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齊人諫靖郭君城薛(齊策一)》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國策·齊人諫靖郭君城薛(齊策一)》原文鑒賞
靖郭君將城薛①,客多以諫②。靖郭君謂謁者③: “無為客通④。”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⑤。益一言⑥,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⑦!”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⑧!”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⑨,鉤不能牽;蕩而失水⑩,則螻蟻得意焉(11)。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奚以薛為(12)?夫齊(13),雖隆薛之城到于天(14),猶之無益也。”君曰:“善。”乃輟城薛。
【注釋】 ①靖郭君:即田嬰,齊威王少子。城薛,在薛邑筑城墻。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田嬰受封采邑之地。 ③諫,勸阻。 ③謁者:掌傳達之官。 ④通:通報。 ⑤三言:三個字。 ⑥益:增加。 ⑦有:留。 ⑧亡:無。更:再。 ⑨止:捕住。 ⑩蕩:動蕩,指變動。 (11)螻蟻:螻蛄、螞蟻。 (12)奚:何。 (13)夫:王念孫謂為“失”之訛字。 (14)隆:高,作動詞用。
【今譯】 靖郭君要在薛邑筑起城墻,門客大都勸阻他。靖郭君對專管傳達的官員說:“不要替門客通報!”門客中有個齊人,求見靖郭君,說道:“請讓臣只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就請您把為臣烹了!”靖郭君于是接見了他。他快步向道,說了句:“海大魚!”然后轉身便跑。靖郭君道:你留在這兒!”這個門客道:“為臣不敢拿死來開玩笑!”靖郭君道:“不會的,你再說下去:”他回道:“您沒聽說過大魚嗎?拉網捕不住它,下鉤釣不到它;然而一旦它遇到不測,失掉了水,那么連螻蛄螞蟻都會欺侮它。如今,齊國就是您的水;如果您能長期保有齊國,那么何必在薛邑筑城墻?如果失掉了齊國,那么即使您把薛邑城墻修得高聳云天,也還是沒用。”靖郭君道:“說得好。”就停止在薛邑修筑城墻了。
【集評】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顧宋梅語:“絕妙入門訣。彼莽男子上書十二字,真是強人嚼蠟。”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引唐錫周語:“游戲之文,乃爾恢奇。妙在竟不止三言,妙在何嘗非三言,又妙在精選三言。減一字便無情,增一字即少味。”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海大魚’三言,。臣聞之鄰人之女’,‘固且以鬼事見君’,皆是口頭妙文,令人不得不終竟其說。咳唾珠玉,錯以人巧,極以天工。”
【總案】 本篇中的說客巧于利用靖郭君的好奇心理,先以“請三言”突破了靖郭君閉目塞聽的障壁,繼之故弄玄虛,引人入彀,說了“海大魚”之后轉身就跑,使莫名其妙的靖郭君主動要求他“更言之”。說客論述輟城的必要,并未長篇大論,而只在“海大魚”的比喻上作文章,三言兩語,擊中靖郭君不愿作“失水”之魚的要害,巧言善喻,言簡意賅,充分表現了戰國時代策士說客們語言技巧和說理才能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