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集《夬第四十三》原文賞析與注解
夬第四十三
【題解】
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兌上乾下,有洪水漲上天之象。洪水滔天,必沖決堤防。所以,卦名曰夬。與夬卦有聯系的是遠離它的履卦,履卦的“夬履”一爻已顯而易見地為夬卦埋下伏筆,履卦的“武人為于大君”一爻也為夬卦的武人擁兵自重威脅君侯立下前奏。君侯要立國,必然要立將帥。要立將帥,就難免會有將帥擁兵自重而叛上。故此,武人擁兵叛亂已在所難免。夬卦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
夬卦闡釋消除邪惡的原則。過度增益,必然又會盛極而衰,小人勢力再度增長,又得將其決斷。小人詭計多端,決斷小人不能不戒慎恐懼。首先應有萬全準備,不可妄動。應當剛柔并濟,提高警覺,不可冒進。應當不畏非議,隱忍不動聲色,暗中進行,把握時機,一舉殲滅,以免遭到反擊。既不可遲疑不決,也不可一時沖動,應有決心,審慎行動。
【原文】
夬:揚于王庭[1],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2]。利有攸往。
【注釋】
[1]王庭:君王所居之處。
[2]即戎:投入戰斗。
【譯文】
夬卦:小人被舉用于王庭,有人呼告敵人來犯。邑中傳來命令說出擊不利,應嚴陣以待。出外旅行則吉利。
【解析】
這一卦陽盛,象征君子勢力強大,僅有少數的小人有待驅除。但仍應在朝廷上先宣告他們的罪狀,然后以誠信號召群眾,合力將小人排除。不過,小人詭計多端,仍然會有危險,不可掉以輕心。所以,首先應當告知自己領地的人,先獲得支持,不可立即動用武力。這樣進行,才會有利。換句話說,本身應先有萬全準備,然后才可以發動攻擊。
【原文】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3]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注釋】
[3]孚號:用君王的信用去號召。
【譯文】
《彖辭》說:夬,就是決斷的意思。夬卦剛眾柔弱,剛能決勝于柔。上卦為兌,兌義為悅;下卦為乾,乾義為健。剛健而又和悅,敢于決斷而又能和睦相處,這是夬卦的品德。“小人被舉用于王庭”,這是因為上六陰爻居于全卦陽爻之上。“有人呼告敵人來犯”,小人得勢,蘊藏著普遍的危機。“邑中傳來命令說出擊不利”,是因為發兵出戰,崇尚武力,屬于窮困之道。“出外旅行則吉利”,是說上六之爻孤懸獨立,陽剛之爻再增進一步,則全卦純陽,意味著小人消退、君子得勢。
【解析】
本卦意味著君子得勢,號召所有的人與小人決斷,但不能貿然采取強硬的措施。
【原文】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4]。
【注釋】
[4]忌:忌諱。
【譯文】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由此可見,澤水上漲,澆灌大地,是夬卦之象。君子觀此卦象,澤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并以此為忌。
【解析】
小人得勢時,君子應當以誠信號召群眾,同心協力,才能以正壓邪。
【原文】
初九:壯[5]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注釋】
[5]壯:通“戕”,傷。
【譯文】
初九:腳趾受傷,仍然繼續前進,將因為腳力不勝而招致災難。《象辭》說:“腳力不勝”而繼續行進,將招致災難。
【解析】
前面的腳趾健壯,與大壯卦初九的字句相同。不過,夬卦陽剛的增長比大壯卦又進了一步。初九是下卦乾,亦即剛健的一部分,所以壯大,意氣洋洋,要往前走。然而,卻在最下位,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不能勝任決斷小人的使命。所以,事先必須有萬全的策劃,否則很容易失敗。“象傳”說:不能勝任而勉強前往,必然是災難。這一爻說明:決斷小人,先要有萬全的謀劃與準備。
