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造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造

《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造

李大釗

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①有一稘之黎明,個人有個人之青春,國家有國家之青春。今者,白發之中華垂亡,青春之中華未孕,舊稘之黃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將來。際茲方死方生、方毀方成、方破壞方建設、方廢落方開敷之會,吾儕振此“晨鐘”,期與我慷慨悲壯之青年,活潑潑地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氣,盡二十稘黎明中當盡之努力,人人奮青春之元氣,發新中華青春中應發之曙光,由是一一叩發一一聲,一一聲覺一一夢,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覺,自我之民族的自覺,一一徹底,急起直追,勇往奮進,徑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幸勿姑息遷延,韶光坐誤。人已汲新泉,嘗新炊,而我猶臥榻橫陳,荒娛于白發中華、殘年風燭之中,沉鼾于睡眠中華、黃粱酣夢之里也。外人之詆吾者,輒曰:中華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中華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斯語一入吾有精神、有血氣、有魂、有膽之青年耳中,鮮不勃然變色,思與四億同胞發奮為雄,以雪斯言之奇辱者。顧吾以為宇宙大化之流行,盛衰起伏,循環無已,生者不能無死,毀者必有所成,健壯之前有衰頹,老大之后有青春,新生命之誕生,固常在累累墳墓之中也。吾之國家若民族,歷數千年而巍然獨存,往古來今,罕有其匹,由今論之,始云衰老,始云頹亡,斯何足諱,亦何足傷,更何足沮喪吾青年之精神,銷沉吾青年之意氣!吾人須知吾之國家若民族,所以揚其光華于二十稘之世界者,不在陳腐中華之不死,而在新榮中華之再生;青年所以貢其精誠于吾之國家若民族者,不在白發中華之保存,而在青春中華之創造。《晨鐘》所以效命于胎孕青春中華之青年之前者,不在惜戀黤黤②就木之中華,而在歡迎呱呱墜地之中華。是故中華自身無所謂運命也,而以青年之運命為運命;《晨鐘》自身無所謂使命也,而以青年之使命為使命。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晨鐘》之聲,即青年之舌,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青春中華之克創造與否,當于青年之覺醒與否卜之,青年之克覺醒與否,當于《晨鐘》之壯快與否卜之矣。過去之中華,老輩所有之中華,歷史之中華,墳墓中之中華也。未來之中華,青年所有之中華,理想之中華,胎孕中之中華也。墳墓中之中華,盡可視為老輩之紀錄,而拱手以讓之老輩,俾攜以俱去。胎孕中之中華,則斷不許老輩以其沉滯頹廢、衰朽枯窘之血液,侵及其新生命。蓋一切之新創造,新機運,乃吾青年獨有之特權,老輩之于社會,自其長于年齡、富于經驗之點,吾人固可與以相當之敬禮,即令以此自重,而輕蔑吾青年,嘲罵吾青年,誹謗吾青年,凌辱吾青年,吾人亦皆能忍受,獨至并此獨有之特權而侵之,則毅然以用排除之手段,而無所于躊躇,無所于遜謝。須知吾青年之生,為自我而生,非為彼老輩而生,青春中華之創造,為青年而造,非為彼老輩而造也。老輩之靈明,蔽翳于經驗,而青年腦中無所謂經驗也。老輩之精神,局牖于環境,而青年眼中無所謂環境也。老輩之文明,和解之文明也,與境遇和解,與時代和解,與經驗和解。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老輩對于青年之道義,亦當尊重其精神,其思想,其直覺,其生命,而不可抑塞其精神,其思想,其直覺,其生命。茍老輩有以柔順服從之義,規戒青年,以遏其邁往之氣,豪放之才者,是無異于勸青年之自殺也。茍老輩有不知蘇生,不知蛻化,而猶逆宇宙之進運,投青年于廢墟之中者,吾青年有對于揭反抗之旗之權利也。今日之中華,猶是老輩把持之中華也,古董陳列之中華也。今日中華之青年,猶是崇拜老輩之青年,崇拜古董之青年也。人先失其青春,則其人無元氣;國家喪其青年,則其國無生機。舉一國之青年,自沉于荒冢之內,自縛于偶像之前,破壞其理想,黯郁其靈光,遂令皓首皤皤之老翁,昂頭闊步,以陟③于社會樞要之地,據為首丘④終老之所,而欲其國不為待亡之國,其族不為瀕死之族,烏可得耶·吾嘗稔究⑤其故矣,此其咎不在老輩之不解青年心理,不與青年同情,而在青年之不能與老輩宣戰,不能與老輩格斗。蓋彼老輩之半體,已埋沒于黃土一坯之中,更安有如許之精神氣力,與青年交綏⑥用武者。果或有之,吾青年亦樂引為良師益友,不敢儕之于一般老輩之列,而葬于荒冢之中矣。吾國所以演成今象者,非彼老輩之強,乃吾青年之弱,非彼舊人之勇,乃吾新人之怯,非吾國之多老輩多舊人,乃吾國之無青年無新人耳!非絕無青年,絕無新人,有之而乏慷慨悲壯之精神,起死回天之氣力耳!此則不能不求青年之自覺與反省,不能不需《晨鐘》之憤發與努力者矣。由來新文明之誕生,必有新文藝為之先聲,而新文藝之勃興,尤必賴有一二哲人,犯當世之不韙,發揮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權威,為自我覺醒之絕叫,而后當時有眾之沉夢,賴以驚破。