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口渙《鶴》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日本〕江口渙
【原文】:
那一天,晴空如洗,萬里無云,是看鶴飛翔最好的日子。
朝鮮東北端咸鏡北道有一座山,名叫雁回山。每年到了三月中旬,在十天左右的時間里,每天都有成百成千只鶴,從南方飛向這座高山。一旦來到這兒,鶴群立即展翅高翔,直上云霄,而后調頭向北,一直飛去。
鶴這種鳥,寒冬在溫暖的南方度過;春回大地,北方暖和時,又成群結隊,飛回遙遠的西伯利亞或蒙古,在那里產卵,飼育雛鶴。
雁回山附近,是鶴群飛歸西伯利亞的必由之地,春天米臨,每天都有無數鶴群,宛如飛機的編隊,排成隊形,通過這兒。
很久以前,朋友邀我說:鶴結伴飛翔,景色壯麗,不可不看。恰逢有事赴朝,我遂偷閑前來一飽眼福。
由清津港乘汽車駛至鏡城這個地方,我拜訪了山下先生,因為他答應今天引我觀看鶴飛。
中午稍過,我和山下先生離開鏡城東門,沿稻田中小路,向雁回山一直走去。
南北兩側,險峻的群山蜿蜒起伏,宛如波濤;夾在中間的稻田一望無際,片片稻田,冰熒閃閃,寒氣陣陣襲人。
這一天,天氣晴和,春光煦煦,在朝鮮是少見的好天氣,我們步行到雁回山附近時,已是遍體暖烘烘,脊背汗津津的了。
“不知是什么緣故,每天一定在中午稍過,鶴群才飛來。并且,象今天這樣的好天氣,鶴群明顯增多。一群接一群,絡繹不絕。傍晚飛來的鶴群,只好落在附近的稻田里,休息一夜,翌日天一揭曉,繼續飛向北方。過夜時,每群都一定有一只鶴值班警戒,通宵不眠。鶴這種鳥,警惕性很高。”山下先生一面走路,一面講給我聽。
不久,南側蜿蜓群山的蒼穹深處,浮現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點,清晰可辨。今天第一陣鶴群已映入眼簾。
飛機的編隊,一般是三架為一組,排成三角隊形,可是我有生以來初次看到鶴的隊列,卻是一字形橫隊。
鶴群迅速向這邊移動。當飛臨我們佇立的稻田上空時,引頸仰望,大小如白鷺,形體已可看清,無疑這就是鶴。這些鶴都是灰白色的白頂鶴,大約有一百只左右。它們一律將長頸伸向前方,雙足向后方筆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實在是無可言諭。
我抬頭仰望,脖頸有些酸痛,此時,鶴的編隊已漸漸接近雁回山。
當鶴群最后飛臨峰巒山巔上空時,位于隊列最右端的大鶴,“啯——啯”長鳴兩三次,啼聲悠揚,響徹太空。排成一字橫隊的鶴群以此為信號,一齊調頭向左轉,變成單列縱隊。
“怪呀!為什么變換了方向?”