【原文】
九二:惕號[6],莫夜有戎[7],勿恤[8]。《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注釋】
[6]惕號:驚叫。
[7]莫:通“暮”。戎:兵戎之災。
[8]恤:擔憂。
【譯文】
九二:恐懼地驚叫,夜間有敵來犯,但不足為患。《象辭》說:“有敵來犯,但不足為患”,是因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就像人得中正之道。
【解析】
九二正當要將小人決斷的時刻,剛爻柔位,象征剛柔并濟,不會沖動冒進。九二又在內卦的中央,能把握中庸的原則。所以,能夠時刻憂懼警惕,呼叫提醒防范敵人的襲擊。就是夜間遭遇敵人的攻擊,也不必擔心失敗。這一爻說明:決斷小人時,應高度警覺,時刻防范其反擊。
【原文】
九三:壯于頄[9],有兇。君子夬夬[10],獨行遇雨,若濡有慍[11],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注釋】
[9]壯:通“戕”。頄(qiú):顴骨。
[10]夬夬:通“趹趹”,急定貌。
[11]濡:濕。慍:惱怒。
【譯文】
九三:顴骨受傷,這是兇象。君子匆匆忙忙地獨自行路,碰上下雨,全身淋濕了,令人很不快,但沒有災難。《象辭》說:“君子匆匆忙忙地獨自行路”,但最終并沒有災難。
【解析】
九三是剛爻,而且在一連三個剛爻的上方,超過了中位,剛強過度。因此,決斷的決心顯現在臉上,招致小人的憎恨,給予反擊,結果兇險。而且,九三在這一卦中,是唯一與上卦有相應的一爻,而相應的上六卻是陰柔的小人,雖有決斷小人的決心,卻被其他許多剛毅的君子懷疑。
【原文】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12]。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注釋】
[12]次且:通“趑趄”。
【譯文】
九四:臀部受傷,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牽羊上路,悔恨丟失了羊,這是由于不相信別人的告誡。《象辭》說:“走起路來踉踉蹌蹌”,是因為九四陽爻而居陰位,就像人居位不當。“不相信別人的告誡”,說明聽覺雖好,但不明事理。
【解析】
九四屬于陽爻陰位,又不在中位,象征心中遲疑,坐立不安,就像屁股上的皮膚剝落,無法坐穩一般,以致進進退退,遲滯不前。又,上卦兌是羊,牽羊的要訣,是跟在后面,讓羊自由自在地走。如果在前面拖拉,羊就不會前進。所以,要像牽羊一般,不可爭先,跟隨其他的陽爻前進,才不會后悔莫及。這一爻說明:在決斷小人時,既不可遲疑,也不可沖動。
【原文】
九五:莧陸[13]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14]也。
【注釋】
[13]莧(xiàn):馬齒莧。陸:通“踛”,跳而跑。
[14]光:通“廣”。
【譯文】
九五:細角山羊在道路中間蹦蹦跳跳,沒有什么災難。《象辭》說:“在道路中間,沒有什么災難”,大概是沒有將中行之道推廣施行。
【解析】
九五在這一卦五個陽爻的最上方,是這一卦的主爻,也是決斷小人的主角。然而,與上六的小人接近,態度曖昧。但九五屬于陽爻陽位,在上卦中央的君位,剛毅中正,有將上六決斷的決心;又不失中庸之道,不會沖動偏激,所以不會有災難。這一爻說明:在決斷小人時,必須把握中庸的原則。
【原文】
上六:無號,終有兇[15]。《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注釋】
[15]兇:兇險。
【譯文】
上六:聽不到羊的號叫聲,預兆著終將有兇險之事。《象辭》說:“聽不到羊的號叫聲”的兇險,說明國運衰微,終不可保。
【解析】
上六屬于陰爻,是要被決斷的小人,在被窮追不舍的情形下,就是大聲呼號,也不會有人理會,最后難逃兇險。“象辭”說:小人即使高踞在君子的頭上,最后也不能長久。這一爻說明:小人遲早會被決斷。