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賈誼·吊屈原賦并序》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賈誼·吊屈原賦并序》原文鑒賞
誼為長沙王太傅2,即以謫去,意不自得3;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4。”遂自投汩羅而死5。誼追傷之, 因自喻6。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7。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8。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9: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10。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11。阘茸尊顯兮,讒諛得志12;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3。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14;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15。吁嗟默默兮,生之無故16!斡棄周鼎兮,寶康瓠17。騰駕罷牛兮,驂蹇驢18;驥垂兩耳兮,服鹽車19。章甫薦履赦,漸不可久20;嗟苦先生兮,獨離此咎21。
訊曰22: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23?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24。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25。偭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26?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27,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28?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29。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30?鳳皇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31。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而去之32。彼尋常之汗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33?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34。
【注釋】 1漢文帝初年,漢朝的統(tǒng)治秩序尚未穩(wěn)定,對內(nèi)和對外的政策都不十分明確。賈誼把鞏固漢朝政權(quán)的事業(yè)引為已任,他以儒家學說為中心,提出了許多可貴的建議。當時文帝對賈誼很器重,予以破格重用,但朝廷上守舊的大臣對他進行讒害。文帝便將賈誼派去擔任長沙王的太傅,實為貶官。因此賈誼郁郁不樂。他上任經(jīng)過屈原投江的地方,感到自己的遭遇正與屈原相似,就寫了這篇賦來憑吊屈原,并用以自喻。2長沙王:漢初封吳芮為長沙王,是當時所封的異姓王之一。其國境在今湖南省東部。3謫:貶官。4“已矣哉”句:這里引用的《離騷》,與《史記》及《漢書》本傳略有不同。5汨羅:屬湘江支流,在今湖南省東北部。6以上一段是后人為了介紹本文而寫的序言,詞句和本傳略有不同。7嘉惠:對他人所給予的恩惠的敬稱。本文指皇帝的恩命。俟罪:待罪。漢朝人習慣稱居官任職為“待罪”,表示自己能力薄弱,不知何時會犯罪過。這是一種謙卑的措辭。8側(cè)聞:側(cè)耳而聞。含有恭敬謙卑之意。9造:到。托湘流:(把吊文)寄托給湘水,即投吊文于湘水中之意。10罔極:沒有準,變化無常。厥:其,指屈原。11鸞鳳:古代傳說的神鳥,后來多用以比喻賢俊之士。伏竄:隱藏。鴟梟:貓頭鷹,后來多用以比喻小人。這種用花草禽獸來比擬人物的手段,是《楚辭》的習慣表現(xiàn)方法。12阘茸:無才能的人。13逆曳:這里是被倒拉的意思,即不得順正道而行。方正倒植:方正的人本應(yīng)居高位,反而居于下位。14隨:卞隨,殷代的賢士。據(jù)說商湯要把天下讓給他,他認為這是可恥的事,于是投水而死。夷,伯夷,殷末人。伯夷曾反對周武伐紂,后來武王克殷,伯夷不食周粟而死。跖(zhi職)、蹻,盜跖和莊蹻,舊說二人都是古代的大盜。15莫邪:古代著名的利劍。铦(xian先):銳利。16吁嗟:感嘆詞。默默:不得志。生:指屈原。無故:無故遇害。17斡:轉(zhuǎn),也是棄的意思。周鼎:周朝的傳國寶鼎。康瓠:破爛的瓦壺(據(jù)王先謙說)。18騰:駕。罷:同“疲”,疲憊。驂(can參):古代駕車的馬,除在車轅以內(nèi)的兩匹外,再加一匹,稱為“驂”。