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精神(節選)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浮士德精神(節選)

浮士德精神(節選)

陳 銓

歌德①浮士德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第一:歌德的浮士德,是一個對于世界人生永遠不滿意的人。世界的進步,是無窮的,人生的意義,是要永遠找尋的。天地間最沒有希望的人,就是對人生世界認為滿意無缺。因為人類只要滿意,立刻就要停止活動。活動還有什么意義呢·世界上先知先覺的職務,就是能夠常常發現世界人生的缺點,時時刻刻都要努力去改良。他的努力,也許一時不能喚醒一般人,但是他決不灰心,不喪氣。大家不愛聽他的話,討厭他,痛恨他,殘害他,他也置之不理。他要的是進步,是真理,不是糊里糊涂鬼混的生活。假如他犧牲,他覺得犧牲是光榮的,正如黑格爾所說:犧牲是偉大人物的光榮。因為要沒有這一群永遠不肯滿意的人,歷史就會停滯,人類也看不見光明。……浮士德是永遠不能滿足的人、魔鬼雖然用盡方法,醇酒,女人,金錢,勢力,走遍天下,嘗盡人生,浮士德始終沒有被他欺騙,安靜懶臥床上,而魔鬼始終也沒有成功。第二:歌德的浮士德,是一個不斷努力奮斗的人。生活的意義,不在努力奮斗的結果,而在努力奮斗的過程,人生的意義,是不可知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徹底明白了解的。但是人類的內心,都有明白了解的要求。根據這一種要求,不斷的努力奮斗,人類的生活就有意義。人生最怕不活動,不工作。只要活動,工作,生活立刻就不覺無聊。悲觀厭世的人,多屬有閑階級,吃完飯不作事,當然感覺生活干枯。真正提起精神,孜孜不倦,尋求真理的人,他們充滿了生命,興趣,希望,決不會有這種病態的呻吟。他們的奮斗努力,也許會走錯方向,但本來是人類,自然免不了錯誤。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錯誤,乃是灰心。英國的卡奈爾受了歌德的影響,在他的文章中,不斷宣傳工作的意義,可以說得著了浮士德精神的三昧。第三:歌德的浮士德,是一個不顧一切的人。要作事,就得不怕事。自己先要有決心;那怕天崩地裂,我也要勇往前進。孟子②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男子漢大丈夫。畏首畏尾,瞻前顧后,這一種人,一生也作不出任何精采的事業。浮士德要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理,他的野心是大的,他的工作很困難,同時他冒的危險也是不可想像。旁人的冒險,頂多損壞他的身體,浮士德的冒險甚至于要毀滅他的靈魂。他想,與其糊里糊涂地生,不如清清楚楚地死。歌德寫浮士德最初內心煩悶的時候,決心要飲鴆③自殺,還是教堂的歌聲,引起他兒時的回憶,才打斷了自殺的念頭。他一心一意,只要求真理,死生禍福,早已置之度外。他同魔鬼訂約的時候,沒有絲毫的遲疑恐懼。第四:歌德的浮士德,是一個感情激烈的人。人類固然是有理性的動物,但是人生最精采的事業多半從感情得來。忠臣孝子義夫節婦,到了緊要關頭,能夠犧牲一切不顧一切,戰勝死的恐怕,全靠心中沸騰的熱情。就是科學的研究,也要先有求真的沖動,然后能夠推動一切。理智應當是感情的工具,沒有真正感情的人,他也許可以說得頭頭是道,然而并不能使他努力實行,甚至于他還可以利用他的理智來掩護他的虛假,達到的私謀。浮士德的愛人格饒琴,問他為什么不進教堂禮拜,是不是他沒有宗教,浮士德的答語是:感情是一切!這一句話,簡直是狂飆時代的口號。因為德國的狂飆運動④,主要的就是反對十八世紀初年的啟蒙運動,唯智主義。浮士德是狂飆時代的產兒,所以也是感情主義的崇拜者。歌德本人,一生最富于感情,后來雖然極力回復到希臘的古典主義,但是歌德的人格個性,并沒有多大變更。而且歌德的古典主義,和十七世紀的古典主義,最重要的分別,就是前者勉強抑制他的熱烈的感觸,他的作品,處處表現作者的靈魂,法國的古典主義的作品卻往往只是作者筆尖上的花樣。所以狂飆運動和感情主義,實在是全部浮士德的胚胎。浮士德之所以為浮士德,也就全靠他內心有激烈感情的沖動。第五:歌德的浮士德,是一個浪漫的人。浪漫兩個字,在中國到處被人誤解。一般人都以為在男女關系上隨便一些,就是浪漫,這真是大錯誤大荒唐。浪漫主義運動,在西洋歷史上,乃是一種新的人生觀運動。浪漫主義者,實際上就是理想主義者。他對人生的意義,有無限的追求,因為人生的意義無窮,永遠追求,永遠不能達到,這就是浪漫主義的精神。德國最富于浪漫色彩的詩人羅發利斯,曾經寫了一部小說,里面描寫一朵青花,或隱或現,若遠若近,書中的主人翁,不絕在尋求,始終沒有得到。這一朵青花就是人生最高的理想。歌德的浮士德的態度,就是浪漫主義者的態度,——他有無窮的渴想,內心的悲哀,永遠的追求,熱烈的情感,不顧一切的勇氣。以上般般,可說是歌德浮士德主要的精神。中國數千年以來,賢人哲士,都教我們樂天安命,知足不辱。退后一步自然寬!如果對于人生不滿,認為是自尋煩惱。這一種不積極的精神,在從前閉關自守的農業社會,外無強鄰,還有相當的價值。處在現今生存劇烈競爭的時代,不改變這種態度,前途只有暗淡不堪。奮斗努力,不顧一切,也不是中國的理想,卻正是目前最需要的精神。感情方面,中國人素來就在重重壓迫之下,不能發揮,浪漫主義者無限的追求,更可予我們靜觀的哲學以根本糾正。如果沒有感情的沖動,沒有無限的追求,中華民族怎樣還可在這一個戰國的時代,演出偉大光榮的一幕!總起來說,浮士德的精神是動的,中國人的精神是靜的,浮士德的精神是前進的,中國人的精神是保守的。假如中國人不采取這一個新的人生觀,不改變從前滿足,懶惰,懦弱,虛偽,安靜的習慣,就把全盤的西洋物質建設,政治組織,軍事訓練搬過來,前途怕也屬有限。況且缺乏這個內心的新精神,想要搬過西洋外表的一切,終究搬也不過來!

