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孫綽·游天臺山賦并序》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孫綽·游天臺山賦并序》原文鑒賞
天臺山者1,蓋山岳之神秀者也2。涉海則有方丈、蓬菜3,登陸則有四明、天臺4,皆玄圣之所游化5。靈仙之所窟宅6。夫其峻極之狀7,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8,盡人神之壯麗矣。所以不列五岳9,闕載于常典者10,豈不以所立冥奧11,其路幽迥12,或倒景于重溟13,或匿峰于千嶺14;始經(jīng)魑魅之涂15,卒踐無人之境16;舉世罕能登陟17,王者莫由擾祀18,故事絕于常篇,名標(biāo)于奇紀(jì)19。然圖像之興20,豈虛也哉!非夫遺世玩道21,絕粒茹芝者22,烏能輕舉而宅之23?非夫遠(yuǎn)寄冥搜24,篤信通神者25,何肯遙想而存之26?余所以馳神運(yùn)思27,晝詠宵興28,俛仰之間29,若已再升者也30。方解纓絡(luò)31,永讬茲嶺。不任呤想之至32,聊奮藻以散懷33。
太虛遼闊而無閡34,運(yùn)自然之妙有35,融而為川瀆36,結(jié)而為山阜37。嗟臺岳之所奇挺38,實(shí)神明之所扶持39。蔭牛宿以曜峰40,讬靈越以正基41。結(jié)根彌于華岱42,直指高于九疑43。應(yīng)配天于唐典44,齊峻極于周詩45。
邈彼絕域46,幽邃窈窕47。近智以守見而不之48,之者以路絕而莫曉49。哂夏蟲之疑冰50,整輕翮而思矯51。理無隱而不彰52,啟二奇以示兆53:赤城霞起以建標(biāo)54,瀑布飛流以界道55。
睹靈驗(yàn)而遂徂56,忽乎吾之將行57。仍羽人于丹丘58,尋不死之福庭59。茍臺嶺之可攀60,亦何羨于層城61?釋域中之常戀62,暢超然之高情63。被毛褐之森森64,振金策之鈴鈴65。披荒榛之蒙蘢,66,陟峭崿之崢嶸67。濟(jì)楢溪而直進(jìn)68,落五界而迅征69。跨穹隆之懸磴70,臨萬丈之絕冥71。踐莓苔之滑石72,博壁立之翠屏73。攬樛木之長蘿74,援葛藟之正莖75。雖一冒于垂堂76,乃永存乎長生。必契誠于幽昧77,履重碰而逾平78。
既克郲于九折79,路威夷而修通80。恣心目之寥朗81,任緩步之從容。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82。覿翔鸞之裔裔83,聽嗚鳳之嗈嗈84。過靈溪而一濯85,疏煩想于心胸86。蕩遺塵于旋流87,發(fā)五蓋之游蒙88,追羲農(nóng)之絕軌89,躡二老之玄蹤90。
陟降信宿91,遠(yuǎn)于仙都92。雙闕云竦以夾路93,瓊臺中天而懸居94。朱閣玲瓏于林間95,玉堂陰映于高隅96。彤云斐亹以翼櫺97,繳日炯晃于綺疏98。八桂森挺以凌霜99,五芝含秀而晨敷100。惠風(fēng)佇芳于陽林101,醴泉涌溜于陰渠102。建木滅景于千尋103,琪樹璀璨而垂珠104。王喬控鶴以沖天105,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106。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107。
于是游覽既周108,體靜心閑109。害馬已去110,世事都捐111。投刃皆虛,目牛無全112。凝思幽巖113,朗詠長川114。爾乃羲和亭午115,游氣高褰116。法鼓瑯以振響117,眾香馥以揚(yáng)煙118。肆覲天宗19,爰集通仙120。挹以玄玉之膏121,嗽以華池之泉122,散以象外之說123,暢以無生之篇124。悟遣有之不盡125,覺涉無之有間126;泯色空以合跡127,忽即有而得玄128;釋二名之同出129,消一無于三幡130。恣語樂以終日131,等寂默于不言。渾萬象以冥觀132,兀同體于自然133。
