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穆斯塔發·魯·曼法魯特《那第一杯》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埃及〕穆斯塔發·魯·曼法魯特
【原文】:
我曾經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喜歡他,因為不管親是疏,不管他在嘔氣還是克制,不滿還是滿足,他都是頭腦冷靜,心地純凈,善良正直,一片赤誠的。后來客觀環境使我們分手了,不過我們只是生離,而非死別。今天他雖然還活著,我卻不得不為他落淚。甚至感到比他不在人世還要悲愴。真的,我僅僅是由于他在茍延殘喘而落淚,我多么希望他還是死去的好……你是否聽說過人的身上有比這更奇怪的心態嗎?
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曾經交往頻繁,互相了解,后來他走上一條和我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便分道揚鑣了。星移斗轉,時光流逝,他心里在也沒有我了,不想啦!因為自從他沾上第一杯,他的心里便沒有容下我的角落,有的只是杯中物和嗜酒的伙伴。這時,要是我闖進他的心中,他便大可以從那兒把我驅趕出來,因為他一但想起我,也就會記起當他開始那“新”生活時我對他說過的那些挖苦話。的確,正當他漫無目地倘佯在那幸福的夢幻中(他曾經以為這就是幸福)的時候,他是不能夠用類似的回憶來擾亂自己那愉快的信念的。
從那時起,我完全中斷了和他的聯系。一個醉鬼的生活總是千篇一律、百無聊賴的,旱晨和黃昏沒有區別,昨天和明天也毫無二致。生活的內容只有上酒鋪、喝幾杯、醉后頭疼、呼呼大睡,醒來又上酒鋪而已。這就象一個沒有圓心的圓周,它的極端在哪兒,永遠是個未知數;也可以比作一出始終不變換布景的戲,根本吸引不了觀眾的興趣。這種生活酷似一個能在轉動不息的磨坊水輪聲中沉睡的人;非到輪子停轉時才醒;或者正相反,只在它轉動起來后才能把瞌睡蟲驅走。
這個不幸的人終于不再能使我的心情不安了,但那已是在他行動不便之后,我再也看不見他在小酒鋪里吵吵嚷嚷、醉倒在人行道上或者讓警察抓走的情景。我讓警察局打聽他的情況,才知道他已經病倒在床。這后果絲毫不出我之所料!我計算得出來:經過多少時日、若干歲月就一定會發生某種事情,正如天文學家計算得出日蝕或星辰相連的準確時刻。
我登門拜訪他,發現他身邊既沒有醫生,也沒有其他朋友來訪,因為他不名一文。醫生常常裝出一份同情窮人的樣子,而把對金銀的真正貪欲包藏起來;而朋友對貧困也總是敬而遠之,絕不亞于擔心疾病的傳染。
我走進他的屋子,卻仿佛到了異域他鄉,既找不到該去的處所,又看不見主人。沒有高尚的神靈在臥室里、客廳里振翅飛翔。看不到廚房里有炊煙升起,聽不見仆人們的吵鬧聲、孩子們的哭聲、鈐聲。我覺得自己像走進一座陵暮去瞻仰死者,而不是到一所住宅里去拜會活人。
我朝著眠床走去。透過那破爛不堪的幃帳,可以模模糊糊地發現一個鬼魂似的形體——他只能剩下一層薄皮包著嶙峋瘦骨了。我說:“噢,這是一個凝視著上天的鬼魂,但過去藏在這驅殼里的卻是一位可愛的朋友,你能告訴我他現在在哪兒嗎?”經過一番掙扎,他努力牽動自己的雙唇,回答道:“我聽到的是某某的聲音么;?我說:“是的,你生了什么病?心里有什么怨氣傾訴嗎?”他說:“我要傾訴的就是那第一杯。”我又問:“哪一杯?”他回答:“就是我已經獻出我的心靈、我的健康、我的榮譽并且正在使我的生命熄滅的那一杯!”我說:“呀,我是曾經勸阻過你、警告過你會落到現在這般田地;但是當時所有忠言都宛如耳邊風。”他說:“當你提出勸告時,我所知道的杯中物將給我的賤軀帶來什么禍害并不比你少。可是我既然沾了第一杯,后來的事態就不再是我控制得住的了。從那時起的每一杯,都是因為有了第一杯。而那第一杯呢,又都是出于我的懦弱。我的心靈發現不了某些朋友和酒肉之交的騙術!”