凝神望去,排頭大鶴先向右旅轉,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續鶴也都一只緊接一只,向右旋轉,直騰高空。
此情此景多么壯麗啊!上百只鶴的鶴群恰似飄搖于颶風中的鴻毛,輕盈飛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渦,緩緩升騰。乍一看,鶴群排成圓形隊飛旋,似在游戲;仔細看去,每一只鶴一點一點冉冉高飛。
盤旋的圓形隊和輕快飛舞的鶴姿,悠悠揚揚,壯觀綺麗,美不可言。
就在此時,一只大蒼鷹,由雁回山的山陰處展開雙翅,奮力滑行飛出。鶴群立刻發出嘹亮的“啯——啯——啯”的啼鳴聲。鶴群發現可怕的蒼便鷹互相報警,彼此關照。
蒼鷹飛到鷹群上空時,疾速翻身,颼地一聲,飛箭似地沖進鷹群的圓形隊伍之中。靜靜旋轉的鶴群,陣勢立刻崩潰,驚恐萬分,慌亂啼鳴,撲打雙翅,陷入一片混亂。
說時遲,那時快,一只鶴被蒼鷹抓住,痛苦地撲打著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它鶴更加狂亂啼鳴,一只緊跟一只,疾速轉身,俯沖下來去追逐下滑的蒼鷹,
一場鶴與鷹的激戰在長空中展開了,
鶴分為幾群,每群十兒只不等,擰成一團,拚命向蒼鷹撲去。在陽光下,鶴的雙翅奮力搏擊,銀光閃爍。鷹群宛如暴風中飛轉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渦狀,上下左右飛舞,光瑩瑩耀眼。
蒼鷹不知何時已湮沒在旋轉的鶴群中,蹤影全無。
戰斗繼續好長一段時間,蒼鷹雖然壯勇剽悍,可是寡不敵眾,束手無策。最后只好放開了費了很大力氣抓到的鶴,從成群飛舞高聲啼叫的鶴群中敏捷悠然地穿了過去,脫離戰斗,飛向青天,凌空疾翔,一瞬間,消失在雁回山的彼方。
蒼鷹消逝很久以后,鶴群仍然零亂飛舞,擔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蒼鷹不會再來襲擊,才放下心來,恢復了圓形隊,向高空升去。
鶴群變換隊形為螺旋形長隊,有如盤蚊香拉長的形狀,靜靜地飛上高空。不久,一只鶴慢慢地落后于伙伴,這引起我強烈的注意。
這只鶴可能因為在方才的戰斗中受了重傷的緣故,愈來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己喪失繼續飛翔的力量。幾次緩慢撲打翅膀,迅速脫離開隊伍,身體飄飄搖搖,一直向下落去。
此刻鶴群又一齊發出了悲痛的啼鳴。靜靜飛翔的隊列又陷入混亂之中。
隊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飛出兩只健壯的大鶴,旋即降到看來已精疲力竭,緩緩下墜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鳴,盤旋周圍,好象為伙伴打油加氣,然而無濟于事。傷鶴虛弱地撲打著翅膀,愈來愈向下落去。
于是,竟然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事。來救的兩只大鶴,伸出長長的翅膀,從左右兩側緊緊靠近傷鶴身旁。將傷鶴扶上翅膀后,各自奮力扇動單翅,靜靜地飛回高空的隊列。
在這段時間里,其它鶴高聲啼叫,盤旋高空,一齊等待傷鶴返回隊列。待傷鶴歸隊后,才似乎放下心來,又排圓形隊,向高空上升。
緩緩盤旋上升的鶴群,愈來愈小。開始大小如麻雀,轉眼間有如蝴蝶,不久象飛蛾,最后小如蚊。空氣清徹如洗,一直可以辨認出鶴的體形。
過了一會兒,由圓形隊的先端開始拉長伸直,迅速變成豎線,停止上升。從排頭依次調頭向北,敏捷地變為一縷長長的細絲,風馳電掣般地一路向北飛去。
“在那高空中,一定有一股由南向北始終猛烈流動的氣流。鶴群清楚知道,如駕乘這股氣流,就能輕而易舉地飛到遙遠遙遠的北方。因為這個緣故,鶴群才集中于此。特意飛升到高空。鶴是一種挺聰明的鳥。”
一直凝視著向北飛去的鶴群,山下先生欽佩地講著。
這時,剛才三只鶴把身體緊緊靠攏一塊,由后方追趕隊列的情景又一次縈繞腦際。
“如今那兩只強健的鶴仍舊用翅膀載運著受傷的伙伴吧?!在那樣高的太空中,這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為了不拋棄伙伴,三只鶴結成一體,只振動單翅,翱翅高空,鶴是一種多么友愛的集體啊!”
