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意思(明月別枝驚鵲全詩)
《西江月》
辛棄疾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22歲起義抗金,不久歸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職。南宋著名愛國詞人,為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詞風雄奇剛健又不失深婉雅麗。
注釋解說:
【第1句】: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第2句】: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第3句】: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件的樹林。
全詞解釋:
明亮的月光驚起樹枝上的鳥雀,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帶來聲聲蟬鳴。在稻花的香氣中聽到成片的蛙聲,好像它們正在討論著豐收的年景。
天空中星辰寥寥可數,山前飄落兩三點小雨。以前社林旁邊的那個茅草小旅店到哪去了?轉過溪邊的小橋,它突然出現在眼前。
品鑒鑒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此詞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很簡短的詞中,描寫的景物卻很多,或動或靜,互相關聯。詞人對路途是很熟悉的,但卻能始終帶著一顆好奇心,興致盎然地去又一次描繪途中的所聞所見,這更說明了詞人對這些景象和事物的熱愛。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