對于杯中物的欲望,并不象人類對于其它欲望那樣地出自天性的。果真如此,他還可以由于屈從于它而得到諒解,就像屈從于其它與生俱來的欲望可以得到諒解一樣。一個人在沾上第一杯之前,那杯中物對他是無能為力的。但是他為什么要喝?他要喝,全是因為陰險莫測、花言巧語的朋友和同事改變了他對杯中物的看法。而一旦他成了他們酒伴,他們就可以在一起盡情作樂了。沒有一伙子人在那碰杯、喧鬧,這種作樂的氣氛就達不到完美的境地。要是你知道他們是如何使他上釣,對他描繪出一幅放棄自己的天性和習慣之后如何美妙的畫而,以及他們自始至終采用了什么手法就好了。那時,你也就能證明他真是愚蠢透頂、懦弱至極的人。
“我就是那個愚蠢、懦弱的人。讓我告訴你朋友們如何誘使我上釣、給我畫的那幅出自魔鬼之手的美不勝收的圖畫吧。
“他們這么說:‘你的生活里充滿了愁苦和操心的事情,除了喝上一口借以消愁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他們還說:‘飲酒能使身體健康,顯得生機勃勃。飲酒能讓舌頭靈活,變得口若懸河。飲酒能使膽小鬼勇氣倍增,不乏膽略和氣魄。’這都是我親耳所聞,我相信了這些鬼活,終于受騙上當。
“我曾經相信喝酒有四大好處——精神愉快、身強體健、善于辭令、膽大氣壯。事實上我卻發現它有四大缺點——窮困、疾病、瘋狂和毀滅。他們誤以為幾杯下肚以后,四肢發熱,身體靈活,五臟六腑這些重要器官也慢慢有了熱感就是身強體健;他們誤以為喋喋不休、空話連篇、滿嘴臟話、談吐下流就是善于辭令;他們誤以為敢于吵架罵人、直到最后被弄進監牢才被迫住口就是膽大氣壯;他們誤以為酒鬼一旦神志惚恍、飄飄欲仙、兩眼看不清周圍事物的真相就是精神愉快。”就這樣,黑白在他的眼里完全顛倒了,把能說會罵當做聰明過人,當臉給你一記耳光只不過是拍了你一下脊梁,對諸如此類本來只能引起小孩和白癡發笑的事情,他竟然也開心地咯咯大笑了。
住在同一間屋子里的人如果從此不再綻開一絲笑容,還有什么樂趣可言?要是一家人每天清早都送他嘆息著出門,黃昏迎接他時見到他更加雙眉緊鎖,他能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如果一個人走路總是趔趔趄趄,連腿都抬不起來,而且老要溜進陋巷或角落里,躲在墻根和柵欄旁邊,免得肉鋪老板瞪著他瞧,避開藥劑師的奚落和公眾對他的吆喝,他又有什么愉快的?
“在我剛交上這厄運的時候,我經常看到這和可憐蟲。我對自己說,這些人都是酗酒過度,而不是只喝一杯兩杯的犧牲品。我曾痛下決心,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絕不走得象他們那么遠,絕不陷得他們那么深。可是當我一沾上酒杯,就立刻暈頭轉向了。我的計劃落空了,我的決心煙消云散了。我和任何其他受騙上當的人一樣被制服了。但是假若沒有那第一杯,我一定不會自食其果,不會到現在才來哀嘆自己的不幸。假若不是因為那一杯,朋友們就不會躲開我,我的家人也不會繞著走。所以,你能否做我的有福同享、有禍共當的朋友呀?”
我答應了他,但卻只能讓他處于那樣的一種境地:耳朵會發聾/雙眼變朦朧/但我不得不說,咦呀/我來,只是為了真主的光榮!
(張詠日 譯)
【作者簡介】:
穆斯塔法·魯·曼法魯特(MaStaf Lutfī al-Man falutī 1876——1924) 埃及散文作家。著有《觀點集》3卷、小說集《淚珠集》。他的散文風格受古代詩歌、散文的影響,樸實無華,感情細膩。
【鑒賞】:
穆斯塔發的散文《那第一杯》,讀起來就好象是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而談,談嗜杯中物對人的心靈和身體的毒害,完完全全是樸實平易的口語,是客觀平直的敘述,但讀起來卻使人驚心。
穆斯塔發的散文有點兒小說味道,有少許的情節,寫一個“頭腦冷靜、心地純凈,善良正直,一片赤誠”的青年人如何變成一個“生活內容只有上酒鋪、喝幾杯,醉后頭疼,呼呼大睡,醒來又上酒鋪”的酒鬼,這所有的一切,都該歸過于“那第一杯”。
這篇散文在寫作方面有一個較大的特點,就是運用了夸張手法和對比的手法。夸張手法的運用尤其顯著。作者極盡能事地描寫了“杯中物”對人的毒害,把酒鬼的生活做了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的刻畫;使人讀而生厭;同時還深刻地揭露出酗酒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災難“貧窮、疾病、瘋狂和毀滅”,真是一篇討酒檄文。如果哪位讀者恰好嗜杯中物,正好該聞警鐘而猛醒了。
而且,即使拋開其它內容不談,這篇散文那質樸的風格,平直的語言也是值得一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