【注釋】 1天臺山:在今浙江天臺、臨海兩縣境。因地處偏僻而鮮為人知,東晉后始被發(fā)現(xiàn),漸成名勝。2神秀:神奇,奇異。3涉:渡水。方丈、蓬萊:古代傳說中海上的仙山。4四明:今浙江寧波區(qū)域的山嶺。5玄圣:道家理想的神仙。玄,幽遠(yuǎn)。6窟宅:洞府。7峻極:極端高峻,意謂天一樣高。8瑰:珍寶。9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0常典:一般的典籍。11冥:幽暗。深:深秘。12幽迥(jiong窘):僻遠(yuǎn)。13重溟:大海。景:即“影”。14匿:遮蔽。15魎魅(chimei吃昧):古代傳說中的鬼怪。塗:即“途”。16卒:最后,終于。踐:腳踏。17陟(zhi至):攀登, 18王者:帝王。擾祀:虔誠祭祀。19奇紀(jì):特殊的記載, 20圖像:指有關(guān)天臺山風(fēng)景的圖畫。21遺世:放棄世俗事務(wù)。玩道:追求道術(shù)。22絕粒:不吃飯。茹芝:吃靈芝。道家認(rèn)為吃靈芝等菌類植物可以長生。23鳥:何。輕舉:飛升成仙。24遠(yuǎn)寄:將心思寄托在遠(yuǎn)處。這里是指志在成仙。冥搜:深深苦思,指尋求玄妙的道術(shù)。25篤信:虔信。通神:誠信感通了神仙。26遙想而存之:將心思遠(yuǎn)遠(yuǎn)寄托在那上面。27馳神:精神飛越別處。運(yùn)思:反復(fù)思慮。28晝詠宵興:白天歌詠,夜里也睡不著。興,起來 29俛仰:同“俯仰”,指剎那間。30升;登。31纓絡(luò):比喻世事纏身。32不任:禁不起。吟想:口中吟詠,心里默想。33奮藻:用文詞來發(fā)揮。這里指拿起筆來寫作。34太虛:指宇宙。閡(he 核):阻礙。35妙有:道家的術(shù)語。道家認(rèn)為宇宙本來是空虛無物的,萬物由“無”而生。這個“無”中之“有”,具有奇妙的道理,所以稱為“妙有”。自然,原始。36融:溶化。瀆(du 毒):河流。37阜:丘陵。38嗟(jue):發(fā)語詞。有贊嘆的意思,奇挺:突出。39神明:神靈, 40宿(xiu 秀):星座。古代以天文的星宿配合地理的區(qū)域,稱為分野。天臺山在越國的區(qū)域,是牽牛星座的分野。曜:日照。41靈:靈秀。正基:指位置。42彌:超過。華:華山。岱:泰山。43九疑:九疑山,在湖南寧遠(yuǎn)境。44配:對。《左傳》:“山岳則配天。”杜預(yù)注:“姜姓之先,為堯四岳,故曰唐典也。” 45齊:并比。《周詩》:指《詩經(jīng)·大雅·崧高》,其中有“崧高維岳,峻極于天。” 46絕域:極遠(yuǎn)的地方。47邃(sui 歲):深奧。窈窕(yaotiao 咬挑):幽深之貌。48近智:智力短淺沒有遠(yuǎn)見的人。守見:守著自己狹隘的見聞。之:到。49路絕:道路難以通行, 50哂(shen 沈):恥笑。夏蟲疑冰:語出《莊子》,意思是說夏天的蟲沒有在冬天生活的經(jīng)驗(yàn),不肯相信有冰,這是說那些見識不廣的人是可笑的。51矯:飛。翮(he 核):翅膀, 52隱:指幽深微妙的道理。彰:表顯。53二奇:即下文的赤城和瀑布。兆:跡象。54赤城:天臺山的入口處,山壁好像一座紅色的城墻,因而得名。標(biāo):高聳的標(biāo)柱。55界道:劃出界限。56靈驗(yàn):指上文的“二奇”。徂:往。58忽乎:飄然。58仍:接近,追隨。羽人:仙人的別稱。古人認(rèn)為仙人可像鳥一樣的飛。丹丘:古代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地方。69福庭:作神仙享福的所在。60茍:假。61層城:古代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仙居處。62釋:脫離。域中:塵世。常戀:常人所貪戀的事物。63暢:使之暢通,超然:脫俗超世。