重音、語氣調子等)并在小組內進行比賽評比,看誰讀得最好。
【第3句】:各小組派代表到講臺表演詞朗誦,他組學生點評。
【第4句】:練習背誦、
【第5句】:練習鞏固
【第1句】:按要求默寫
(1)寫北國風光靜態之美的句子是 。
(2)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
(3)表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第2句】:選擇題
(1)下列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C、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2)對這首詞的表達方式理解正確的是( )
A、上片側重議論,下片重寫景、抒情貫穿全詞。
B、上片側重寫景、抒情,下片重寫景。
C、上片重議論、抒情,下片重寫景。
D、上片重寫景,下片重議論,抒情貫穿全詞。
【第3句】:這首詞上片寫的是 ,下片寫的是 。聯結上下兩片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 。
【第4句】:仔細品讀下面的句子,然后做題。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1)對加點的詞進行品析
(2)作者對這些古代英雄評價的目的是什么?
【第5句】: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思考:
(1)詞中“風流人物”指的是誰?
(2)作者為何有如此的自信呢?
(3)請你推舉一個當代風流人物,并說說你推舉他(她)的理由。
沁園春雪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