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林《二十歲人》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王開林
【原文】:
1
蓬蓬野草的日子被刈除了,我不再遭受秋風的奚落與曬笑。
真的,這樣做雖是為了自己,多半卻為了她。
因為曝在她的目光下,我才開始從蟄伏的季節里蘇醒過來。我第一次從她閃爍的明眸深處發現了久違的自己,他不是鏡中易碎的那個,他不是水而怕風的那個,也不是疲疲沓沓的影子在腳下呻吟。
現在我總算明白了我那些涂鴉著各種色調的夢并不溫馨,象一些久經歲月摩挲的畫片漸漸地剝落了油彩,變為灰黃。
我掙脫了憂郁,用另一種和煦的心情去走訪我的友人和那一片我曾久久躑躅其間的林子。
2
童年少年的汩汩小溪匯入了青春湍急的河道。回憶對于我們是多么輕靈,而遐想呢?它漫無歸止,它的翅膀并不沉重,但有些遲疑。
為什么我要去綠茵剪裁的幽徑久久地徘徊?
為什么她輕柔的嘆息也時常遺落在草地、微風、湖畔?
這是感情風暴來臨之前的征兆吧?但沒有飄忽而聚的云翳,周遭仍是這么明媚這么晴和。
每一個月光漲潮的夜晚,我的心就扯起一掛飽滿的帆。從久泊的港灣駛向風浪線。波濤與檣桅搏擊,年輕的還沒有經驗的水手啊!
在她遼闊的視野里,我的船兒不會傾覆。
3
各自都怯怯地尋覓另一個自己,我們不期而遇。
這是心與心的邂逅,她的歡樂是對我的獎賞。
4
枝頭晃悠著探望的果子,小徑的黃昏薄醉酡顏,這時節,我期待她的裙裾她的秀發輕輕地泛漾于我身旁的晚風。
她相信我執著的緘默,她相信我的每句話都是從內心深處溢出的潛流。我說我愿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星星贈送給一個人,那么,該是誰呢?
5
“如果我的目光是你的鎖鏈,就讓它銹損。
如果我的心兒僵冷了,就讓它長滿青苔”
我仰望那天邊的新月,她卻凝視著我的眼睛;我擷取了一顆,她采掘了兩顆。
“如果你的心是隱匿的太陽,眼中的明月就會真實。”
她微笑了,微笑是不謝的花。
6
秋風拾掇落葉,編纂一冊春天的回憶錄。這是大自然一年一度垂暮的悲哀嗎?書成了,等待的卻是一陣寒霜一場大雪。
我們也連綴心靈的碎片,童年本應鮮潤的時光卻那么暗淡,畫幅上涂沫的只是幾筆可有可無的記憶。然而,在青春門前,我們費了幾番躊躇,跨過門檻,滿目而收的又是多么心醉的景象。
我們沒有樹的悲哀,因為我們跋涉過一片沼澤后,獲得的是沁脾的安謐,是追求的歡欣。
孤獨的樹棵難逃風鋸雨鑿,而我們攜手聯袂,以鼓蕩的活力語于世界,我們不是暮氣沉沉的零余者。
7
弦月漂在平展的江面上,星星簇擁著它緩緩地游近岸邊,這夜晚再也沒有一絲躁動,只有我們在沙灘輕柔的腳步聲,只有江水微涼的氣息。
我們壘起十九個沙包,追祭二十年前逝去的歲月。無疑,潮水將在某個時辰撫平它們,如同抹去記憶的淺淡的刻痕。
二十歲我們重新開始孩提。
二十歲我們不再原諒自己。
二十歲之所以是一幅恬美的圖,因為那江邊的明月夜,我們第一次發現本身就是美景中最雋秀的風景,是大自然絕妙的一筆。
在她深情的注視下,我們也得到了來自藍天的祝福,來自大地的祝福。
【鑒賞】:
十八歲是屬于夢的季節,是多愁善感的季節,“紛紛的心愿迷離,象春天的雨”,而二十歲呢,二十歲又是什么?
再沒有無憂無慮的歡笑,再沒有無緣無故的呻吟,在不知不覺中,心已不再飄忽游移。
總會有那么一天,掙脫開夢幻的枷鎖,在“一個月光漲潮的夜晚”,“從久泊的港灣駛向風浪線”,腳步不再沉重,心也不會遲疑,那飽漲著風的白帆上明寫著的,是二十歲。
不知從什么時候,歡笑已變成沉默,固執的嘴角緊閉,眼睛卻望著星空。不知從什么時候,埋葬了天真的過去,在鏡中水面里那疲疲沓沓的影子背后,靜靜地走出一個堅定沉穩的青年,他的名字,是二十歲。
“各自都怯怯地尋覓另一個自己,我們不期而遇”,“孤獨的樹棵難逃風鋸雨鑿”,而那岸邊深情的注視卻使遠航的水手在風雨來襲的日子里駛入一片晴和寧靜的港灣,一個屬于二十歲人的港灣。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你、我和那只雙桅船本就是無法分割的組合,于是,在一個星月輝映的窗前,或許是在陽光照耀的林間,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用一支醮滿了沉思與領悟的筆寫下了一個屬于二十歲人的追求,在那一個個樂章中交織的,都是岸的堅毅和水的柔情。從此,自信,執著,責任和祝福都撩起了面紗,因為在它們面前的,是“以鼓蕩的活力語于世界”的二十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