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寒亭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元結:寒亭記
元結
永泰丙午中,巡屬縣至江華??h大夫瞿令問咨曰:縣南水石相映,望之可愛,相傳不可登臨。俾求之,得洞穴而人,棧險以通之,始得構茅亭于石上。
及亭成也,所以階檻憑空,下臨長江;軒楹云端,上齊絕巔。若旦暮景氣,煙靄異色,蒼蒼石墉,含映水木。
欲名斯亭,狀類不得,敢請名之,表示來世。于是休于亭上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時將寒,炎蒸之地,而清涼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歟?乃為寒亭作記,刻之亭背。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夏天,作者以道州刺史身份視察所屬諸縣,當他來到江華縣(今屬湖南)時,正好趕上縣令瞿令問營建的新亭落成。應縣令之請,作者為亭命名、作記,寫下這篇散文。
一般亭記,大體上都按照敘述緣起、描寫景物、抒發情懷、發表議論的格式寫作。作者這篇雖也未脫離這種格式,但基本上是由瞿令問和作者的對話構成全文的框架,在結構上很別致。文章開頭,簡要交代視察的時間、地點之后,即通過引用瞿令問的話描述建亭經過和亭周景色。這樣寫的用意在于突出內容的真實性。在瞿令問的介紹中,先說亭址的選擇。他愛那縣南水石相映的地方,是最理想的建亭所在,但因難以登臨,便尋覓途徑,“得洞而入,棧險以通之”,而后“始得構亭于石上”。接下去,寫亭周景色之美。由于它建在高山絕頂,憑虛御空,聳立云端,而又下臨長江,可俯瞰萬里洪流,自然是獨擅勝境,登亭一覽,萬景來入。每當清晨傍晚時分,則可遠眺煙霞的奇景異色,近觀石屏如垣,蒼青深綠,輝映在水光林色之中。亭周景色如此清美,亭的名稱也需新奇清雅,可是建亭者“欲名斯亭”卻“狀類不得”,于是很自然地說到請作者為亭命名。瞿令問的這一大段話,既是在夸美山亭之勝,也是在自我贊賞建亭之功,并且還希望借亭的命名,“表示來世”,使自己的名聲能流傳后人。這其中固然有可嘉許的一面,然而隱約間似乎有些俗氣。對此,作者是有所感覺的,雖然他并沒有表露,但在命名時卻含蓄地帶了出來。他完全不顧瞿令問請求命名的意圖,既不從亭景特征命名,也不從建亭者的德政命名,而是別有所思,為這座山亭取了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寒亭之名。其理由是亭高風寒,大暑登之,有天時將寒之感,而且江華縣處于炎蒸之地,需有清涼之氣方可體安。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然而含義頗深,對自矜其功德的瞿令問來說,無異于一味清涼劑。
作者為人方正,性喜詼諧,曾自稱漫郎、漫叟、浪士,寒亭的命名也正生動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性格。從地位來說,作者是江華令瞿令問的上司,但他沒有擺出長官面孔,而是象朋友一樣和縣令一起商量亭的命名,這又表現出一個學者、詩人的氣質。這篇亭記雖然藝術技巧上并不是很高妙的,但也寫得娓娓動人,對于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有一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