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蝜蝂傳》文章鑒賞
《柳宗元·蝜蝂①傳》文章鑒賞
蝜蝂者,善負②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③其首負之。背愈重④,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⑤,物積因不散,卒躓仆⑥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⑦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⑧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⑨,不知為己累也⑩,唯恐其不積。及其怠{11}而躓也,黜{12}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13}。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14},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15},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16}。亦足哀夫{17}!
【注】
①蝜蝂(fùbǎn負板):一種黑色小爬蟲。②負:馱。③卬(áng昂):同“昂”,高高抬起。④背愈重:背的東西愈來愈重。⑤澀:不光滑。蝜蝂背部凹凸不平,且有粘性。⑥躓(zhì質)仆:跌倒。⑦好(hào浩):喜愛。⑧嗜(shì式):特別喜好。⑨厚其室:使其家富裕。⑩累:累贅,負擔。{11}怠:疲憊無力。{12}黜(chù觸):遭貶斥,被罷官。{13}遷徙:因遭貶謫而被外放。病:困苦,吃盡苦頭。{14}高其位:使其官位高。大其祿:使其俸祿多。{15}危墜:從高處墜落摔死。{16}雖其形三句:雖然他們的身軀魁梧高大,他們在名義上叫做人,但他們的智力卻僅僅相當于一條小蟲。{17}亦足哀夫:這也實在可悲啊!
這是柳宗元貶謫永州時所作的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蟲蝜蝂之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丑惡面目和心態。
《蝜蝂傳》的兩個部分分別扣住蝜蝂和腐敗官吏各自特點展開議論。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負物,喜爬高兩個特性;第二部分諷刺腐敗官僚的貪得無厭。兩部分相互對應,意理一貫,內在邏輯十分嚴密,將小蟲和官僚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用語精警,立意深刻。
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栩栩如生。對于蝜蝂的本性是貪婪,作者一步一步描寫其行為和下場:遇物輒取——貪婪的本性;卒躓仆不能起——貪婪到不惜生命;茍能行,又持取如故——本性難移;至墜地而死——貪婪的后果。
本文雖然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通過蝜蝂的生活悲劇,對當時社會上那些仗勢欺人、恃寵而驕、得意忘形、外強中干、虛張聲勢、兇殘暴虐、追求名利地位、貪得無厭的人物加以猛烈的鞭撻,并表示了對他們的蔑視和憎恨,指出了他們必然滅亡的命運。
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本文可以說是短小精悍而含義深廣,語言精練而細節刻畫非常生動,運用了渲染夸張手法而不違背生活真實,風格幽默詼諧而批判鋒利,更能巧妙確切地根據蝜蝂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和動作特點,賦予人的性格,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后人評論
吳文治《柳宗元選集》:“短短一百多字,作者便能形象地勾勒出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典型,筆鋒的深刻犀利,可說達到了非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