蹇(jian簡):跛足。19垂兩耳:吃力的樣子。馬負載過于吃力時,就要低頭垂耳。服:駕,乘。從“斡棄”到“車”,比喻人君摒棄賢才而重用無能的人。20章甫薦履:指倒行逆施。章甫:古代的一種帽子。薦:墊。21離:同“罹”,遭受。咎:災(zāi)禍。22訊:《漢書》作“誶”,二字古通,是告訴或責讓的意思。按:《楚辭》的體例,在賦的篇末,再概括一段時,《離騷》用“亂曰”二字引起,此處的“訊曰”也同樣起上述作用。23壹郁:抑郁。24“鳳漂漂”句:這句的大意是:既然沒有人理解我,我就要象鳳鳥那樣高飛遠去,自己引退。漂漂《漢書》作“縹縹”。形容高飛遠去。25襲:因襲,這里有效法的意思。九淵:九重淵,即極深的淵。《莊子·列禦寇》: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沕(mi密),深潛的樣子。26偭:背。:水蟲,象蛇,食魚。蝦:蛤蟆。蛭:螞蟥,一種吸人畜血的水生昆蟲,螾:同“蚓”、蚯蚓。這句的意思是說,神龍不和、獺在一起,更不用談到蝦與蛭螾這些小蟲了。27自藏:保全自己。28“使騏驥”句:大意是:假如駿馬會受羈絆,那和犬羊又有什么兩樣。使:假使。29“般紛紛”句:大意是:你遭到了這么多不幸的事,也是由于你本身高潔的原故啊。般紛紛:種類繁多。離:遭遇。尤:罪過,引申為不幸。30“歷九州”句:大意是:你可以走到各處去輔佐別的君主,何必一定要留戀在這個地方呢。賈誼替屈原鳴不平,所以才這樣說。當然,他知道屈原是不會拋棄楚國而替別國去服務(wù)的。31仞:七尺,一說八尺。德輝:指人君之德的光輝。32細德:無德,不德。險征:危險的征兆。曾:高。擊:指兩翅擊空,也就是飛的意思。去,離開。“遙曾擊而去之”:《史記》作“搖增翮逝而去之”。33尋:八尺。常:十六尺。汙:停積不流的水。瀆:小溝渠。《莊子·庚桑楚》“夫?qū)こV疁希摁~無所還其體。”巨:《史記》無此字。34橫:橫行。鳣:一種大魚。螻蟻:螻蛄和螞蟻。
【今譯】 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既然已經(jīng)貶官,內(nèi)心很不愉快;待到渡過湘水,寫了這篇賦來吊屈原。屈原是楚國賢能的臣子。他被讒言所誹謗,楚王流放了他,于是他寫了《離騷》這篇賦。其篇末說:“算了吧!國內(nèi)沒有人了解我了。”于是他就投汨羅江而死。賈誼悼念并哀傷,因而作賦用來比喻自己。其辭曰:我恭謹?shù)爻惺芴熳拥亩髅。皝黹L沙供職。曾聽說過屈原啊,自投汨羅江而離開人世。憑托北去的江水啊,敬表對您的哀痛。遭逢時世的邪惡啊,奪去了您的生命。啊呀哀痛啊,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地翱翔。無才之人卻尊貴顯赫,而阿諛奉承之輩卻得意猖狂。圣賢不能正道而行啊,品行端正的屈居卑下。世人說卞隨、伯夷為貪夫啊,說盜跖和莊躋為清廉;莫邪寶劍是鈍的啊,鉛刀反而成了利刃。啊呀您真太不幸了啊,平白無故遭受災(zāi)禍。拋棄傳國寶鼎啊,把破瓦罐當成奇貨。駕著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著兩耳拉鹽車。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情況怎么能長久。可憐的先生啊,獨蒙受這樣的災(zāi)害。
尾聲:算了吧,國人沒人了解我的,憂郁不快又向誰去訴說?鳳凰高翔遠逝啊,本應(yīng)如此而引退。效法深淵的蛟龍啊,深藏避禍自愛惜。韜光晦跡而隱居啊,怎能學那螻蟻和水蛭、蚯蚓?圣人的品德所以可貴啊,在于能遠離濁世而自藏。假使千里馬可以隨便系住啊,如何說它不同于犬羊!世態(tài)紛亂遭此禍,這可是您自己的過錯。縱觀天下?lián)裰鞫掳。伪乜偸蔷鞈僦xP凰飛翔于千仞之上啊,看見有德的人君才停下休息;一發(fā)現(xiàn)小人暗害的征兆啊,就奮翅高飛而遠去。那狹小污濁的水溝啊,如何能容得下吞舟的巨鯨!橫斷了江湖的大魚啊,定然會受制于螻蟻。
【集評】 當代·瞿蛻園《漢魏六朝賦選》第一頁:“漢文帝初年,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尚未穩(wěn)定,對外的政策也不很明確,洛陽一個青年學者賈誼(前201—前169),把這個加強統(tǒng)治、建立政制的事業(yè)引為己任,他以儒家學說為中心,提出一系列主張。當時文帝很看重他,對他破格重用,但朝廷上守舊的將相大臣都嫌他年輕多事,對他進行讒害,文帝的意志也為之動搖了,將他調(diào)離朝廷,派去作長沙王太傅。這王傅的官職,僅僅對諸侯王本身有輔導(dǎo)之責,沒有任事之權(quán)。長沙地方在當時又很偏僻,因此賈誼郁郁不得意。在路過屈原投江所在,感到自己的遭遇正與屈原相似,就作了這篇《吊屈原賦》。”
【總案】 《吊屈原賦》的作者賈誼,在該賦的開頭處從正面對屈原有德有才,被小人讒害的處境表示憤慨,對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以下就反復(fù)地運用比喻,用龍鳳、騏驥、鳣鯨來比擬被讒害的賢者的命運。比喻用完,全賦也就戛然而止了;這樣寫使廣大讀者自然體會到作者的心煩意亂,不需再說下去了。這樣寫的結(jié)果,是比平直的敘寫事實具有更為深刻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