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馮諼客孟嘗君》譯文與賞析
馮諼客孟嘗君
馮諼客孟嘗君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題解】
孟嘗君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手下養(yǎng)著許多門客,馮諼就在其中。馮諼為了報答知遇之恩,巧妙地為他設計了“三窟”:一是焚券買義,幫助孟嘗君收買人心;二是借梁王之力威逼齊王就范,幫助孟嘗君復位;三是請立齊國宗廟于薛地,保護孟嘗君長久平安。馮諼見機而動,運籌謀劃,充分表現(xiàn)了他多謀善斷的政治遠見和聰明才智。
【原文】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26],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27]。居有頃[28],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注釋】
[26]屬:同“囑”。托告,致意。孟嘗君:戰(zhàn)國時齊人,姓田名文。其父田嬰曾任齊相,受封于薛。田文為田嬰庶子,因其負責接待賓客,享譽諸侯,諸侯請以田文為嗣,田嬰許之。
[27]草具:粗劣的飯食。
[28]居有頃:過了不久。
【譯文】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窮得不能養(yǎng)活自己,就托人告訴孟嘗君,愿意在孟嘗君門下做食客。孟嘗君問:“這人有什么愛好?”來人說:“他沒什么愛好。”孟嘗君問:“這人有什么才能?”來人說:“他沒什么才能。”孟嘗君笑著答應了,說:“好吧。”那些手下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他,就給他吃粗劣的食物。過了不久,馮諼倚靠在門柱上,用手指敲擊著他的佩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這兒沒有魚吃啊。”手下的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像其他門客一樣。”
【原文】
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于是,乘其車,揭其劍[29],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后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
【注釋】
[29]揭:高高地舉著。
【譯文】
過了不久,馮諼又敲擊著他的佩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這兒出門連車都沒有。”手下的人都笑話他,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車坐,像其他門客一樣。”于是,馮諼坐上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孟嘗君待我像客人一樣。”這以后又過了不久,馮諼又敲擊起他的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在這兒無法養(yǎng)家。”手下的人都很厭惡他,認為他貪得無厭。孟嘗君問:“馮公還有什么親人嗎?”他回答說:“有位老母親。”孟嘗君派人送給馮母吃的用的,讓她什么都不缺。自此,馮諼不再敲劍唱歌了。
【原文】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30]?”馮諼署曰[31]:“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
【注釋】
[30]責:同“債”,債務。
[31]署:簽名。
【譯文】
后來有一天,孟嘗君出示了一通告示,問他的門客:“誰熟悉會計工作,能夠到薛地為我收債呢?”馮諼簽了名說:“我能。”孟嘗君對此感到奇怪,問道:“這是誰呀?”手下的人說:“就是那個唱‘長劍啊,我們回去吧!’的人。”孟嘗君笑著說:“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慢待了他,還沒有與他見過面呢!”請來見了面。孟嘗君向他致歉說:“我被政務弄得精疲力竭,心煩意亂;加上我生性魯鈍,整天忙于國事,怠慢了您,而您卻并不見怪,愿意去薛地為我收債嗎?”
