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靈谷詩序》唐宋散文鑒賞
《王安石·靈谷詩序》唐宋散文鑒賞
吾州之東南,有靈谷①者,江南之名山也。龍蛇之神,虎豹、翚翟②之文章,楩柟③、豫章、竹箭之材④,皆自山出。而神林、鬼冢、魑魅⑤之穴,與夫仙人、釋子⑥、恢譎之觀,咸付托焉。至其淑靈和清之氣⑦,盤礴委積于天地之間⑧,萬物之所不能得者,乃屬之于人,而處士⑨君實生其址。
君姓吳氏,家于山址,豪杰之望⑩,臨吾一州者,蓋五六世,而后處士君出焉。其行,孝悌忠信{11};其能,以文學知名于時。惜乎其老矣,不得與夫虎豹、翚翟之文章、楩柟、豫章、竹箭之材俱出,而為用于天下。顧藏其神奇,而與龍蛇雜此土以處也。
然君浩然有以自養,遨游于山川之間,嘯歌謳吟,以寓其所好,而終身樂之不厭,而有詩數百篇,傳誦于閭里{12}。他日,出其《靈谷》三十二篇以屬其甥曰:“為我讀而序之。”唯君之所得,蓋有伏而不見{13}者,豈特盡于此詩而已?雖然,觀其鑱刻{14}萬物,而接之以藻繢{15},非夫詩人之巧者,亦孰能至于此!
【注】
①靈谷:即靈谷山,道教名山。在江西臨川去郡邑三十里。②翚翟(huīdí灰迪):翚,有五彩羽毛的雉雞。翟,長尾山雞。③楩柟(piánnán駢南):楩,樹名,即黃楩木。柟,樹名,即楠木。兩者都是南方生的優質樹種。④豫章:樹名,即樟木。竹箭:泛指竹子。⑤魑魅(chīmèi吃妹):古代傳說中的山澤精怪。⑥釋子:對出家僧人的統稱。⑦淑靈:美好靈秀。和清:溫和清朗。⑧盤礴:同“磅礴”,廣大無邊。委積:積聚。⑨處士:古代稱那些有才德而不仕的人為處士。⑩望:望門,門族。{11}孝悌忠信:儒家的道德標準,即孝敬父母、順從兄長、忠于君主、為人守信。{12}間(lǚ呂)里:鄉里。{13}伏而不見:隱藏而未顯露。{14}鑱(chán纏)刻:繪繡刻畫。{15}藻繢(huì繪):用優美華麗的語言藻飾。
本文是王安石為其舅父吳氏的詩集所作的序。吳氏住在撫州東南的金溪,地處靈谷山麓,他的詩集即以靈谷命名。文章首段以吳君所處的環境“靈谷”為切人點,首先采取鋪排的方法,歷數山中的物產,極言靈谷空靈優美,物產豐饒。這些鋪敘有力地突顯了靈谷山的靈氣。接下來,作者順勢指出這種靈氣凝聚在了萬物之靈“人”的身上,并用“而處士君實生其址”一句來引出人物。
為詩集寫序卻不從詩集入手,而先從作者所處的環境入手,并肆意渲染烘托靈谷優美奇幻的自然環境和豐饒名貴的物產,這看起來似乎有點離題,其實不然。詩集作者處于如此自然環境之中,日日受其洗滌陶冶,自然產生淑靈和清之氣,進而會融入到詩歌創作中。所以,環境和人與詩是深有關聯的,作者文中對環境的種種鋪敘實際都是為寫人物、評價詩歌埋下伏筆。
第二段敘述吳君的身世。先言吳君“孝悌忠信”,生于豪杰之門,再說以文學知名于時,敘述現實中吳君不能“為用于天下”的困頓。作者拿吳君與前段靈谷山物產相比,一方面稱贊了吳君和靈谷山中的名貴物產一樣,富有才華;另一方面表達對其不能出而為天下所用、命運反不如物的惋惜之情。
構思獨特新穎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選取“靈谷”作為切入點,從環境說開去,再及其間的人物,進而論述吳君的詩,深入地剖析了自然、人與詩歌創作之間的關系,構思很獨特,也頗有創見。直至文末,文章才轉入正題,轉入對吳君詩的評價。作者先描述了吳君“浩然有以自養”“遨游于山川之間”“嘯歌謳吟”的詩意生活,最后才落到吳君的詩作上,稱頌其詩之妙,并交代敘述了詩集作者與自己的關系及自己作序的原因。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行文曲折,筆墨靈動,興致淋漓,充分體現出作者為文多頓挫轉折、峭拔壯觀的獨特風格。
后人評論
孫琮在《山曉閣選宋大家王臨川全集》卷一云:“序處士詩卻不說詩。先從靈谷蘊蓄之奇,說到人上,既出處士后,亦不說處士之詩,且言其行能而惜其老,以與前段相應。既出處士能詩,又不實說處士之詩,反說得不盡于詩。而贊美其詩,只于掉尾一句結出,作法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