歐人促于科學之進步,而為由耶教桎梏解放之運動者,起于路德⑦一輩之聲也。法蘭西人冒革命之血潮,認得自我之光明,而開近世自由政治之軌者,起于孟德斯鳩、盧騷⑧、福祿特爾⑨諸子之聲也。他如狄卡兒⑩、培根[[!B11]]、秀母[[!B12]]、康德之徒,其于當世,亦皆在破壞者、懷疑主義者之列,而清新之哲學、藝術、法制、倫理,莫不胚孕于彼等之思潮。薩蘭德、海爾特爾[[!B13]]、冷新[[!B14]],乃至改得[[!B15]]西爾列爾[[!B16]]之流,其于當代,因亦嘗見詆為異端,而德意志帝國之統一,殆即苞蕾于彼等熱烈之想象力,彼其破丹敗奧,摧法征俄,風靡巴爾干半島與海王國。抗戰不屈之德意志魂,非俾士麥[[!B17]]、特賴克[[!B18]]、白侖哈[[!B19]]的之成績,乃謳歌德意志文化先聲之青年思想家、藝術家所造之基礎也。世嘗嘖嘖稱海聶[[!B20]]之名矣,然但知其為沉哀之詩人,而不知其為“青年德意志”[[!B21]]彈奏之人也。所謂“青年德意志”運動者,以一八四八年之革命為中心,而德國國民絕叫人文改造□□□也。彼等先俾斯麥、摩爾托克[[!B22]]、維廉一世[[!B23]]而起,于其國民之精神,與以痛烈之激刺。當是時,海聶、古秋闊[[!B24]]、文巴古[[!B25]]、門德[[!B26]]、洛北[[!B27]]諸子,實為其魁俊,各奮其穎新之筆,掊擊時政,攻排舊制,否認偶象的道德,詛咒形式的信仰,沖決一切陳腐之歷史,破壞一切固有之文明,揚布人生復活國家再造之聲,而以使德意志民族回春、德意志帝國建于純美青年之手為理想,此其孕育胚胎之世,距德意志之統一,才二十載,距今亦不過六十余年,而其民族之聲威,文明之光彩,已足以震耀世界,征服世界,改造世界而有余。居今窮其因果,雖欲不歸功于青年德意志之運動,青年文藝家、理想家之鼓吹,殆不可得。以視吾之文壇,墮落于男女獸欲之鬼窟,而罔克自拔,柔靡艷麗,驅青年于婦人醇酒之中者,蓋有人禽之殊,天淵之別矣。記者不敏,未擅海聶諸子之文才,竊慕青年德意志之運動,海內青年,其有聞風興起者乎·甚愿執鞭以從之矣。吾嘗論之,歐戰既起,德意志、勃牙利[[!B28]]亦以嶄新之民族爆發于烽火之中。環顧茲世,新民族遂無復存。故今后之問題,非新民族崛起之問題,乃舊民族復活之問題也。而是等舊民族之復活,非其民族中老輩之責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責任也。土爾其以老大帝國與吾并稱,而其冥頑無倫之亞布他爾哈米德[[!B29]]朝,顛覆于一夜之頃者,則青年土爾其黨[[!B30]]憤起之功也。印度民間革命之烽煙,直迷漫于西馬拉亞山之巔者,則印度青年革命家努力之效也。吾國最近革命運動,亦能舉清朝三百年來之歷史而推翻之。袁氏逆命,謀危共和,未逾數月,義師勃興,南天震動,而一世之奸雄,竟為護國義軍窮迫以死。今雖不敢遽斷改革之業,為告厥成功,而青春中華之創造,實已肇基于此。其胚種所由發,亦罔不在吾斷頭流血之青年也。長驅邁往之青年乎,其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由來之歷史,一舉而摧焚之,取從前之文明,一舉而淪葬之。變弱者之倫理為強者之人生,變庸人之哲學為天才之宗教,變“人”之文明為“我”之文明,變“求”之幸福為“取”之幸福。覓新國家,拓新世界,于歐洲戰血余腥、炮焰灰燼之中,而以破壞與創造,征服與奮斗為青年專擅之場,厚青年之修養,暢青年之精神,壯青年之意志,礪青年之氣節,鼓舞青春中華之運動,培植青春中華之根基,吾乃高撞自由之鐘,以助其進行之勇氣。中華其睡獅乎·聞之當勃然興;中華其病象乎·聞之當霍然起。蓋青年者,國家之魂,《晨鐘》者,青年之友。青年當努力為國家自重,《晨鐘》當努力為青年自勉,而各以青春中華之創造為唯一之使命,此則《晨鐘》出世之始,所當昭告于吾同胞之前者矣。附言 篇中所稱老輩云者,非由年齡而言,乃由精神而言;非由個人而言,乃由社會而言。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人者。老當益壯者,固在吾人敬服之列,少年頹喪者,乃在吾人詬病之倫矣。

原載1916年8月15日《晨鐘報》創刊號

〔注釋〕 ①稘(jī):古同“期”字,周年。 ②黤(yǎn):青黑。黤黤:陰暗,昏暗。 ③陟(zhì):登高。 ④首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后以“首丘”比喻歸葬故鄉。 ⑤稔究:悉心研究。 ⑥交綏:交戰。 ⑦路德:即馬丁·路德(1483—1546)。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發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其宗教改革思想出于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斷言滿足人的正常欲望是上帝許可的,也是合理的。 ⑧盧騷:即盧梭。 ⑨福祿特爾:即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贊揚英國君主立憲制,反對封建專制與貴族特權,要求平等與自由。主要著作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論》等。 ⑩狄卡兒:即笛卡兒(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近代西方哲學創始人。其“我思故我在”的主張,對后世影響深遠。