【原文】
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32],載券契而行,辭曰:“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33]。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34],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注釋】
[32]約車治裝:拉馬套車,整理行裝。約,約束,捆扎。
[33]合券:驗對債券。古代的契據(jù)常用竹木等刻成,分為左右兩半,借貸雙方各持其半,作為憑信,對證時,將兩半合一,稱之為合券。
[34]責賜諸民: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債都賞賜給百姓。
【譯文】
馮諼說:“我愿意。”于是,就準備車馬,整理行裝,運載著契約去收債,臨行的時候,馮諼問:“收完債后,買些什么東西回來呢?”孟嘗君說:“你就看我家缺少什么就買什么吧。”馮諼趕車到了薛地,讓手下把欠債的百姓找來核對債券,債券都核對完之后,他站起來,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債都賞賜給百姓,然后燒掉了他們的債券,百姓都高呼萬歲。
【原文】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35]。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
【注釋】
[35]下陳:古代統(tǒng)治階級堂下陳放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譯文】
馮諼驅(qū)車馬不停蹄地趕回齊國,一大清早就來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因為他回來這么快感到很奇怪,穿戴整齊后去接見他,問道:“債收完了?怎么回來得這么快?”馮諼說:“收完了。”孟嘗君又問:“買了些什么帶回來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買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府中積滿了珍寶,良犬駿馬擠滿了外面的牲口棚,后庭又有許多美女。您府中缺少的是‘義’而已!所以我就私自做主為您買了‘義’。”
【原文】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36],因而賈利之[37]。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注釋】
[36]拊愛子其民:拊,同“撫”,撫愛。子其民:愛民如子。
[37]賈利:求取利益。
【譯文】
孟嘗君問:“買‘義’是怎么個買法?”馮諼說:“現(xiàn)在您只有一塊小小的薛地,卻不愛護那里的百姓,只是用商人的手段向他們謀取利益。所以我假托您的命令,把債款都賜給百姓了,并且燒了他們的債券,百姓都高呼萬歲呢,這就是我給您買的‘義’啊。”孟嘗君聽完后,很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
【原文】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終日。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譯文】
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把先王的大臣當做自己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回到薛地去。在距離薛地還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攜幼,早已在路上迎接孟嘗君,整整等了一天。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我今天總算看到先生為我買的‘義’了。”馮諼說:“聰明的兔子有三個洞穴,這樣才能逃避獵人和猛獸的襲擊。現(xiàn)在您只有一個洞穴,還不能高枕無憂啊,我請求為您再建兩個洞穴。”
【原文】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梁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38],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注釋】
[38]三反:反,同“返”,往返多次。
【譯文】
孟嘗君給他五十輛車和五百斤黃金,西行去游說梁國。馮諼對梁惠王說:“齊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諸侯國去了,先迎接他的國家,肯定國富兵強。”于是梁惠王空出宰相的位置,把原來的宰相封為上將軍,并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趕著百輛車子去薛地聘請孟嘗君。馮諼則派人趕在梁國使者前面告訴孟嘗君:“黃金千斤,這是很厚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是顯赫的使節(jié)啊。齊王很可能會聽說這件事。”梁國使者往返多次,孟嘗君堅決推辭不去赴任。
【原文】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39],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40]。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返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釋】
[39]赍:攜帶,拿著。
[40]不足為:不值得輔佐的意思。
【譯文】
齊王聽說了這件事,君臣上下恐慌不安,便派太傅拿著千斤黃金,駕著繪有文采的駟馬車兩輛,帶上一把佩劍,寫了一封書信,向孟嘗君表示歉意,說:“由于我不好,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偏信了阿諛奉承的小人,我是不值得您輔佐的。但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暫且回國來治理百姓如何?”馮諼告訴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求,用先王傳下來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建成后,馮諼回去向孟嘗君說:“三個洞穴已經(jīng)建好,您可以無憂無慮地享樂了!”孟嘗君在齊國做了幾十年宰相,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使用馮諼良策的結(jié)果啊。
【評析】
本文記敘了出身貧賤的馮諼成為孟嘗君的門客,他的出場頗富戲劇性,完全是一副窮困潦倒、一無所能的樣子。開始時受到人們輕視,面對這種“特殊待遇”,馮諼既不拍案離去,而是通過三次“倚柱彈其劍”高歌,最后如愿以償,得到了孟嘗君的禮遇。馮諼一心報恩,后來主動要求為孟嘗君收債,自作主張燒契,為其買“義”,又使孟嘗君重新得到了齊王的重用,他積極奔走,出謀劃策,經(jīng)營“三窟”,展示出了馮諼足智多謀、敢作敢當?shù)男愿瘛?/p>
制造懸念,引人入勝是本文的一大特點。馮諼自薦去薛收債,并自做主焚燒債券,真可謂是膽大包天。到底能不能勝任?到底是不是惹下逆天大禍?這都是懸念。同時,本文也給我們一個啟示: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警示人們不要輕視任何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閃光之處,也許有一天,他就會成為你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