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月夜游寶石山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都穆:月夜游寶石山記
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聞西湖之上,有寶石山甚勝,將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學諭襄虞,攜酒命輿,與予自山之陰而登,酌元學士黃晉卿讀書之軒。俯瞰金湖一碧萬頃,而吳山前據,類屏障然。其余若鳳凰,南屏之山,萬松、慈云之嶺,又皆蜿蜒回拱,欲趨而先。其東則錢塘之江,瀰漫浩渺,極目無際。而西陵諸山,出沒煙霏翠靄間,誠天下之絕境也。
夕陽既沒,明月在軒。山姿水色,倏焉而變。其妙愈呈,予情愈豁。飛觴痛飲,巡闌忘寐。蓋不知夜之幾何,恍若置身廣寒清虛之府,樂可言也!
夫茲山之游者眾矣,大率于春而不于秋。脫或有之,又皆以晝而不以夜。如予輩之游,既值乎夜,復秋之中,天地朗然,纖埃不翳,幸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嘗玩于揚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為平生奇觀。今而復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而亦豈易得哉!
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異,故悲喜隨之。前乎吾者,其賞與否,其悲與喜,固不可得而知。予獨怪夫南宋之不競,而山水之累之也。則斯游也,不幾于喜極而悲者乎!愧予淺陋,不能追武黃公,負茲山矣。聊志之以遺山僧。
杭州西湖之畔,有個寶石山。山上一座石塔高聳云空,以它寧靜秀雅的姿態俯視著這里的湖光山色,給秀美如畫的西湖風光更增添了幾分神采。這塔叫寶石塔,又叫保俶塔。
登上寶石山,可以眺望西湖全景。西湖四時景觀不同:春日的柳浪聞鶯,夏時的曲院賞荷,秋天的平湖秋月,冬季的斷橋殘雪,將西湖妝扮得風姿各異。至于那水波瀲滟的晴日與山色空濛的細雨,更使它贏得美如西子、濃淡相宜的稱賞。
在這美不勝收的西湖景色中,秋夜賞月似乎別具一種情趣。都穆懷著清奇的雅興、超俗的襟懷,在弘治十五年(1502)秋登上寶石山,同友人一起縱眺佳景,玩賞秋月。
當他從山后登上山頂,正值夕陽西下之時。只見西湖萬頃碧綠之中,閃爍著璀燦的金波。西湖南面的吳山,就象一扇護衛的屏障。其它若鳳凰臺、南屏山、萬松嶺、慈云嶺,蜿蜒高下,環繞于左右,好似爭先恐后朝寶石山趨奔而來。東邊的錢塘江,在晚霧中顯得浩渺無際,一片莽蒼蒼的顏色。而西部群峰,籠罩在暮煙翠靄之間,若沉若浮,若隱若現。
沒過多久,夕陽西下,一輪皓月冉冉升起,掛在窗前。這正是農歷中秋節剛過,西湖又別是一番景色,別有一種韻味。作者此刻,恍然若置身在廣寒清虛之府。只見那皎潔的月華如同熔銀泄滿人間,寶石山上參天的松檜肅穆而寧靜。微風輕拂,湖光蕩漾。而隨著月輪暗移,湖山也悄悄地變幻著它們的影子,因而呈現各種奇妙的景觀。作者與友人一邊賞月,一邊痛飲,他們的身心完全融化在這湖山秋月的清美之中了。
西湖秋月,伴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皎潔、寧靜的倩影是一般人難以享受到的。因為他們游西湖多在春天,即使偶而秋時往游,也多是白天。所以他們得不到這種明月高懸、天地朗然、纖埃不翳的心靈感會。因此,作者的心中,更加油然而生一種自得其樂的欣喜之情。
在文章之末,作者就自然物色與人事變遷抒發感慨。湖山月色,千古常新,而欣賞者的心情結局,卻有悲喜之異。南宋帝王沉浸于杭州的山水勝景,肆意歌舞游樂,終至亡國的命運。這種悲劇的結束,不是可以發人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