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秋夜》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魯迅
【原文】: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jīng)]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xiàn)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xiàn)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們叫他們什么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xiàn)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于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xiàn)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干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但是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fā)白。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仿佛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干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愿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qū)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窗紙的破孔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得丁丁地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lián)Q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迭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到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么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我打一個呵欠,點起一支紙煙,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1936年),中國現(xiàn)代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年輕時曾留學日本,后來棄醫(yī)從文,回國參加當時的民主革命。他以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文化進行了英勇沖擊,同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及其文化戰(zhàn)線上的走狗進行了長期的堅韌的戰(zhàn)斗,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他一生著述很多,包括大量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等,還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shù)著作和翻譯作品。有《魯迅全集》。他的著作已譯成英、日、俄、法、德等五十種文字,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鑒賞】:
《秋夜》是一篇感情濃郁、寓意深邃的散文詩。作者借景抒情,通過對秋夜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他對黑暗現(xiàn)實的憤怒與抗爭、對英雄的贊美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堅韌不拔的戰(zhàn)斗精神。
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表白并不是直露的,而是將愛憎寓于有象征意義的秋夜景物中。作品以非凡的筆調(diào)開篇,“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一下子勾勒出棗樹孤獨與倔強的性格。隨后作者描繪了一幅肅殺而又充滿斗爭的秋夜圖:秋風瑟縮的夜,繁霜滿地,奇怪而高的天空閃著星星的冷眼,凍得紅慘慘的小花做著夢,落光了葉子的棗樹直刺天空。在作者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都成了有生命、有感情、有代表意義的實體。陰森的夜空,象征著黑暗社會的反動政治勢力。作者用“冷笑”、“現(xiàn)出微笑”、“避開棗樹”一連串的描述,暴露了反動派陰險、狡猾、怯懦的丑惡嘴臉。表達了作者的憤怒之情。作者又飽蘸感情,對棗樹進行了盡情的贊美:它有挺拔的身姿、倔強的性格、堅韌的意志,有勇敢的行動,這正是當時勇于抗擊黑暗、追求光明的革命者的象征。作者贊美棗樹,是為了贊美革命者的這種勇敢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作者還用細弱的花草,象征貧賤的被壓迫的民眾,用“瑟縮著”、“凍得紅慘慘地”象征性地寫出了黑暗勢力對民眾的摧殘,表達了作者對民眾的同情,對反動勢力的憤恨。作者又用撲火的小青蟲,象征要求進步,追求光明的青年,他們未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有的還獻出了生命,作者對他們表現(xiàn)出同情與敬奠。作者面對秋夜,發(fā)出吃吃地笑聲,笑聲里充滿了對革命者的崇敬和贊美,充滿了對反動統(tǒng)治及其幫兇的嘲笑與蔑視,表現(xiàn)了作者堅定的信心與戰(zhàn)斗的豪情,是一個堅定勇敢的革命戰(zhàn)士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笑。
文章采用象征、擬人等手法,借景抒情,把秋夜寫得形神兼?zhèn)洌榫跋嗌哂袕V闊深遠的意境,蘊含發(fā)人深思的哲理,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