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㑺《西藏記行(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林㑺:西藏記行(節選)
林㑺
次日至順達。沿途山色頗佳,茂林深密,百鳥爭鳴。如一路笙簧,嚦嚦可聽。晚登碉樓,遠眺見夕陽芳草,牧馬成群,嫩綠豐肥,足資芻秣。次日密雨綿綿,石頭路滑。中有山徑,寬僅二尺許,峭壁連云,勢極險仄?!?/p>
上瓦子山,勢極高峻。一路俱系碎石粗沙,形同瓦礫,意即瓦子山所山名也。山頂石徑陡險,積雪尺余,凜冽寒風,砭人肌骨。過山,馬不能下,隨更換肩輿,令蠻夫十余人,牽馬于后,建瓴之勢,猶覺足不能留。下觀一片茫茫,云氣如海途。
本文選自林㑺的《由藏歸程記》。它是作者由拉薩返回四川康定的旅途見聞記錄。整個《由藏歸程記》描寫了西藏高原特有的風光,繪畫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的景物圖,一張張奇異有趣的風俗畫,以其簡潔明快的筆調,為今日之讀者展示了當年的高原風情。
順達一段,文字極短,但作者卻描寫了漸至佳境的山色,茂林深密,百鳥爭鳴。特別是鳥鳴之聲,猶如笙簧悅耳,不絕于縷。最有特色的應當是晚登碉樓,縱目遠眺,草原上牧馬成群,水草豐茂,一片嫩綠,這些美麗絕倫的景色又籠照在一派夕陽之中,渲染出一種渾??諘绲臍夥?,堪稱一絕。作者面對著這內地絕無的風物,以極準確的筆調表現了這些風物的魂靈,使人心曠神怡,頓生向往之情。這是詩,這是畫,而又是詩畫不能涵蓋的自然的精靈!
行程在繼續,到了瓦子山。瓦子山的特點是高大險峻。作者在交代了瓦子山名稱由來之后,便著力表現其高峻的體勢。山頂石徑陡險,尚有一尺多的積雪,寒風一吹,砭人肌骨,其高寒之景已溢于言表。有意思的是,作者描寫瓦子山,上山只用了“上瓦子山”幾字,而寫完積雪之后,筆鋒一轉,便是過山之后下山的情景。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不能騎馬,只能換成“肩輿”(俗稱滑桿),山陂陡險,猶感足不能停,四下觀望,一片云海茫茫,文中以“云氣如海途”一句形容,十分形象,著墨雖然不多,卻已將瓦子山令人心驚膽顫的高險如實地傳寫出來。
這段游記,以簡煉的文字,寫西藏高原景色,不僅值得鑒賞,而且為山水旅游文學豐富了內容,擴大了地區空間的描寫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