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 [[!B11]]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口號。要求科學和哲學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下解放出來。主要著作有《新工具》等。 [[!B12]]秀母:即休謨(1711—1776)。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認為我們對于因果關系的認知無非是人心依據習慣和聯系而確立的心理聯系。主要著作有《人性論》、《人類理智研究》。 [[!B13]]海爾特爾:即赫爾德(1744—1803)。德國哲學家、路德派神學家、詩人。他在德國18世紀文學復興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被認為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先驅。其史學思想則影響了20世紀歷史學家布列錫格、史賓格勒等人的歷史觀點。作品《論語言的起源》成為狂飆運動的基礎。 [[!B14]]冷新:即萊辛(1729—1781)。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他的劇作和理論著作對后世德語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B15]]改得:即歌德。 [[!B16]]西爾列爾:即席勒。 [[!B17]]俾士麥:即俾斯麥(1815—1898)。容克貴族出身,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與德意志宰相期間,推行“鐵血政策”,實行強權統治,發動普奧戰爭與普法戰爭,完成德意志的統一,人稱“鐵血宰相”。 [[!B18]]特賴克:即特賴奇克(1834—1896)。德國歷史學家、政論家,普魯士學派主要代表之一。 [[!B19]]白侖哈:即俾倫哈的。德國將軍,精于史學和哲學。1911年著《德國與將來之戰爭》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書中認為戰爭是一種神圣的實業,戰爭為萬善的總根源。 [[!B20]]海聶:即海涅(1796—1856)。德國詩人,政治家。1843年與馬克思相識,寫出許多具有戰斗性的詩歌。主要著作有《論浪漫派》、《論德國的宗教和哲學的歷史》。 [[!B21]]青年德意志:指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后,德國出現的一批激進派作家所掀起的運動。主張用文藝宣傳政治與社會改革思想,要求創作接觸當代社會問題。1835年12月10日,德意志聯邦議會頒布了禁止海涅等人作品的法令,法令稱這些作家為“青年德意志”派。 [[!B22]]摩爾托克:即赫爾穆特·馮·毛奇(1800—1891)。普魯士和德意志名將,普魯士和德意志總參謀長,軍事家。德國陸軍元帥。 [[!B23]]維廉一世:即威廉一世(1797—1888)。普魯士國王(1861—1888)與德國皇帝(1871—1888)。在容克貴族與資產階級支持下,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國。重用首相俾斯麥,推行軍國主義。 [[!B24]]古秋闊:即古茨科(1811—1878)。德國作家。“青年德意志”文學的主要代表,從激進自由派立場出發,撰寫了大量針砭時弊的政論。 [[!B25]]文巴古:即溫巴爾格(1802—1872)。德國作家,青年德意志派作家代表。 [[!B26]]門德:即蒙特(1808—1861)。德國作家,青年德意志派作家代表。 [[!B27]]洛北:即勞伯(1806—1884)。德國作家,青年德意志派作家代表。 [[!B28]]勃牙利:即保加利亞。 [[!B29]]亞布他爾哈米德:即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42—1918)。即位后第二年,俄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對俄作戰失敗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議會,恢復專制制度,建立恐怖統治,推行泛伊斯蘭主義,迫害少數民族。 [[!B30]]青年土爾其黨:即青年土耳其黨。代表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張保持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完整,反對專制制度,要求恢復1876年憲法。〔鑒賞〕 《晨鐘報》是進步黨欲施展政治抱負而創辦。創辦人是梁啟超與湯化龍。李大釗為總編輯,此文是為《晨鐘報》創刊號而寫,表示自己對未來中國的憧憬,讓“睡獅”的“中華”走向充滿活力的“青春中華”。1916年,是民國建立后第5年。李大釗認定,當時中國處于黎明與黑暗之交:“白發之中華垂亡,青春之中華未孕。”這是因為,“今日之中華,猶是老輩把持之中華”。“老輩”不是指老年人,它有二個特定的含義:一是“非由年齡而言,乃由精神而言”,如同現在說心理年齡,不是生理年齡;二是“非由個人而言,乃由社會而言”。據此,“老輩”實為民初中國社會的衰老狀態之描繪,具體內涵為“舊制”、“偶像的道德”、“固有之文明”。