64毛褐(he 赫):粗糙的毛制衣服,適合山野中生活之用。65金策:裝有金屬品的手杖。鈴鈴:手杖觸地聲。66榛(zhen 真):叢樹,蒙蘢:草木茂密的樣子, 67峭崿:高峻而危險(xiǎn)的山峰。崢嶸:高聳險(xiǎn)峻的樣子。68楢(you由)溪:一作油溪,是進(jìn)入天臺山必須經(jīng)過的一條河川。69落:斜行。五界:地名,據(jù)說因?yàn)榈靥幬蹇h交界而得名。70穹隆:長而彎曲的樣子。懸蹬:高懸的石橋。71絕冥:極端幽深,即萬丈深淵。72莓苔:石橋上長的青若。73搏(bo博):用手抓住。翠屏:石橋上的石壁。73槬(jiu鳩)木:拳曲的樹木。蘿:纏在樹身上的藤。75葛藟(lei壘):粗藤。飛莖:屈曲盤旋的藤條。76垂堂:堂屋檐下。因檐瓦落下可能傷人。比喻危險(xiǎn)的境地。古語有“坐不垂堂”的訓(xùn)誡 77契:合。幽昧:指深奧的道理。78履:踏足。逾:更加。79克:能夠。(ji際):登上。九折:曲折盤旋的道路。80威夷:漫長而舒緩的樣子。81恣:放任,盡情。寥朗:心舒目明的樣子。82藉:當(dāng)作席子墊著。纖;柔細(xì)。落落:形容松樹的孤高獨(dú)立。83覿(di敵):遇見。裔裔:鳥飛翔的樣子 84嗈嗈(yong雍):鳥和鳴的聲音。85靈溪:天臺山中一條河川。濯(zhuo濁):洗沐。86疏:清除。煩想;凡俗的想法。87旋流:有旋渴的流水。88五蓋:佛經(jīng)里的話,指人的五種不良思念。一是貪欲。二是瞋恚,三是睡眠,四是調(diào)戲,五是疑悔。游蒙:愚昧昏蒙。89羲、農(nóng):伏羲、神農(nóng),上古時(shí)代傳說的帝王名。這里指上古的時(shí)代。絕軌:已經(jīng)絕跡了的軌道,古人認(rèn)為上古時(shí)代的生活是自由而無拘束的。90二老:指老子和老萊子,他們都是古代有道的人。玄蹤:玄妙的蹤跡。91信宿:過一夜為宿。過兩夜為信。陟降信宿,是說登高爬低走了一兩夜。92迄:到達(dá)。仙都:神仙的都城。93雙闕:古代的城門口一邊有一座高樓,稱為雙闕。94瓊:美玉。瓊臺;指樓臺華美,好像是美玉所裝成。95朱閣:紅樓。玲瓏:空明透亮的樣子,玉堂:用玉裝成的殿堂。陰映:冷森森地閃光。97彤:紅色。斐亹(feiwei匪尾):形容花紋復(fù)雜。翼;承接。櫺(ling陵):窗格子。98皦(jiao皎)日:白日。炯晃;光輝燦爛。疏;窗戶孔。綺疏:飾有花紋的窗孔。99八桂:引自《山海經(jīng)》“桂林八樹”,形容桂樹的高大,八樹就可以成林。森挺;茂盛挺拔。凌霜:遭遇霜雪也不凋落。100五芝:道家所說的五種靈芝。秀;草木的英華。敷:開放。101惠風(fēng):和風(fēng)。佇:儲藏。陽林:山南的樹林。102醴(li里)泉:甜美的山泉。涌溜:噴濺。陰渠:山北的溝渠。103建木:神話中仙境的樹木,《山海經(jīng)》及《淮南子》中載,這種樹“百仞無枝”、“日中無影”。尋;古代以八尺為一尋。104琪:美玉。琪樹也是仙境的樹木,華美如玉。璀璨:光彩閃爍。垂珠:指琪樹的果實(shí)。105王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即周靈王的太子晉。故又稱王子喬。控:駕馭。鶴:傳說中仙人所乘以上天的靈禽。106應(yīng)真:即佛家所說的羅漢。錫:佛教僧徒所用的錫杖。因仙人手執(zhí)錫杖升上天空。所以說飛錫。躡虛:騰空。107出有、入無:語出《淮南子》“出于無有。入于無為”,意即出入于虛幻和真實(shí)之境。108周:周遍。109閑:安寧。110害馬:《莊子》中所設(shè)的比喻之一。意思是說用牧馬來比方治天下。必將那危害全群的馬除去。這里指塵世的嗜欲。111捐:拋棄。112投刃皆虛,目牛無全:《莊子,養(yǎng)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說一個善于宰牛的人,技術(shù)熟練至極。