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賞析簡短(芙蓉樓送辛漸全詩解釋)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
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樓送辛漸》一般指《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為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作于作者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第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第二首寫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的情景。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成為“七絕圣手”王昌齡送別詩的代表作。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作《冰壺誡》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王昌齡的一生交游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打破送別詩常規,不重在寫當前的離別,不寫傷離,用不同的藝術構思,表現誠摯而深厚的友情,不落窠臼,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