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善其言而類焉者應
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善其言而類焉者應
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故馬鳴而馬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不茍》)
【鑒賞】 《易·乾卦·文言》:“子曰: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此蓋為荀子所本。《易·系辭上》又有“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今人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亦本于此。而《楚辭·漁父》亦有“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幾與《荀子》此語相同。現代人在洗浴之后會換上新衣,并且小心翼翼,不使衣物沾染到污漬,這種生活習慣與古人有類似之處,而在立身處世這一方面,也是與此相同。若人操志高潔,言行至清,則會進而思賢,退而自省,必不會趨于流俗,與一些惡言惡行同流合污。荀子的詳細生平,如今已不可考,而屈原懷石沉江的傳說,多為后人津津樂道,在“潔身自好”這一點上絕對能當上“絜辯而同”、“善言而同”、“同聲同氣”這些評價,成為與荀子志向操守相近、相契的道友。二人通過各自言行所樹立的高潔形象在當時便已昭若日月,巍如玉山,且遙遙映照于千古之后,依然皓耀鮮潔,不染塵垢,成為歷代儒者君子的典范表率,文人學士的傾慕對象。今人見得荀子此語,或當懷想屈子《離騷》、《橘頌》之篇,傾之慕之,嗟之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