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紀昀《唐翁獵虎》原文與注釋
唐翁獵虎
[清]紀昀
【文意】
我的族兄紀中涵做旌德知縣時,縣城附近有猛虎為害,已經傷及數名獵手,以致無人敢捕??h里百姓向知縣請求,道:“除非將著名的徽州‘唐打獵’請來,不然不能除此大害。”知縣同意后,便派遣縣吏攜帶錢財前往徽州,縣吏回來稟報說,唐家已然選派兩名技藝高超的獵手,很快就能趕到。
獵手來到,卻是一個老翁帶著個男孩兒:那老翁須發雪白,且時常咳嗽不斷,那男孩兒年僅十六七。知縣見了大失所望,無奈只得命人備飯招待。老翁察覺縣官大人心中不悅,于是單膝跪下,稟道:“聽說此虎離城不過五里,先去捕虎,回來賞飯也不遲。”聞此大話知縣心中狐疑,隨即命差役為之引路前往。
差役領至山口,不敢向前再走,老翁笑道:“有我在,你怕什么?”走進山谷約一半路時,老翁對男孩兒說:“這畜生好像在睡覺,你去把它喚醒。”男孩兒上前做虎嘯之聲,一頭猛虎果然從林中沖出,直接向老翁撲上去,老翁手持一板斧,斧柄長八九寸,鋒刃寬四五寸,揮臂過頂,持斧屹立不動。虎撲至頭頂,老翁將頭一偏,虎從其頭頂剛剛躍過,則已經鮮血淋漓倒地而亡。仔細一看,虎從下顎直到尾骨,被鋒利的斧刃直線劃過而至剖開?;爻呛?,縣衙厚禮重謝二人,并送之還鄉。
老翁自稱自己練臂十年,練眼十年,眼睛練得用毛刷掃也不會眨眼,胳膊練得能吊起一大漢而紋絲不動?!肚f子》有言:“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此話確有道理!
【原文】
族兄中涵知旌德縣時,近城有虎暴,傷獵戶數人,不能捕 ① 。邑人請曰:“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 ② 。”乃遣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則一老翁,須發皓然,時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滿,半跪啟曰:“聞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賜食未晚也。”遂命役導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shěn)曰:“我在,爾尚畏耶?”入谷將半,老翁顧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嘯聲。果自林中出,徑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縱八九寸,橫半之,奮臂屹立 ③ ?;渲?,側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仆地。視之,自頷下至尾閭,皆觸斧裂矣 ④ 。乃厚贈遣之。
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肚f子》曰:“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 ⑤ 。”信夫!
【注釋】
①旌德:今安徽省旌德縣。②徽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歙縣。“唐打獵”:唐家世代為獵戶,以獵虎聞名。安徽休寧縣人戴東原說:“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婦后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③橫半之:指斧頭寬度是長度的一半。④頷(hàn):下巴。尾閭(lǘ):尾巴根部。⑤“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此句意思:反復不斷地練習,可練出降服眾神的絕技。憑借靈巧行事者不敢與久經鍛煉有功力者相較量,甚至不敢在其門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