原載1940 年4月1日《戰國策》第1期

〔注釋〕 ①歌德(1749—1832):德國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對德國和世界文學有很大影響。 ②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 ③飲鴆:原指喝用鴆鳥羽毛泡制的毒酒,后泛指服用毒品。 ④狂飆運動:德國18世紀70—80年代發生的文學運動。名稱源自德國作家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代表人物有歌德、席勒等。提倡個性解放和創作自由,批評封建文藝和虛偽的道德,歌頌自然、天才。文學史家也稱這一時期為“天才時期”或“天才時代”。〔鑒賞〕 浮士德是德國16世紀民間傳說中一個極具神秘意味的人物。在歌德之前,盡管浮士德的形象,在文藝作品中不斷演變,最后還是不能擺脫被魔鬼打入地獄的結局。到了歌德那里,一反前人的初衷,浮士德成為一個主動接受魔鬼挑戰,不肯迷戀現世,不肯沉湎享樂,不肯向命運服輸,自強不息,富于進取精神的斗士的形象。盡管他濟世的理想并沒有實現,但感動了天使,他的生命被超度被拯救,引誘他墮落的魔鬼輸了。陳銓的《浮士德精神》,張揚的就是為歌德所贊頌的那種不回避內心沖突,抵抗滿足、懈怠和墮落的誘惑,表現人性升華的精神。拯救浮士德的,其實就是尋求一種體現向上精神的人生觀。毫無疑義,歌德創作《浮士德》的立意比他的前人高出一籌,他洞察人性弱點,表現人的內心掙扎,正氣益強,最終贏得勝利。平心而論,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魔鬼”。誰不向往五光十色的世界,誰不羨慕物質生活的舒適,誰不想在種種欲望(包括功名利祿)方面得到滿足。浮士德和我們一樣是個凡人,如古人所言“食色,性也”。但可貴的是,浮士德在現實生活的碰撞中,看到了自己精神的失落,靈魂的空虛;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悟得自己究竟要什么,從“小我”走向了“大我”,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陳銓將歌德的浮士德精神歸納為五點:一是對世界人生的永不滿足。能看到世界人生缺陷的人,心中時時有痛楚,就不會與生活握手言和。哪怕有醇酒、美女、金錢和權勢,都不是根本的幸福所在。浮士德存心與魔鬼較勁,讓魔鬼考驗自己,給自己頭上設置了假以它手的利刃,要求魔鬼“假如我安靜懶在臥床上,/你立刻讓我生命喪亡!假如你能夠諂媚阿諛,/使我看著自己滿心歡喜,/假如你能夠用享樂欺騙,/那一天就是我最后一天!”二是鍥而不舍地奮斗。人生本無意義,意義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發現的。他不愿做有閑階級的一員,拒絕隨波逐流,拒絕悲觀厭世,拒絕病態呻吟,在充滿了生命、情趣和希望的奮斗中,不怕挫折,不怕犯錯誤,因而領悟了人生的真諦。三是為求真理將死生禍福置之度外。浮士德知道自己所冒的危險不僅是肉體的,而且魔鬼企圖攫取和毀滅的是他做人的靈魂,他已經想透了,決不和魔鬼妥協,與其糊里糊涂地生,不如明明白白地死。四是敢于表現自己的感情。沒有情感,何以談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與一些人的患得患失不同,浮士德把感情看作順從理智的工具,看作追尋真理的動力。活就要活得奔放,活得精彩,在有價值的追求中敢做敢當。五是浪漫主義精神。通常,有些人會誤解浪漫主義表現在男女關系上。實則不然,在西方,浪漫主義“乃是一種新的人生觀運動。浪漫主義者,實際上就是理想主義者。他對人生的意義,有無限的追求”。文中提到德國有一位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詩人,在一部小說里描寫到一朵青花,時隱時現,忽遠忽近,主人公不懈地追尋,到后來還是沒有得到。這朵青花極富象征意味,代表著人生的最高理想難以實現。也就是說,人是欣賞美的,美既是社會意義的,也是文化意義的,美的理想沒有終極的邊際,也許不能抵達,但是它始終像幽暗中的燈火,在前方昭示、召喚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人生的希望,就在于此。