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知足人生格言集錦80條
關于知足的名言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關于知足的名言摘抄
關于知足的名言一
【第1句】: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第2句】: 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第3句】: 尋常衣食隨時度,分外資財莫妄求。
【第4句】: 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心處便無憂。
【第5句】: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口樂意莫生嗔。
【第6句】: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第7句】: 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第8句】: 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第9句】: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
【第10句】: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紀昀《訓次兒》
關于知足的名言二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老子
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
----------嵇康
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追求.
----------海倫.凱勒
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巴爾扎克
在我們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
----------赫伯特
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
----------豐特奈爾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關于知足的`名言三
【第1句】: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張英曾《聰訓齋語》
【第2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老子·第四十四章》
【第3句】: 隱隱聚若雷,噆膚不知足。 晚唐文學家 皮日休 《蚊子》
【第4句】: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第5句】: 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北宋隱逸詩人 林逋
【第6句】: 為人但知足,何處不安生?蒙古帝國大臣 耶律楚材
【第7句】: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洪應明,明朝道人 洪自誠
【第8句】: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 《后漢書·岑彭傳》
【第9句】: 只期盼少許,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蘇格拉底
【第10句】: 知足是天賦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蘇格拉底
【第11句】: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第12句】: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第13句】:人最大的財富,是在于無欲。——塞尼遜
【第14句】:誰要是在內心里真正是知足常樂,他就能獲得一切幸福。—— 《五卷書》
【第15句】: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荻原朔太郎
寫知足的名言名句
名言,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說法,著名的話,一般指名人說的話。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知足的名言名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句】: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第2句】:當我們膽敢作惡,來滿足卑下的希冀,我們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們自己。——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
【第3句】:我學到去實踐我所謂的——「建設性的不滿足」。——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
【第4句】: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豐特奈爾
【第5句】: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北宋隱逸詩人林逋
【第6句】:我相信,自我的滿足就是每天感覺自己的薪水一分一毫都是自己流血流汗賺來的。——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
【第7句】:財富,帝國和權力不是滿足欲望的更有力的手段,又是什么?——英國劇作家威·康格里夫
【第8句】:頭腦中想著行動而不是信條,將有助于滿足我們最大的需要。——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詩人朗費羅
【第9句】:法律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體和大多數人,我們就該滿足了。——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
【第10句】:母親懷胎十月,嬰兒哇哇落地,辛辛苦苦的養育著,所有的痛苦代價都有在孩子頭一聲“娘”中,得到了補償,得到了滿足。——武俠小說家古龍《怒劍狂花》
【第11句】: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奧特
【第12句】: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阻礙,即將永遠保持其滿足和平庸的狀態,那么他將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樣地逸然自得。——布朗
【第13句】:愛,不過是一種享受貪欲的和永遠不滿足的熱望而已。——法國文藝復興后期思想家蒙田
【第14句】: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中國現代作家、政治評論家魯迅
【第15句】: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它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之外,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臺灣女詩人席慕蓉
【第16句】:一旦愛情得到了滿足,他人魅力也就蕩然無存了。——法國作家高乃依
【第17句】:是的,窮人的花園里不僅有花草,而且還有仁慈之心和滿足之情、寧靜的心境和勞累的歡快。——瑪·霍伊特
【第18句】:在我們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第19句】:我們在那些同我們一樣虛榮的人們面前講話,他們虛榮心受折磨的程度恰與我們虛榮心得到滿足的程度相等。——法國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
【第20句】: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生者的虛榮。——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
【第21句】:所有在自然法則指尋下的調查,最終都把目標放在滿足肚子的需要上。——阿特納奧斯
【第22句】: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笑》
【第23句】: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蒙臺居
【第24句】: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追求。——海倫。凱勒
【第25句】: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愿乎其外。——況周頤
【第26句】: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好于膏,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洪應明,明朝道人洪自誠
【第27句】:只有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勞動才能從繁重的負擔轉變成輕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滿足。——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第28句】: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嵇康