眼睛能透過牛身的表面,看到牛的骨節(jié)空隙處,所以刀一下去恰好落到到空虛的地方,牛身就迎刃而解。這里的意思是能洞察一切玄妙隱微的事理。113凝思:集中思想。114朗詠:高聲歌詠。115羲和:神話中太陽的御者,亭午:正午。116游氣:浮動在空中的大氣。高褰(qian牽):高高地敞開。117法鼓:講法時(shí)召集聽眾的鼓。瑯:聲音響亮。振響:振起聲音。118眾香:各種名貴的香。馥:芳香。119肆覲:便將朝見,天宗:天尊,道家認(rèn)為天上高于一切的神。120爰:于是。通仙:群仙。121挹:用勺舀取。玄玉之膏:傳說中神仙所吃的像黑玉一樣的膏。122華池;傳說中的昆侖山上的仙池。123散:啟發(fā)。象外之說:超出物象的話,指道家的學(xué)說。124暢:解說,使之了悟。無生:佛教的理論。無生之篇,即指佛經(jīng)。125有之不盡:有,指塵世,虛假的幻象。126無之有間:無,指無為,神仙境界。間,疏漏。127泯:滅。色空:佛家用語,“色即是空”的省語,佛教謂有形之萬物為色,而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shí)有。128玄:指玄妙的道。129二名:指“有”、“無”。《老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說二名實(shí)出一源。130三幡:佛經(jīng)語。指色、空、觀。131恣語:縱情談?wù)摗?32冥觀:深深的觀察。133兀:渾然無知的樣子。同體;一體。
【今譯】 天臺山是山岳之中的奇異之山。渡海有方丈、蓬萊等仙島,登陸有四明、天臺等仙山,它們都是神仙所來往和居住的地方。談到天臺山的高峻和它所顯示出的美好吉祥的善事,可說是擁有一切山海中所有的名貴物產(chǎn),具有所有人和神所能設(shè)想的壯麗了。它所以沒有被列入五岳之中,沒有記載在平常的典籍之內(nèi),是因?yàn)樗惶幱陌瞪蠲兀吠酒нh(yuǎn),或許是它瀕臨大海,或許是由于它被掩映于千山萬嶺之中;開始就要走鬼怪出沒的路途,最后才能踏上這渺無人跡的境界。世人很少有人去攀登,帝王們也沒有祭祀過它。故而平常的書中沒有記載它的事跡,只在特殊的記載中才出現(xiàn)它的名字。
然而這天臺山的圖畫難道是憑空想象的嗎!我不是放棄世俗而追求道術(shù),不食人間煙火而專吃靈芝的學(xué)道之人,怎么能飛升成仙而住在這里呢?我也不是志在求仙尋道,虔信神靈的人,怎能有這些渺茫的空想呢?但我對天臺山心馳神往,夜思夢想,白天歌詠,夜不能寐,轉(zhuǎn)瞬之間仿佛去了兩次天臺山。我正打算擺脫世事的糾纏,永遠(yuǎn)托身在這山上,禁不住口吟默想,姑且拿起筆來用文辭抒發(fā)我的心懷吧!
宇宙廣闊空虛沒有任何阻礙,它運(yùn)行起來有很多奧妙,溶化的液體形成江河,凝結(jié)的物質(zhì)成為山嶺。那天臺山是如此奇異挺拔,確實(shí)是有神明的扶持。天臺山的山峰在牽牛星的照耀之下,山脈的位置正處在靈秀的越國境內(nèi)。它的根基比華山和泰山深厚,而高度又比九疑山還高崇,它具有合于唐堯典籍中和天相等的資格,與《詩經(jīng)》中所說的“四岳”一樣高峻。
它是極其遙遠(yuǎn)而深奧的地域,智力短淺沒有遠(yuǎn)見的人囿于自己狹隘的見聞沒有去,而去的人又因路途難通而不熟悉那里的情況。可笑那夏天的飛蟲懷疑冰的存在,我象鳥一樣整理翅膀準(zhǔn)備起飛。沒什么深奧的道理不能說明,說出兩件奇景以顯示天臺山的跡象:赤城如紅霞立起一座標(biāo)柱,白色的瀑布在青山中劃出界線。
看見了奇跡便往前行,我要飄然而去。追隨仙人來到丹丘,尋找那長生不死的樂園。只要能夠攀上天臺,那又何必羨慕層城呢?擺脫塵世的信念,超然通達(dá)世外的高情。披上那粗糙的毛皮衣,手執(zhí)鈴鈴作響的金手杖。從茂密的叢樹中分開路,登上那高峻而危險(xiǎn)的山峰。渡過楢溪一直朝前走,斜穿過五界而前行。跨過長曲高懸的石橋,來到萬丈深淵的面前。踏著石橋上的青苔,撫著橋上的石壁,攀著曲樹上的長籮,抓著粗干和長藤。雖然冒著垂堂的危險(xiǎn),但愿永逸長生。只要自己至誠地尋求深奧的道理,愈是重重險(xiǎn)阻而愈覺平坦可行。
