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多·利奧波德《像山那樣思考》原文與賞析
奧爾多·利奧波德《像山那樣思考》原文與賞析
原文
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回響到另一個山崖,蕩漾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和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迸發。
每一種活著的東西(大概還有很多死了的東西),都會留意這聲呼喚。對鹿來說,它是死亡的警告;對松林來說,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戰和流血的預言;對郊狼來說,是就要來臨的拾遺的允諾;對牧牛人來說,是銀行里赤字的壞兆頭(指入不敷出);對獵人來說,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然而,在這些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之后,還隱藏著更加深刻的含義;只有山知道這個含義,只有這座山長久地活著,可以客觀地去聆聽狼的嗥叫。
不過,那些不能辨別其隱藏的含義的人也都知道這聲呼喚的存在,因為在所有有狼的地區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與其他地方區別開來的。它使那些在夜里聽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跡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蹤跡,也聽不到它的聲音,它也是暗含在許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馱馬的嘶鳴,滾動的巖石的嘎啦聲,逃跑的鹿的砰砰聲,云杉下道路的陰影。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學者才感覺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認識不到山對狼有一種秘密的看法這一事實。
我自己對這一點的認識,是自我看見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開始的。當時我們正在一個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飯。峭壁下面,一條湍急的河蜿蜒流過。我們看見一只雌鹿——當時我們是這樣認為——正在涉過這條急流,它的胸部淹沒在白色的水中。當它爬上岸朝向我們,并搖晃著它的尾巴時,我們才發覺我們錯了:這是一只狼。另外還有六只顯然是正在發育的小狼也從柳樹叢中跑了出來,它們喜氣洋洋地搖著尾巴,嬉戲著攪在一起。它們確確實實是一群就在我們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動和互相碰撞著的狼。
在那些年代里,我們還從未聽說過會放過打死一只狼的機會那種事。在一秒鐘之內,我們就把槍彈上了膛,而且興奮的程度高于準確:怎樣往一個陡峭的山坡下瞄準,總是不大清楚的。當我們的來復槍膛空了時,那只狼已經倒了下來,一只小狼正拖著一條腿,進入到那無動于衷的靜靜的巖石中去。
當我們到達那只老狼的所在時,正好看見在它眼中閃爍著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這時,我察覺到,而且以后一直是這樣想,在這雙眼睛里,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是某種只有它和這座山才了解的東西。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
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這垂死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自那以后,我親眼看見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我看見過許多剛剛失去了狼的山的樣子,看見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現的彎彎曲曲的鹿徑而變得皺皺巴巴。我看見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樹苗都被吃掉,先變成無用的東西,然后則死去。我看見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葉子的樹只有鞍角那么高。這樣一座山看起來就好像什么人給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動。結果,那原來渴望著食物的鹿群的餓殍,和死去的艾蒿叢一起變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頭的部分還留有葉子的刺柏下腐爛掉。這些鹿是因其數目太多而死去的。
我現在想,正像當初鹿群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生活著那樣,那一座山將要在對它的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較充分的理由來說,當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兩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補替時,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憊了的草原,可能在幾十年里都得不到復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場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識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調整牛群數目以適應其牧場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樣來思考。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
我們大家都在為安全、繁榮、舒適、長壽和平靜而奮斗著。鹿用輕快的四肢奮斗著,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藥奮斗著,政治家用筆,而我們大家則用機器、選票和美金。所有這一切帶來的都是同一種東西:我們這一時代的和平。用這一點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觀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過,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也許,這也就是梭羅的名言潛在的含義。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大概,這也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卻還極少為人類所領悟。
作者簡介
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作家,生態學家,土地倫理學家。他是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的先驅,被譽為“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他曾任聯邦林業局官員,畢生從事林業和獵物管理研究。他一生共出版三部書和發表了五百多篇文章。1949 年,他離世一年后出版的《沙鄉年鑒》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賞析
此文是美國生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的代表作《沙鄉年鑒》中的一則隨筆,文章語言簡潔傳神,挾裹著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開篇就是對一聲“深沉的、驕傲的”狼嗥的特寫,這也是此篇文章的文眼,作者把詩意的敘寫和深刻的生態憂慮雜糅在這聲狼嗥中,給人以震撼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應以此為著眼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這一聲飽含有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的號叫,展開和深入全文。
本文敘述了一個狼的故事,描寫了一個狼被槍殺的情景,議論反思了一個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道理。敘述、描寫、議論三者結合,這就避免了復雜記敘文寫作方式的單一。特別是槍殺狼這一事件。作者將激情隱含于細膩描寫之中,給了人們心靈的震撼。
情感越豐富,描寫就越細膩;描寫越細膩,場面的沖擊感就越強烈。這種集中表達方式有機結合的寫作手法很值得寫作借鑒。特別是學生們寫作復雜的記敘文,必須綜合使用多種表達方式。如果只有敘述,文章將平鋪直敘。對復雜記敘文而言,敘述是骨架,描寫是血肉,議論是點題深化,三者融合,方才是復雜記敘文的基本寫作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