【第29句】:人只有在不斷追求中才能得到滿足。像愛情一樣,詩、哲學、科學的真正精神恰恰就是不斷地追求,永遠站在起跑線上。——教授、哲學家、作家、文學家趙鑫珊
【第30句】:本能的需要是可以滿足的,而且很容易辦到。使我們焦躁不安的恰恰是其余的那些需要。——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
【第31句】: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日本詩人荻原朔太郎
【第32句】:人是永遠不知足的。……這正是人類所具備的最偉大的才能之一,正是這種才能使人比那些對自己已有的東西而感到滿足的動物優越。——美國作家斯坦貝克
【第33句】:真正的謙卑是滿足。——瑞士哲學家阿米爾
【第34句】:聲名也會成為一種巨大的障礙:如果我們追求它,就必須投身于這樣一條道路——盡量滿足人們的想象,避其所憎、投其所好。——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
【第35句】:一個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錢或權勢,他便永不能獲得滿足,而不滿足便不能快樂。——臺灣作家柏楊
【第36句】:人們喜歡帶著極端的偏見在不著邊際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滿足,這就是他們的思想本質。——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第37句】:所謂愛情能夠滿足一切,……只是對于情侶而言:至于夫婦,除了以蒼穹為屋頂和以綠茵地毯之處,還需要更多的一些東西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第38句】:幸福屬于滿足的.人們。——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
【第39句】: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采取這種態度。——毛澤東
【第40句】: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更殘暴。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于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第41句】:對孩子的要求,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絕,就應該給予滿足;如果有不答應這種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許他耍賴。一旦拒絕,就不要改變。——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康德
【第42句】:聰明適用于一切,卻不能滿足一切。——瑞士哲學家阿米爾
【第43句】:要知道,人們所發現的,或上帝和自然之僅賜予人類的所有美好的事物、理性和全部滿足,所有快樂的感覺,都在于三個詞:健康、安寧和稱職。——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
【第44句】:以溫和寬厚的心靈去戰勝你們的怒氣,以謙讓去抑制憎恨之心。——以率直的真情去制止不正的欺瞞,以溫順滿足之心去打消貪欲吧。——印度傳統宗教《耆那教經典》
【第45句】:幸福有它的兩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靈,時來運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實際的方面,就是知足常樂地安度日常生活,這也就是說,頭腦清醒,不干蠢事。——馮塔納
【第46句】:我學到了尋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設法滿足他們。——英國詩人彌爾頓
【第47句】:如愿便是滿足,滿足即是幸福。——中國散文家梁秋實
【第48句】:沒有成為巨人的人并不需要滿足于做一個矮子。——歐內斯特·布拉德
【第49句】:友誼往往是由一種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容易實現的共同利益結成的,只有在相互滿足時這種關系才是純潔的。——瑞典小說家、詩人斯特林堡
【第50句】:相識與友誼的關系恰似調情之于戀愛——興奮,但卻又不滿足。——亞歷克·沃
【第51句】: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踐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于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德國哲學家馬克思
【第52句】:卑鄙和高傲的動機只會滿足愚人、武夫、人類的侵略者和掠奪者的貪于,人們應當放棄這種動機,不要讓這些誘人的飲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法國思想家圣西門
【第53句】: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實現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實現了他自己,而這種自我實現對個人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滿足。——德國精神病學家弗洛姆
【第54句】:我們的銷售代表耳聰目明,不斷打聽出顧客的新需要,把消息傳給研究人員。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又能提供新產品或新事業。——李維士·李爾
【第55句】:對最偉大的人,最不滿足的人來說,他們的才能是最嚴峻的鞭策。——德國作家托馬斯《沉重的時刻》
【第56句】:教養就是習慣于從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滿足而且知道為什么。——荷蘭語言學家范戴克
【第57句】: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通常用一個字來稱呼,這就是“愚蠢”。——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有關知足常樂的名言
【第1句】: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第2句】: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第3句】:人最大的財富,是在于無欲。——塞尼遜
【第4句】:誰要是在內心里真正是知足常樂,他就能獲得一切幸福。—— 《五卷書》
【第5句】: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荻原朔太郎
【第6句】: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愿乎其外。——況周頤
【第7句】: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無特別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威廉姆。拉爾夫。英奇【美】
【第8句】: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佚名
【第9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第10句】: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第11句】:知足使窮人富有,貪婪使富人貧窮。
【第12句】:走過,路過,想過,猜過,忘過,愛過,丟過,哭過,聽過,看過,瘋過,糗過,夢過,傷過,惜過,忙過,閑過,迷過,怒過,只不過,最終也只剩得過且過。
【第13句】:一個男人條件再好,他沒有時間陪你,也是多余的。愛情是不可以望梅止渴的,抱著回憶就能度過每一天么?一個男人愿意給女人多少時間,就是他有多愛他。你愛我的.話,是可以擠出一點時間的。 擠不出時間,是你已經做了抉擇。 既然沒有時間,我釋放你吧。 同時,也是釋放我自己。
【第14句】:我選擇離開,不是想成全,不是想放棄,只是想你我重新認識
【第15句】: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第16句】: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樂矣。
【第17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18句】: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第19句】:事到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第20句】:知足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常樂是一種幽幽釋然的情懷。學會知足,才能在當今社會執著地追求人生目標;學會知足,才能用超然的心態面對眼前的一切;學會知足,才能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覺。愿每個人都能戰勝自我,少些固執,多些靈活,少些抱怨,多些真情,讓生活充滿溫馨的陽光。
【第21句】:一個人感到幸福,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第22句】:人最大的財富,是在于無欲。塞尼遜
【第23句】: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