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祖國詩歌朗誦大全 愛國現代詩歌朗誦大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無數英雄兒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之奮斗。
從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袁崇煥的“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視死如歸保家衛國是我們最鮮亮的底色。
從?岳鵬舉的“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到王摩詰的“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為國為家雖千萬人吾往矣,是我們亙古不變的本色。
正是這種庚續傳承、代代高舉的愛國情懷,讓中華民族歷經艱險處境而峰回路轉,面對生死絕境而絕地反擊,身臨困頓逆境而傲然挺立。
今天,我們來一起朗誦2首愛國詩,一起感悟其中飽含的愛國心、報國志。
?【第1句】:戴叔倫《塞下曲》
?漢家旌幟滿陰山,
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品評:后兩句是千古名句,反東漢大史學家班超典故而用之。傳說,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于是上書漢和帝直言,“昔蘇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節帶金銀護西域,如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為沒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意思就是說,我不怕在這里終老,就怕世人說我是兵敗戰死的,這大大有辱我大漢天威啊。臣不奢望回到酒泉郡,但愿活著進入玉門關!皇帝被他的話感動,于是調其回漢。
這首詩反其道而行文,詩人說我只愿把這身軀用以報效國家,男兒只要沙場為國死就此生無憾,能不能活著進入玉門關又有什么關系呢。生為漢家人,死為漢家鬼,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生入玉門關。以身殉社稷,以命保家園的壯志豪情如初升的太陽噴薄而出。
【第2句】:徐錫麟《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尸還。
品評:清代少有的邊塞名作,開頭兩句就氣勢非凡,結句更是氣壯河山。后兩句反用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典故。史載,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好男兒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而已,哪用得著“馬革裹尸還”呢?作者奮不顧身的革命豪情和犧牲精神躍然紙上,猶如滔滔大江拍岸而來。在寫下這首詩一年后,作者在安慶起義未遂被捕,面對清政府的威逼利誘,他揮筆直書:“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爾后,慷慨就義。
今天是新中國成立72周年。在這樣一個普天同慶、萬民同賀的美好日子,我想到了這兩首詩,想到了無數為理想而奮斗和犧牲的先烈們,也想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水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