想到這兒,我又一次引頸仰望,凝視北空。只遙見許許多多微小的黑色斑點,排成一列,一路向遠方飛去。哪個斑點是那兩只強健的大鶴,已分辨不清。這些又黑又小的斑點,漸漸消逝于晴朗高空那耀眼的蔚藍色之中。
不久,南面的天空中又出現了一群鶴。這群鶴也如此,飛到雁回山上空時,排列成巨大的圓圈,緩緩盤旋上升。最后也調頭向北,消逝在蔚藍色天空的深處。
接連飛來的幾群鶴都如此。這些鶴一般以灰色的白頂鶴為多,偶爾也有綺麗純白的丹頂鶴飛來。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每群鶴所排的隊列,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開頭的那群鶴排成整整齊齊的一字形橫隊,第二批鶴群排成1字形橫隊。同是一字形橫隊,有的左端突出在前,右端落在后面;相反,有的右端突出在前,左端落在后面。有的排成山字形隊列,中間突出在前,兩端落在后面。
但是,各群鶴相同之處是,飛在排頭和排尾的一定是強健的大鶴。它們是鶴群中最健壯的,也是最熟悉路途的,它們飛在排頭和排尾,負有保護鶴群和帶路的任務。隊列中有時候夾雜有小鶴。這時,父鶴和母鶴一定飛在子鶴的兩旁,小心保護,三只鶴并排前進。
這些集團鶴群翱翔高空的漫長的旅途,還要繼續數日吧!?為了產卵,它們還要飛翔幾天才能到達遙遠的北國呢!
但愿剛才與蒼鷹搏斗負傷的鶴,救助傷鶴的兩只健壯大鶴,不,無論哪一只鶴,翱翔天空的所有的鶴,無一例外,都能夠平安無事結束旅程,順利地飛到安樂的北國。我凝眸高空片刻,心中這樣祝愿著。
鶴群仍然一群接一群飛來……
(陳書玉 譯)
【作者簡介】:
江口渙(1887——1975)日本小說家、評論家。1912年出版處女作《海上浮舟》,成名作是《一個女人的犯罪》。此外還有《火山下》、《新娘子和一匹馬》以及自傳性質的評論著作《我的文學半生記》等。
【鑒賞】:
《鶴》是一篇托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對鶴群的合力戰鷹、扶持弱小的行為的描述,歌頌了勇敢對敵、團結友愛、一致向前的精神。文章樸實無華,沒有過多的波瀾起伏,然而卻貫注了作者對鶴群的景仰、敬慕、贊嘆之情。
開篇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自己的聽聞、朋友的描述為鶴群的出現作了鋪墊性的描寫:每年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回大地時便飛回北方,它們的飛行極為有規律而且警惕性很高。在這個基礎上作者開始描摹他們親眼所見的鶴群:對它們的色彩、形體作了詳細的描繪,極力贊美鶴群的美麗姿態,引起人們的憐愛。
接著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一只蒼鷹抓住了其中的一只鶴,這時鶴群同蒼鷹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作者將這場戰斗寫得有聲有色,突出表現了群鶴齊心協力、英勇對敵的頑強精神,刻劃了一組生動戰斗的鶴的群像。
然后用兩只強壯的鶴救護一只受傷的鶴的情景又雕塑出幾只鶴的突出形象。那只在激戰蒼鷹中受傷的鶴落在后面,馬上引起了群鶴的關注,接著便有兩只強壯的鶴用翅膀扶起它,一起奮力飛到隊伍之中。這是一個多么友愛、團結、充滿溫情的集體啊!作者將它們的行動細節描繪得極富人情味,更加深了對鶴群的贊嘆欣賞之情。
為了再次突出群鶴的集體觀念和團結精神,作者接著又寫了大大小小的鶴群,對于它們的種類、隊形、同異都作了詳細描述,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語言質樸無雕琢,但是卻生動、鮮明地寫出了鶴的特征,質樸的語言與鶴群的可貴精神很相稱,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的愿望,樸實中尤見其內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