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弼·崇志齋銘有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林弼·崇志齋銘有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吏部尚書陳君彥①,名儒術,飾吏事②,起家為法從③,歷兵、吏二部,以才名稱。嘗以崇志名其齋,居朝之公卿各為詩若文以廣其義④。某謂君之志崇矣,志于顏、孟⑤,以進其道德;志于伊、周⑥,以勉其功業。則凡富貴利祿,桓主圭而袞裳⑦,茵坐而鼎食⑧,明珠兼寶璐、大貝⑨,舉不足以動其心⑩。何者,其志不在是也。既論序之,復為之銘,曰:
立志必崇,勿為卑下。卑下之趨,乃無志者。所趨既高,所培既厚。泰華崇崇(11),眼空培塿(12)。一簣弗止(13),百仞可齊(14)。有志竟成,跬步以躋(15)。孟明焚舟(16),司馬題柱(17)。志在功名,道德奚取。伊周顏孟,我志圣賢。下視眾人,天壤相懸(19)。君其崇之,企彼前哲(20)。德業顯融(21),百世昭晰(22)。
【注釋】
①陳彥:生平不詳。
②飾:整治,修整。
③法從:跟隨皇帝車駕。《漢書》卷八十七上《揚雄傳》:“又是時趙昭儀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從,在屬車間豹尾中。”注:“法從者,以言法當從耳,非失禮也。一曰從法駕也。” 起家:自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
④若:或者。
⑤顏:指孔子弟子顏淵。孟:指孟子。
⑥伊: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幫助湯攻滅夏桀。湯去世后,又輔佐卜丙、仲壬二君。周:周公。周武王之弟。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攝行國政,招賢納士,國家治理得很好。
⑦主圭:掌管玉圭。圭是長條形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袞裳:袞衣繡裳的簡稱。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畫有卷龍的上衣和繡有花紋的下裳。借指顯宦。
⑧茵坐:累茵而坐。茵:襯墊,褥子。宋洪邁《夷堅丁志·白崖神》:“至官府極宏麗,廳事對設二錦茵,廷下侍衛肅然。”鼎食:列鼎而食。指生活豪侈。《孔子家語·致思》:“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⑨寶璐(lu):美玉。大貝:貝之一種,上古以為寶器。班固《白虎通·封禪》:“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醴泉涌,河出龍圖,洛出龜書,江出大貝,海出明珠。”
⑩舉:全,皆。
(11)泰華:泰山、華山。崇崇:高聳的樣子。
(12)培(pou)塿(lou):小土丘。
(13)簣(kui):盛土的竹器。《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14)仞(ren):古代長度單位。據陶方琦《說文仞字八尺考》,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東漢末則為五尺六寸。百仞,形容其高。
(15)跬(kui)步: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躋(ji):登,升。
(16)孟明焚舟:春秋時,百里奚之子孟明視伐晉,渡過黃河,把船都燒了,以表示作戰的決心。
(17)司馬題柱:《華陽國志·蜀志》:“城北十里有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按《太平御覽》卷七十三引作“題橋柱”。
(18)奚:何。
(19)懸:遠隔。
(20)企:企及,趕上。
(21)顯融:顯著。
(22)昭晰:清楚,明顯。
【譯文】
吏部尚書陳彥,以精通儒家經典出名,對于政事也干得很好。自家中征召出來,就是皇帝的近臣。后來在兵部、吏部任職,以才學名望著稱。曾經用“崇志”二字作為房子的名稱,在朝的公卿各寫詩及文以發揮“崇志”二字的含義。我說您的志高啊,立志做顏淵、孟子那樣的人,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立志做伊尹、周公那樣的人,以勉勵自己的功業。至于所有富貴利祿,高官重爵,累茵而坐,列鼎而食,美玉大貝,全不足以使自己動心。為什么?因為他的志向不在這里。既已寫了序來論述,又寫了銘,說:
立志一定要高,不要低下。低下的趨向,乃是沒有志的人。趨向既高,培養又厚。像泰山華山那樣高大,眼里看不上小土堆。一筐土一筐土的堆積不止,可堆積一百丈高。有志者事竟成,半步路半步路地前進,終可達到目的地。孟明視渡河燒船,司馬相如題柱,他們志在功名,哪管道德?我的志向是做伊尹、周公、顏淵、孟子那樣的圣賢。往下看眾人,真是天地之別。您立志要高,追趕前代的哲人。道德功業都很顯著,雖歷經百代,仍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