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菊珍《回不去的故鄉(xiāng)》散文鑒賞
時常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就如同靈魂缺失了一塊。這種感覺最早出現(xiàn)在途經(jīng)鄉(xiāng)村的大巴車上,車子疾馳而過,眼前出現(xiàn)的阡陌小道,肆意生長的綠植,不高的山坡,隨意生長的小湖泊,竟然比街道、高樓更吸引我的注意,很遺憾,只是一晃而過,沒有給我片刻停留的時間。
夜間回來便做夢,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村莊,潺潺流水,從竹林里飛來問候的小鳥,嘰嘰喳喳地,不停歇叫喚,我踩在田間松軟的泥土上,摔了一跤,醒了。在城市生活久了,積聚了太多塵垢,一身疲憊,唯有回到夢里這片清新的故土上,才能給生命注入一股力量。
很遺憾,我也只能在夢里去尋找故土。
倒不是故鄉(xiāng)憑空消失在地球上,而是隨著時間遷徙了。它不再是我兒時熟悉的模樣。低矮瓦礫房換作層層疊疊的水泥樓房,清澈的溪水開始縮身,變得越來越小。一間間被拆除的土屋,就像一件件陳舊破損的家具,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乇惶幚砹恕9枢l(xiāng),成了一位穿著時髦、打扮精致的婦人,少了溫婉熟悉,多了陌生拘謹(jǐn)。
對我,不常回家的人是這樣的,對片刻也未離開的奶奶來說,竟也如此。溪水已經(jīng)不能用來洗漱了,她每日仍舊念叨著,以前村里的人都是喝著溪水長大的。灶臺是早就不用了,她仍舊讓石匠砌了一個擺在純白的廚房里,怎么能少了它呢?她不大趕集市了,守在屋前半畝菜地,她竟然還學(xué)會通過觀看屋后那棵梧桐樹來辨別季節(jié)。看,樹葉要稀少了,冬日要來了,你們要回來過年了。奶奶每天最開心的事,便是早早吃了晚飯,來到村口的本家小商鋪里,看電視。倒不是家里沒有電視,而是這里圍坐著十來個老人家。夏天揮著竹扇,冬日烤著炭火,閑聊著。諸如家長里短,小輩話題。奶奶格外愛聽。
晚了,一個人拿著手電筒,或照著月光摸向自己的小床。月光順帶照著一排排禿樹、一間間空屋,在地上留下斑駁的樹影、屋影。
以前,一大家人,多熱鬧啊!奶奶說。
故鄉(xiāng)走得太快了,沒有給我片刻喘息的機(jī)會。每次過年回家,我也只覺得是在完成一件任務(wù),倒憶起從前如何祭祀的場景,那般真實貼切,眼前之景,倒更像是虛空的。等到元宵過后,家里的人都外出,奶奶總拉起我的手說,你們都走了。眼前站著的這位背佝僂著、青筋暴露、頹喪無力的老人家,完全不是母親口中那般刻薄厲害的惡婆婆,我腦海中,片刻掃過,年近九十的奶奶經(jīng)常一個人坐在門口,發(fā)呆,想著往事,想著她心中的故鄉(xiāng)……
她一定會繼續(xù)說著哪座山有神仙、哪座山不能爬,說著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說著什么樣的屋子里不能去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