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歲作詩填詞
李清照十歲作詩填詞
李清照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女詞人。她自幼聰明伶俐,遍讀詩書,與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北宋大文學家、詞人蘇軾,門下有許多著名文人。其中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還有李格非、廖正一、李禧和董榮四人,被人們譽為“后四學士”。
其中“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熏陶。
兩三歲時,李清照就學背詩詞;四五歲時,已開始學寫文章;六七歲時,就接觸了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詩經》《楚辭》和唐詩等文學作品。10歲左右,李清照已經懂得了詩詞韻律,同時還學著繪畫和書法等,這都展現了她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貴客登門,而且都是些飽學多才之士,他們湊到一起,往往飲酒賦詩,揮毫潑墨,興致很高。少年時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貴客登門,總是在一旁認真地觀賞和聆聽。
李清照在學習、領會別人詩詞的同時,自己也練習寫作。她每創作一首詩詞,總要反復琢磨,不斷修改,直到自己認為滿意了,才拿出來請別人指教。
有一天傍晚,細雨紛紛,遠山如黛。李清照站在窗邊,望著春天里的柔美的楊柳,飄然落地的梨花,還有搖曳多姿的竹影,不禁浮想聯翩,詩興大發,她揮筆填詞,寫就了一首《浣溪沙》。
李清照拿起瑤琴和著音律,輕輕撥動琴弦,吟唱了起來。這首詞音律柔美,娓娓動聽,宛如天籟。客廳里的賓朋們一聽到這美妙的音樂,都停止了談話,凝神地聽了起來:
小院閑窗春色深,
重簾未卷影沉沉,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陽,
梨花欲謝恐難禁。
悠揚的琴聲和著美妙的詞作不禁使賓客們贊嘆不絕,都夸她是個才女。晁補之問李格非:“這首詞可是令愛所作?”
李格非笑答:“小女信口胡謅,請多指教!”
賓客們一聽,更是贊不絕口,晁補之驚喜地說:“信口一唱,便成佳作,真了不起呀!”
賓客們談興正濃。李格非在興奮之余,就把李清照平時寫的一些詩詞拿出來,請這些博學的士子們指點。其中有一首《如夢令》寫道: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賓客們讀完這首詞,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并且頻頻點頭稱贊。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這首小令寫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李清照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晁補之看了后稱贊說:“李家出了個才女,日后必然名揚四方,成為詞壇新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