當(dāng)?shù)巧锨郾P旋的險(xiǎn)道后,又覺得路寬緩而暢通。心情恣肆而眼目舒良,信步緩行而悠然從客。坐在柔嫩的草地上,上面遮著孤聳的高松。眼見那鸞鳥裔裔飛翔,耳聽那鳳鳥嗈嗈長鳴。過靈溪時(shí)洗一洗腳,以清除胸中的俗念。將遺俗在旋流中蕩滌干凈,撇開那五蓋的昏蒙。追隨伏羲、神農(nóng)已經(jīng)斷絕的遺跡,跟上二老玄妙的蹤影。
行走攀登了一兩夜,才到達(dá)神仙的都城。雙闕高聳入云夾在路旁,華美的樓臺高懸在空中,空明透亮的紅樓在林間,綠蔭掩映的玉堂在遠(yuǎn)處的高山上。紅色的云彩從窗前飛過,白日的光輝透過紋飾的窗孔。桂樹茂盛挺拔,凌霜而不凋,靈芝包孕著英華,在清晨開放。山南樹林中的和風(fēng)儲藏著芬芳,山北溝渠中噴濺著清甜的泉水。建木高大無比,太陽照不出它的陰影,琪樹光彩閃爍,果實(shí)掛滿枝頭。王喬駕鶴飛上青天,羅漢手執(zhí)錫杖騰空而去。施展迅速的神奇變化,在人神之境出入往來。
在山間游覽一遍之后,身心寧靜舒閑,世間的嗜欲如害馬一樣被清除。這時(shí)就象解牛的庖丁目無全牛,能洞察一切玄妙的事理。在幽靜的巖石上凝神靜思,在長長的河水旁高聲歌詠。此時(shí)太陽正值中午,游氣飄蕩在高空。敲起法鼓發(fā)出瑯瑯的聲響。點(diǎn)燃各種名貴的香燭,青煙送來陣陣芳香。將要朝見天宗之神,于是將群仙招集在一起。勻取黑玉一樣的膏脂。喝著華池的泉水,宣講著“象外”的玄理,暢談著佛家學(xué)說。我感到心里的俗念尚未驅(qū)盡,對仙道的理解也存有疏漏。泯滅色空的界限將二者合為一體,消除有無之分從而獲得玄妙之道。了解到有無本同出一轍,使色、空、觀同歸于無。即使終日縱情談?wù)摚才c默然無語相同。如果對世間萬物做整體的深刻觀察,就會不知不覺地歸于自然。
【集評】劉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云:“應(yīng)是我輩語。”
唐·房玄齡《晉書·孫綽傳》:嘗作《天臺山賦》,辭致甚工。
明·張溥《漢魏云朝百三家集題辭注·孫廷尉集》:天臺賦自命金石,抑其佳句,不過赤城瀑布耳。遂初林阜。足薄華幕,蓋遠(yuǎn)詠老莊,蕭條高寄,其素志也,賦云乎哉。
清·劉熙載《藝概·賦概》:以老、莊、釋氏之旨入賦,固非古義,然亦有理趣、理障三不同。如孫興公《游天臺山賦》云:“騁神戀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此理趣也。至云:“悟遣有之不盡,覺涉無之有間。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于三幡。”則落理障甚矣。
清·劉師悟《中國中古文學(xué)史》:孫綽《天臺山賦》,詞旨清新,于晉賦最為特出。其他諸家所作,大抵規(guī)模前作,少有新體。
【總案】孫綽的《游天臺山賦》是晉賦中的名篇,史載孫綽視此賦為平生得意之作,曾對范啟說:“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這篇賦以游記的形式,對天臺山的景物作了細(xì)致、生動的描繪,文辭工整秀麗,頗見情韻。這種投入的而非旁觀的,動態(tài)的而非靜止的描寫,尤為后來的山水游記所祖述。此賦還借山水而談佛理,兼有道、釋,將仙佛思想與山水的題材合而為一,這種文風(fēng)對謝靈運(yùn)及后來的山水詩人有很大的影響。而這種虛幻的求仙思想也反映了晉代紛亂動蕩的局勢下土大夫的苦悶情緒。此外,這篇的序文敘述天臺山之高峻富麗,抒寫自己奮藻揮毫的原由,亦生動有致,是一篇難得的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