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西游錄(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耶律楚材:西游錄(節選)
耶律楚材
予始發永安,過居庸,歷武川,出云中之右,抵天山之北,涉大磧,逾沙漠。未浹十旬,已達行在。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車帳如云,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里。千古之盛,未嘗有也。
越明年,天兵大舉西伐,道過金山。時方盛夏,山峰飛雪,積冰千尺許。上命斫冰為道以度師。金山之泉無慮千百,松檜參天,花草彌谷。從山巔望之,群峰競秀,亂壑爭流,真雄觀也。 自金山而西,水皆西流,入于西海。噫,天之限東西者乎! ……
既過瀚海軍千余里,有不剌城,附庸之邑三五。不刺之南有陰山,東西千里,南北二百里。其山之頂有圓池,周圍七八十里許。既過圓池,南下皆林檎木,樹陰蓊翳,不露日色。既出陰山,有阿里馬城。西人目林檎曰阿里馬,附郭皆林檎園囿,由此名焉。附庸城邑八九,多蒲桃梨果。播種五谷,一如中原。……
又西南四百余里有苦盞城、八普城、可傘城、芭欖城。苦盞多可榴,其大如拱,甘而差酸。凡三五枚,絞汁得盂許,渴中之尤物也。芭欖城邊皆芭欖園,故以名焉。芭欖花如杏而微淡,葉如桃而差小。每冬季而華,夏盛而實,狀類匾桃,肉不堪食,唯取其核。八普城西瓜大者五十斤,長耳僅負二枚,其味甘涼可愛。……
訛打刺之西千里余有大城曰尋思干。尋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饒故名之。西遼名是城曰河中府,以瀕河故也。尋思干甚富庶,用金銅錢,無孔郭,百物皆以權平之。環郭數十里皆園林也。家必有園,園必成趣。率飛渠走泉、方池圓沼,柏柳相接,桃李連延,亦一時之勝概也。瓜大者如馬首許,長可以容狐。八谷中無黍糯大豆,余皆有之。盛夏無雨,引河以激,率二畝收鐘許。釀以蒲桃,味如中山九醞。頗有桑,鮮能蠶者,故絲繭絕難,皆服屈眴。土人以白衣為吉色,以青衣為喪服,故皆衣白。……
噫!天涯海角,人所不到,亦一段奇事。予之西游也,所見大略如此。
耶律楚材的這篇《西游錄》,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幅奇異的西域景色。
宋嘉定十二年(1219),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四年,耶律楚材奉詔隨駕出征西域。當作者從永安(今北京香山)始發,西出居庸關,經過云中,抵天山以北,繼而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來到成吉思汗的行宮時,他的面前呈現的是一派蒼茫壯闊的景色。這里山川相接,郁郁蒼蒼,廣袤的綠色草原,到處可見成群的牛羊牲畜。加上蒙古大軍的到來,更是軍帳如云、將士如雨,兵甲閃亮,篝火輝耀,顯出壯觀的陣勢。
第二年,作者穿越金山(即阿爾泰山),繼續西行,這時自然界又展現別一番景象。當時節令正值盛夏,而山峰之上卻是白皚皚的冰雪世界。山上積雪,山下流泉,松柏參天,花香飄溢。登上山巔四眺,只見群峰競秀,萬泉爭流。此情此景,真是“千巖競秀清人思,萬壑爭流壯我觀。山腹云開嵐色潤,松巔風起雨聲干。”不禁令人嘆為雄觀!
作者繼續前進,來到陰山腳下。陰山東西橫亙千里,南北二百里,山勢險峻,氣度雄奇。當作者隨同大軍經過時,只見峰巒突兀,云霞掩翳,墨綠的古松林澎湃著雄渾的濤聲。尤為奇妙的是山頂的平湖,又稱天池,即今賽里木湖。它方圓七八十里,朝暮煙飛云繞,氣象萬千。
尋思干的園林更富異方情調。尋思干曾是康居國的古都,因為瀕臨阿姆河支流澤拉夫善河,西遼時便為河中府城。這里“家必有園,園必成趣。”園中多有懸空的飛渠,清澈的流泉,當春天來臨時,池沼旁桃李爛漫,綠柳紅杏交映生輝。作者在《壬午西域河中游春》中寫道:“臨池嫩柳千絲碧,倚檻妖桃幾點明”,“圓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時平。”在《河中游西園》又道:“圓沼印空明鏡瑩,芳莎藉地翠茵新”,“日日西園尋勝概,莫教辜負客城春。”這些詩句,可與《西游錄》中的描寫相互映證。
西域物產豐富。賽里木湖以南盛產蘋果,那里綠樹蓊翳,濃蔭蔽日,有蘋果城之稱。還有苦盞(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的石榴,又圓又大,酸甜可口。芭欖城出產一種名叫芭欖的水果,它的花象杏花而顏色稍淡,葉若桃葉而形狀略小,冬季開花,夏天掛果,果仁香甜。八普城的西瓜個兒特大,味道甘涼爽口。還有尋思干的葡萄酒,更是味道香甜醇美。作者在西域,品嘗了當地的美味佳肴。“葡萄架底葡萄酒,把欖花前杷欖仁”的風物令他陶醉,“細切黃橙調蜜煎,重羅白餅糝糖霜”的美食令他嘆賞,以至他說“西行萬里亦良圖”。
在《贈高善長一百韻》等詩中,作者詳細描述了西域獨特的風情物產,《西游錄》則以散文的語言,記述了這些詩中的內容。它敘事簡潔,而在質樸的文字中,不時以點染物色來寫神傳照。《西游錄》敘述的重點,在于西域奇異的風光、特殊的物產以及異于中原的民俗。它時而勾勒異景,時而介紹物產,時而點染風俗,令人如行逶迤山道間,時見佳景。這是它區別于一般山水游記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