這樣的狀態壓制著青年:“舉一國之青年,自沉于荒冢之內,自縛于偶像之前,破壞其理想。”李大釗以為,當時青年的主要缺點是缺少獨立的自我意識與奮斗精神,還沒有從舊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李大釗對青年是充滿著期望的,認為“創造環境,征服歷史”是他們的責任。青年不是年齡特征的所在,而是指精神狀態,“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人者。”對老當益壯的,他是非常敬服的;對少年頹喪的,當在詬病之列。李大釗斷言,青年洋溢著自由精神與創造力。他用美妙的字眼去贊揚青年,如“有精神”、“有血氣”、“惟知躍進”、“惟知雄飛”等等。他希冀青年,務必“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創造環境,征服歷史”。他期望青年同“老輩”格斗,向“老輩”宣戰,同舊制度、舊道德、舊文化決裂。李大釗認為,青年要破除對偶像的崇拜,確立自我的權威,其前提就是打破傳統的權威。1916年李大釗在《民彝與政治》一文中說:“孔子生吾華衰。”在歷代帝王推崇與儒家的加工下,孔子成為不可動搖的權威、超越世人的偶像。由于孔子是道德楷模與治國神器的象征,是中國固有文明的代表,青年便“自縛于偶像之前”,沒有了理想;“偶像的道德”,就是在孔子名目下提倡的綱常名教;“固有之文明”,即以孔子為代表的封建文化。李大釗認為,法國革命所以能成功,建立起以政治自由為旗幟的法蘭西文明,是有盧梭與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振其自我之權威,為自我覺醒之絕叫”。新文化運動中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如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人,都認為國人在共和政體之下,飽嘗專制政治之痛苦,根本原因是沒有觸動以孔子為核心的舊思想、舊道德與舊文明。因此李大釗主張“取從前之文明,一舉而淪葬之”。迫切需要思想上的強者,迫切需要革新現狀的推動力量,振“自我之權威”,強調理性的自覺,擺脫偶像對人們精神上的約束,正是這一需要的反映。創造“青春中華”,就是青年們義不容辭的唯一使命。李大釗說,“蓋青年者,國家之魂”,他們“以青春中華之創造為唯一之使命”。創造意味著對舊秩序的沖擊,就要樹立榜樣。李大釗將榜樣鎖定為“法蘭西文明”與19世紀50年代的青年德意志運動,后者的領袖人物為海涅。李大釗用較多篇幅介紹了以1848年革命為中心興起的德國人文主義改造運動。在海涅帶領下,他們攻擊舊制度,沖決“一切陳腐之歷史,破壞一切固有之文明”,“使德意志民族回春”,“其民族之聲威,文明之光彩,已足以震耀世界,征服世界”。李大釗表示,自己“竊慕青年德意志之運動”,“海內青年,其有聞風興起者乎·甚愿執鞭以從之矣”。他期望在中國,能像德意志那樣,也發生一個青年中華運動,以喚醒國民,讓中國走出漫漫而黑暗的長夜,迎接“黎明之朝氣”,讓“青春中華”早日誕生。“青春”二字通常指活力與朝氣,李大釗也不例外,不過他使用的含義更廣泛(讀者有興趣看一下同年所寫的《青春》一文,就會迎刃而解),此文中的“青春”,李大釗更多的是從政治上著眼,即希望中華民族的覺醒(“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覺”),希望充滿活力的新的中國社會(“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在神州大地上萌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男女xx动态图| 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 ts人妖系列在线专区|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老师~你的技术真好好大|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超级无敌科技帝国| 日本三级在线视频|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别进去|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老司机深夜福利影院| 性xxxxx护士第一次|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a| mm131嫩王语纯翘臀| 波多野结衣日本电影|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国产色在线|亚洲| 日本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 国产99视频在线|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国产97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黄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91chinese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