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xué)《譽(yù)之忍第三十一》譯文與賞析
譽(yù)之忍第三十一
譽(yù)之忍第三十一
好譽(yù)人者諛,好人譽(yù)者愚。夸燕石為瑾瑜,詫魚目為驪珠。
尊桀為堯,譽(yù)跖為柳。愛憎奪其志,是非亂其口。
世有伯樂,能品題于良馬;豈伊庸人,能定駑驥之價。
古之君子,聞過則喜。好面譽(yù)人,必好背毀。噫,可不忍歟!
【譯文】
《孔叢子》載子思回答公丘懿子時說:“不遵禮義而一味地討好奉承別人的人,是最諂媚的人;不明察是非而喜歡別人贊美自己,是最愚蠢的人。”《新序》上所載的宋國的傻子把普通的燕石當(dāng)作美玉來夸贊,遭人恥笑,《莊子》載河上公的兒子把魚目當(dāng)驪珠來贊美,成為笑柄。
堯是一代明君,史稱其仁如天,其智如神;而桀是一代暴君,史稱其貪婪暴虐,瓊宮瑤臺,殫竭民財。柳下惠,是一名謙謙君子,孟子稱他為“圣之和者”,而盜跖是秦國大盜,小人之流。如果把桀夸贊成堯,把盜跖贊譽(yù)為柳下惠,這難道不是愛憎不分、善惡不明、顛倒是非了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唯有伯樂,能辨別馬的好壞,判定馬的高下;豈能允許那些平庸之人隨意去評價馬之優(yōu)劣?
古代圣人,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就非常高興。喜歡當(dāng)面奉承別人的人,必定也喜歡在背后詆毀別人。啊!自己贊美別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別人贊美自己,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在贊譽(yù)面前怎能不忍一忍,再三思而行呢!
【評析】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贊美的話雖然很動聽,卻不如那些批評的話更有意義。過分的贊美是一種諂媚和奉承,自己稱贊別人時一定要合乎事實和禮儀;當(dāng)別人稱贊自己時,也一定要小心辨別真假;人只有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才能使自己不斷地走向完美。所以,當(dāng)面對別人的恭維、阿諛時,你務(wù)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典例闡幽 忠言逆耳利于行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xì)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yuǎn)。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rèn)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rèn)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們都認(rèn)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dāng)面指責(zé)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dá),許多大臣都來進(jìn)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jìn)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jìn)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