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絲
作者: 孫晨
一縷一縷的心思
織進了纖纖的條條的雨絲
織進了淅淅的朦朧
織進了微動微動微動線線的煙絲
織進了遠遠的林梢
織進了漠漠冥冥點點零零參差的屋梢
織進了一條一條的電弦
織進了濾濾的吹來不知哪里渺渺的音樂
織進了煙霧籠著的池塘
織進了睡蓮絲上一凝一凝的飄零的煙網(wǎng)
織進了無限的呆夢水里的空想
織進了先年故事不知哪里渺渺茫茫
織進了遙不見的山巔
織進了風(fēng)聲雨聲打打在聞那里的林間
織進了永久的回旋寂動寂動遠遠的河灣
織進了不知是云是水是空是實永遠的天邊
織進了今日先年都市農(nóng)村永遠霧永遠煙
織進了無限的朦朧朦朧——心弦——
無限的澹淡無限的黃昏永久的點點
永久的飄飄永遠的影永遠的實永遠的虛線
無限的雨絲
無限的心絲
朦朧朦朧朦朧朦朧朦朧
纖纖的織進在無限朦朧之間
一縷一縷的心絲
纖纖的
織入
一條一條的
雨絲
之中間
穆木天
穆木天善于以異常敏銳的感覺捕捉自然界纖若毫發(fā)的神經(jīng)的顫動,于是自己的心弦也就和這種顫動合拍了。在這首《雨絲》中,詩人將自己的“一縷一縷的心思”織進大大小小,遠遠近近,可見不可見,可感覺不可感覺的一切之中。于是,條條的雨線,線線的煙絲,遠遠的林梢,參差的屋梢,一條一條的電弦,渺渺的音樂,煙霧籠著的池塘,霧鎖煙罩的城市和鄉(xiāng)村,渺茫的先年故事,山巔,林間,河灣,朦朧的心弦,點點的黃昏……都融注進了詩人的心靈和情緒了。在這里最重要的是雨絲,詩人的心思首先織入雨絲之中。而雨絲不僅是心思的載體,而且也是心思的象征。雨絲是可見的,心思是不可見的。詩人將不可見的心思首先寄寓在可見的雨絲中,于是,象纖纖的條條的雨絲的可以灑滿大地、天空一樣,詩人的一縷一縷的心思也可以飛揚在、飄落在、附著在一切事物之上了。詩人以此召喚起我們的聯(lián)想,賦予“心思”以動作,以形體,以聲音,以色彩……直到“一縷一縷的心思”和“一條一條的雨絲”朦朦朧朧地融為一體。這大約就是穆木天所說的“詩的思維術(shù)”,“詩的邏輯學(xué)”。
穆木天自己說過:“我喜歡用煙絲,用銅絲織的詩。詩要兼造形與音樂之美。在人們神經(jīng)上振動的可見而不可見,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濃霧中若聽見若聽不見的遠遠的聲音,夕暮里若飄動若不動的淡淡光線,若講出若講不出的情腸才是詩的世界。”確實,這首《雨絲》可以稱之為用雨絲織成的詩。詩人的情懷,詩人的心態(tài),詩人的心思可以感覺出來,但當(dāng)它和朦朦朧朧的雨絲融為一體的時候,又變得渺渺茫茫,無從把握了。不過詩人自己認為“詩的朦性愈大,而暗示性因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