文章的針對性很強,它的震撼力就體現在作者對現實的敏銳觀察力和深度感應上。陳銓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留學美國,又留學德國。作為一位接受過東西方文化熏陶的愛國知識分子,重在思考如何在世界民族生存競爭中激發自己民族的創造力。在本文的最后一節,他以浮士德精神為參照,揭示出國人在人性深處的病疴:“浮士德的精神是動的,中國人的精神是靜的,浮士德的精神是前進的,中國人的精神是保守的。”國人的軟弱,還表現在意志薄弱,做事缺少義無反顧、勇于犧牲的精神。再次,就是在情感上的自我壓抑,被一種靜觀的哲學所拘囿。這樣的精神狀態岌岌可危,“假如中國人不采取這一個新的人生觀,不改變從前滿足,懶惰,懦弱,虛偽,安靜的習慣,就把全盤的西洋物質建設,政治組織,軍事訓練搬過來,前途怕也屬有限”。何況缺少內心的新精神,“想要搬過西洋外表的一切,終究搬也不過來!”這是對國人的當頭棒喝。振興民族精神,去掉國民中的劣根性,這是“戰國策派”的宗旨所在。陳銓是以浮士德精神來說明這一宗旨的。“戰國策派”因《戰國策》雜志而得名。1940年4月至1941年7月,云南大學、西南聯大教授林同濟、陳銓、雷海宗在昆明主辦《戰國策》半月刊。之后又于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在重慶《大公報》上開辟《戰國副刊》。在這兩個刊物上,他們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浮士德精神》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把戰爭理解為國力的競爭,而國力的關鍵在民氣。他們推崇德國狂飆運動,這個運動是思想解放的運動,是發展民族精神的運動。他們希望中國能吸取狂飆精神,其核心就是浮士德精神,陳銓力圖借此培養我們的民族活力和進取精神,認為缺乏這樣“一個新的人生觀,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應付日前和今后緊張的國際局面”(《狂飆時代的歌德》,重慶《大公報》1942年7月1 日)。這從根本上講,是一個改造健全國民性的問題。陳銓希望這樣的借鑒能改變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所鼓吹的樂天知命、知足不辱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戰國策派”在理論上是以唯心史觀為基石的,但在唯心的論說中也有合理的因素。他們的文化思考更多的價值,在于對國民性的探索。當前國人的種種不文明陋習,尤其在國外旅游中暴露出來為人們所指責的詬病,表明以陳銓為代表的“戰國策派”所研究的課題,至今依然是新鮮的、仍有研究的必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欧美特黄录像播放| 麻花传剧mv在线看星空|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美女高清特黄a大片| 91视频app污|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添天天欢公交车 |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韩国伦理片久久电影网| 99ri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噜噜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乱偷人视频|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无人视频免费观看免费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网| 看看镜子里我是怎么c哭你的| 野花视频在线官网免费1| 男女一进一出无遮挡黄| 99久久精彩视频| yw193龙物视频永不失联|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