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漢
作者: 張鴻雁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條
曲折
回蕩的
萬里愁腸
左一腳
十年
右一腳
十年
母親啊
我正努力向您
走來
非馬
酒能醉人,鄉愁亦能醉人,以酒澆愁,是酒是愁?短短的巷子,竟是一條萬里愁腸,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回鄉之路竟如此難走,充滿曲折、坎坷,兩步之遙竟然花費了長達二十年,耗盡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何況有萬里,得需要多少個十年!此生此世能否回到魂牽夢繞的母親身邊。流落在外的游子回鄉夢何等之切、何等之苦,然而又是何等之渺茫!雖然如此,但還是要“搖搖晃晃”地艱難向母親邁進。
詩人非馬,1936年在臺中市出生。同年隨家回廣東潮陽鄉下,在鄉下度過十二載,再返回臺灣,1961年赴美國,定居芝加哥,曲折的人生經歷,客居異國的寂寞,在詩人心中深深地埋下了“鄉愁”的種子。非馬七十年代初,應臺灣笠社特邀,大量翻譯介紹了歐美現代派詩。他的詩受意象派影響很深,評論家李魁賢曾說他是“正牌的意象主義”。美國意象派詩人龐德曾說:“意象是這樣一種東西,它表現的是一剎那時間中的智慧和情感的復合。”意象派詩以柏格森的直覺哲學以及東方詩為精神上的淵源,具有清晰、精確、濃縮和具體的特點。此詩也具有這些。詩人著重表現自己瞬間直觀印象,用暗示手法來傳達感情,刻意尋求富于獨創性的比喻,如詩中“短短的巷子”是“一條萬里愁腸”。詩人還善于捕捉和表現生活中極普通的具體事物,就象一個個特寫鏡頭,從此來發現它的新的美學價值,一條巷子,一個搖搖晃晃的醉漢,可謂極普通,詩人從這些個別意象中寫出人們極為普遍的心理歷程:鄉愁。詩人還用幻覺、主觀臆想的寫法,講究內心真實,注重個人情緒體驗。如“左一腳/+年/左一腳/十年”這純屬抒情主體的個人體驗,純屬詩人的幻覺世界,而非大眾的體驗,正常的知覺世界。借此,詩人從中揭示出深廣的內蘊。詩作精練、濃縮,全詩十二行,僅四十個字,而這四十個字,卻濃縮了因鄉愁而醉,因鄉愁而將耗盡終生的客居異地的游子的復雜情感與痛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